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2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177篇
耳鼻咽喉   75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67篇
基础医学   275篇
口腔科学   71篇
临床医学   751篇
内科学   481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104篇
特种医学   186篇
外科学   333篇
综合类   1464篇
预防医学   714篇
眼科学   56篇
药学   492篇
  22篇
中国医学   445篇
肿瘤学   199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566篇
  2000年   443篇
  1999年   271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4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6篇
  1972年   9篇
  196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72.
73.
74.
异位妊娠是指孕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发育者 ,它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以往一经确诊 ,立即给手术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我院在 1992年 5月至 1995年 6月间采用氨甲喋呤 ( m Tx)治疗异位妊娠 50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年龄 2 0~ 4 6岁 ;36例已生育 ,放置宫内节育器者 8例 ,输卵管结扎术后者 2例 ;4 6岁有停经史 ( 36~ 67d)均有腹痛及阴道流血史 ;均进行诊断性刮宫 ,宫内呈蜕膜改变 ,β- HCG在 3.4~ 37Iu/ L间 (正常参考值 <3.1Iu/ L) ;盆腔 B超提示附件区混合性团块直径 <7.5cm,盆腔积液 <3cm;肾功能正常 ,白细胞≥4 .0× …  相似文献   
75.
被称为“第三类镇痛药”的金丝桃甙由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所王选荣等从植物药黄蜀葵、照山白中成功提取。 金丝桃甙的研究始于20年前,当时,安徽医大一院口腔科用黄蜀葵花煎剂治疗口腔溃疡获得显著止痛效果。随后,他们开始了“黄蜀葵花化学成分的研究”。研究人员从中分离出5种黄酮单体,其中金丝桃甙含量为1.8%,为其主要功效成分。药理研究发现,金丝桃甙对实验动物的辐射刺激致痛、注射缓激肽致痛等有显著镇痛作用;制成药膜外用临床观察238例,总有效率达96.5%。其作用机制和现有的吗啡类、阿司匹林类镇痛药不同,它是…  相似文献   
76.
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子细胞心脏病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寄南教授为首的课题组,从1996年起,在国家“九五”课题资金及江苏省科委社会发展基金的资助下,围绕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开始了研究。他们先研制出高特异、高敏感的单克隆抗体,然后将其用于282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检测其血清肌钙蛋白I的变化。结果发现157例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I升高,其中3个月转阴率52,3%,6个月转阴率90.8%。同时发现血清肌钙蛋白I持续升高的患者,血清中出现抗M受体抗体,减少心肌M受体…  相似文献   
77.
来自美国、芬兰、瑞典、冰岛和德国的科学家进行的合作研究显示,在人类第13对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着被称为“乳腺癌3”的新乳腺癌基因。 与乳腺癌有显著关系的另外两个基因——“乳腺癌1”和“乳腺癌2”已经被识别。科学家是在研究乳腺癌多发性家庭时发现这两个基因的。但研究也发现,这些家庭中有一些并没有“乳腺癌1”和“乳腺癌2”基因,却也出现了遗传性乳腺癌患者。 为解释这一现象,该国际研究小组首先对37名没有上述两种基因的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了分析,确定问题可能与第13对染色体有关。然后,他们又研究了77 个芬兰、冰岛和瑞典的家庭,这些家庭都有非上述两种基因导致的乳腺癌患者,结果发现第13对染色体上可能存在新的乳腺癌基因。 科学家们已在第13号染色体上初步确定出一块区域,认为其中可能含有新的乳腺癌基因。接下来,他们计划进一步分离出“乳腺癌3”基因,并在全世界范围进行调查,以证实该基因的普遍性。科学家表示,确定这一基因将为医生提供诊断遗传性乳腺癌的新方法。 (摘自《健康报》2000年8月18日第1版)  相似文献   
78.
79.
黄芪皂甙对小鼠脾细胞抗瘤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黄芪皂甙对小鼠脾细胞抗瘤活性的影响。方法 :从蒙古黄芪中提取黄芪皂甙 (AS) ,在小鼠脾细胞培养过程中 ,分别或同时添加不同剂量的 AS,PHA和 Con A。使用 MTT法测定小鼠脾细胞活性及其抗瘤活性。结果 :AS(1~ 40μg/ml)对小鼠脾细胞活性有刺激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但 AS(16 0μg/ml)则转为抑制作用。 AS(1~ 40μg/ml)可以增强亚适剂量 Con A(0 .5μg/ml)对脾细胞的刺激作用并且能增强 PHA或 Con A诱导的脾细胞的抗瘤活性。结论 :AS(1~ 40μg/ml)具有刺激脾细胞活性以及增强PHA或 Con A诱导的脾细胞抗瘤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