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激活素属于TGF-β超家族成员的多功能因子,其受体属于TGF-β超家族的Ser/THr激酶型受体,由Ⅰ型和Ⅱ型组成,Ⅱ型受体与配体激活素特异结合,再激活Ⅰ型受体,进一步通过Smad蛋白家族的级联反应将信号传入胞核。最新的研究发现Ser/THr激酶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实际上受控于Ⅱ型受体,细胞内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ActRIPs)参与了Ⅱ型受体的活性调控,ActRIPs蛋白家族具有与激活素Ⅱ型A受体(ActRⅡA)C末端特异结合的活性,不同的ActRIPs具有不同的作用,Ac-tRIP1以脚手架形式与ActRⅡA及Smad3结合,抑制细胞内Smad途径信号传导;ActRIP2与ActRⅡA结合后,通过其C末端介导受体内吞作用,对信号传导也具有抑制作用;ActRIP3则与ActRIP1,2不同,其与ActRⅡA结合后,具有促进信号传导的作用。ActRIPs的发现,使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Ser/THr激酶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42.
IL-1是由单核细胞、脑胶质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的一类多肽调节因子。近来许多研究表明,IL-1作为免疫应答的主要产物之一,具有与41肽CRF 同样的生物学效应,可以直接作用于垂体前叶腺细胞,促进ACTH 分泌与合成,或协同CRF 作用于垂体前叶细胞,促进ACTH 分泌。同时还观察到,下丘脑神经元上存在着IL-1特异的结合受体,IL-1通过受体作用于下丘脑的CRF 合成神经元,尚能促进CRF 的分泌。因此说,IL-1作为体内一个重要的肽调节因子,可能在不同层次上参与了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  相似文献   
43.
目的:表达重组FS-288,制备抗FS抗体,建立特异性的FS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系统。方法:采用表达质粒构建及诱导表达方法制备重组FS-288,杂交瘤技术制备抗FS单抗,酶联免疫方法测定血中FS水平。结果:以抗FS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建立了 FS双抗体夹心ELISA法,其敏感度为25 pg/well,正常女性血中 FS水平随月经周期呈周期性变化,在排卵前2 d达峰值,而 acivin A无明显的周期性变化。结论:FS水平随月经周期改变,提示FS可能与性腺轴的内分泌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44.
PDGF、TGF-β_1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清  侯元  霍德胜  柳忠辉 《吉林医学》2007,28(5):608-609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93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DGF、TGF-β1及透明质酸(HA)水平。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PDGF、TGF-β1的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患者血清HA含量密切相关。结论:PDGF、TGF-β1的活性变化可能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进一步探讨激活素A(activinA,ACTA)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12例各种病毒性肝炎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ACTA、透明质酸(HA)及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通过比较各组病毒性肝炎之间及健康对照组血清ACTA、HA、PCⅢ水平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ACTA、HA、PCⅢ水平,从慢性肝炎轻、中度患者开始明显升高,以慢性重度、肝硬化组为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升高程度与肝纤维化及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动态检测血清ACTA、HA、PCⅢ水平可以做为反映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激活素A(activinA,ACTA)、瘦素(leptin)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cstasis ofPregnancy,ICP)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吸附试验(R IA)测定30例ICP孕妇和20例正常孕妇产前、产后及新生儿脐血血清ACTA、瘦素水平,同时检测肝功能指标(TB IL、TBA、GLB),并分析ACTA、瘦素与之互相关系。结果:ICP患者产前血清ACTA、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孕妇产后血清及新生儿脐血ACTA、瘦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ICP患者血清ACTA、瘦素水平与肝功能指标(TB IL、TBA、GLB)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依次为C级>B级>A级。结论:ICP患者血清ACTA、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孕妇,提示ACTA、瘦素在ICP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7.
白藜芦醇诱导急性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抑制急性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引发S期阻滞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白藜芦醇体外处理培养的Jurkat细胞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Wrigh-Giemsa染色、Hoechest 33258/PI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Jurkat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结果:白藜芦醇0.2 mmol·L-1处理组的抑制Jurkat细胞增殖率达64.01%,并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白藜芦醇处理细胞24 h后可见凋亡形态学改变,Hoechest 33258/PI染色显示白藜芦醇处理组细胞部分细胞核呈亮蓝色,随培养时间延长,亮蓝色荧光染色细胞数量逐渐增多。Wrigh-Giemsa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部分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浓缩及边集等现象的出现。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0.05 mmol·L-1白黎芦醇处理48 h组62.57%的细胞被阻滞于细胞周期S期,亚二倍体细胞数量12.01%,未加药对照组细胞亚二倍体细胞数量2.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抑制Jurkat细胞的增殖,引起细胞周期的S期阻滞,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循环中卵泡抑素(Follistatin,FS)水平的增龄性变化。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不同年龄组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循环FS mRNA水平。结果循环血中FS mRNA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随增龄循环FS mRNA水平也呈增加趋势;健康成年人外周血中FS蛋白水平也与年龄呈正相关,随增龄FS水平也呈增加趋势。结论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循环FS mRNA水平,与检测FS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一致,而且实时定量RT-PCR更快捷、特异。  相似文献   
49.
激活素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病理过程,是肝脏受到各种慢性损伤时,肝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异常分泌并沉积的可逆性创伤修复过程.慢性肝脏疾病发展的共同病理学特征是以胶原蛋白为主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合成增多,降解相对不足,过多沉积在肝脏内而引起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将导致肝脏正常结构破坏,肝小叶及血管的改建,中心静脉区和汇管区出现间隔、假小叶形成,即发展为不可逆转的肝硬化[1].……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肝病患者血浆GMP-140含量。结果:3组肝病患者GMP-140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丙型、乙型肝炎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肝癌患者血浆GMP-140较丙型、乙型肝炎显著增高(P<0.05;P<0.01)。结论:检测肝病患者GMP-140可做为肝病患者,尤其是肝癌患者纤溶亢进及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