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3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164篇
内科学   11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09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493篇
预防医学   140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21篇
  2篇
中国医学   121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肠道是机体抵抗外源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之一,肠道B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作为肠道适应性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发育和分化受肠道微环境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系统发育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肠道菌群对肠道B淋巴细胞、肠道T淋巴细胞的分化及其细胞功能的影响,并对肠道菌影响该过程的部分机制作出阐明,为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究血栓抽吸联合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治疗青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急诊入院并接受PPCI治疗的69例青年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血栓抽吸联合PPCI治疗的有43例(作为研究组),仅行PPCI治疗的有2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冠状动脉血流指标、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比较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3级患者比例稍高于对照组、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T段完全回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CKMB)峰值未低于对照组,LVEF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研究组心源性死亡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再发心肌梗死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PPCI治疗青年STEMI患者并不能降低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并且有增加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倾向。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的方法,为出院后慢性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提供参考。方法从延续护理的概念、国内患者需求分析、开展延续护理的方式和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结果我国延续护理目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所面临的问题较多。结论我国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扩展延续护理的内涵,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延续护理模式,以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节约国家卫生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54.
近年来,有关miRNA的研究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并取得重要进展。miRNA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由约21--26个碱基组成,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进化保守性。miRNAs通过与特异性靶信使(mRNA)结合后在转录后水平抑制基因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细胞周期、生物体发育时序等,广泛参与动植物细胞分化、生长发育、增殖与凋亡、激素分泌、肿瘤形成等各种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病理和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显微技术及新的手术理念在矢状窦旁脑膜瘤治疗中如何预防复发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 总结归纳22 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显微手术切除治疗过程及效果. 结果 本组Ⅰ级切除9例, Ⅱ级切除13例.行上矢状窦前1/3结扎切除肿瘤2例,无手术死亡. 结论 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和术前充分估计是防止术后并发症和脑膜瘤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6.
目的: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紫花苜蓿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花苜蓿挥发油;以得到的紫花苜蓿挥发油包合物的包合率为指标,对挥发油包合的最佳包合工艺进行优选;利用薄层色谱法对包合产物进行定性鉴定.结果:确定了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紫花苜蓿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0℃,搅拌时间120min,β-环糊精与挥发油投料比6g∶1mL.结论:饱和水溶液法可以高效地制备紫花苜蓿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原发性腹壁疝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对其它方面的影响,为今后手术方式的改善提供参考。方法纳入60例行手术治疗原发性腹壁疝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开放式腹疝修补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腹疝修补术。比较两组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后首次视觉模拟评分(VAS)、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两组患者IL-6、CP.P水平;使用SF-36量表评估术后1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与对照组(93.33%)无显著差异,P=0.195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首次VAS评分较对照组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均=0.0000;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33%)较对照组(26.670%)低,P=0.0136;术后24h、48h观察组IL-6、CP.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均=0.0000;术后1个月观察组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机能较对照组高,P=0.0225、0.0000、0.0000、00016、0.0000;术后6个月观察组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较对照组分值高.P=0.0005、O.0421。结论两种术式疗效相当,使用腹腔镜能减少创伤和出血量,疼痛更轻,并发症更少,炎症因子水平更低,更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选择术式时建议结合患者年龄、身体机能状态等,以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血清H-FABP、ACTA、ADT、BNP及血管紧张素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诊治的84例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的84名体检健康的同龄人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的血清H-FABP、ACTA、ADT、BNP及血管紧张素水平进行比较,同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NY-HA分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检测水平,并采用Logistic分析处理上述血清指标与心力衰竭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H-FABP、ACTA、ADT、BNP及血管紧张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中较高NYHA分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检测水平高于较低NYHA分级的患者,且经Logistic分析显示上述血清指标均与心力衰竭有密切的关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FABP、AC-TA、ADT、BNP及血管紧张素与心力衰竭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心力衰竭患者诊治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9.
经气管紧急人工心脏起博抢救阿-斯综合征一例王华亭,裘琛富,赵志根,刘萍,于复新安学林,杨雁北,李玉平,马巧玲,肖太荣(山东聊城地区东昌医院聊城252000)患者,男性,56岁。因发作性心悸、气短4年,加重3天,1993年11月8日上午8时以“扩张型心...  相似文献   
60.
用数学模型实现无创颅内压监测的现状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压增高(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CH)严重时将导致脑疝,并可能危及生命。因此,监测颅内压,并根据颅内压选择治疗措施,也是治疗合并颅内高压疾病(intracranial diseases combined with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DICH)的前提。目前临床采用的成熟的监测颅内压技术均为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