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8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81.
目的探讨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新生儿重度一氧化碳中毒(COP)的可行性。方法1例生后18d的新生儿重度COP急性期患儿,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减弱,NBNA评分15分。取孕12周胚胎前脑细胞体外培养扩增11d,获取人神经干细胞(NSCs)球,经患儿脑室穿刺注入。结果移植后28d,患儿肌张力、原始反射明显改善,NBNA评分35分。移植后9个月Peabody量表,0~6岁儿童神经心理检查量表评估,患儿运动、智力、语言发育正常。结论本例人胚胎来源NSCs移植治疗急性期新生儿重度COP,临床疗效显著。最终的疗效还需更多病例的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2.
脐血移植是治疗儿童高危白血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脐血中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 ,且具有来源广泛、采集方便、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轻及污染率低等优点〔1〕。但我们在移植中发现脐血移植GVHD并不减少 ,有时甚至很重。我院于1 998年 1 0月和 1 999年 2月分别作了 2例脐血移植 ,1例发生了超急性GVHD ,另 1例发生了肠道Ⅳ度GVHD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 男 ,1 1岁 ,体重 5 0kg。 1 998年 1 0月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恶性淋巴瘤Ⅳ期 (B细胞来源 ,伴骨髓侵犯 ,原、幼淋巴细胞占 98% )。经VDLP方案诱导 ,第 1 4天复查…  相似文献   
183.
目的 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移植的人神经干细胞(hNSCs)新生大鼠体内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 出生1周的Wistar大鼠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建模后分成2组:NSC移植组(N组,n=17)和NSC移植+G-CSF治疗组(NG组,n=16).NG组大鼠建模后1 h即皮下注射G-CSF,50 μg·kg-1,1次·d-1,移植前后连续5 d注射G-CSF.2组大鼠均于建模后第2天经脑室移植hNSCs.移植后1周、2周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2组植入细胞在皮质、海马部位神经元分化情况.结果 移植后1周,分化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大鼠损伤侧海马、皮质;移植后2周,神经元分化数量增多,并发出细长分枝.NG组海马各区神经元分化存活数量较N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1);NG组皮质神经元分化存活数量在移植后2周时较N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G-CSF有利于植入大鼠脑内的hNSCs的存活,并促进植入hNSCs向神经元分化,因此联合G-CSF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hNSC移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4.
目的脐带血移植是治疗儿童高危白血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脐血与患儿的血型不同可能对脐血移植有影响 ,了解脐血移植后ABO血型抗体的转变 ,对选择成分输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4例白血病患儿行ABO血型不合的脐血移植 ,次要不合2例 ,4例均存在主要不合。1例同胞脐血移植 ,3例非血缘脐血移植。移植前后动态观察ABO血型及血型抗体的转变。结果4例患儿均成功植入 ,移植后受者的血清凝集素1个月左右消失 ,植入后没有出现针对受者原有血型抗原的抗体。输血过程中未发生临床溶血情况。结论供受者脐血ABO血型不合可以进行移植 ,按患儿当时的情况进行输血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5.
患儿 男,7岁,因发现全血细胞减少1年、咳嗽3 d、发热1 d于2016年11月16日至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1年前患儿开始出现间断发热、咳嗽、鼻出血、全身出血点、活动后气促喘息等,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7 × 109/L,血红蛋白60 g/L,血小板50 × 109/L。不定期行输血等对症治疗。3 d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干咳,1 d前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0 ℃,伴阵发性串咳,无咳痰、鼻塞、呼吸困难,无抽搐及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