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中国人细胞色素P450IA1基因变异与吸烟相关性肺癌的风险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宋南  谭文  唐槐静  林东昕 《癌症》1999,18(5):495-498
探讨多环芳烃类致癌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IA1基因多型性与中国人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分析150例原发性肺癌和391例正常对照者CYPIA1基因的m1、m2和m4位位于3’-端MspI识别的定位和位于7外显子BsrDI识别的位点具多态性,而位于第7外显子由Bsal识别的位点未见有变异。m1变异型等痊频率在对照组中为0.36,而在肺癌病例组中为0.46。携带至少一个变异基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DNA修复基因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顺铂或卡铂为主的方案化疗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135例,采用顺铂或卡铂为主的方案进行化疗。化疗前采集患者外周血,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片段分析(PCR—RFLP)方法进行XRCC1 Arg194Trp和XRCC1 Arg399Gln基因多态性的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化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MST)和1、2年生存率。结果 中位随访12个月,135例患者的MST和1、2年生存率分别为12个月和48.1%、13.1%。携带XRCC1 399Arg/Arg的NSCLC患者化疗后MST和1、2年生存率分别为14.0个月和56.3%、20.8%;携带XRCC1 399Arg/Gin或Gin/Gln基因型的NSCLC患者化疗后MST和1、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个月和39.0%、7.6%,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携带XRCC1 194Arg/Arg的NSCLC患者的MST和1、2年生存率分别为11.0个月和43、6%、13.2%;携带XRCC1 194Arg/Gln或Gln/Gln基因型的NSCLC患者MST和1、2年生存率分别为13.0个月和49.6%、11.3%,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XRCC1 Arg399Gln基因多态性与晚期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后的生存期有关。XRCC1 Arg3 99Gln基因多态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晚期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后的预后。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联合使用遗传因素和吸烟信息构建中国汉族人群的肺癌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基于中国汉族人群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根据样本地区来源将样本分为训练集(南京与上海:1 473 名病例vs. 1 962 名对照)和测试集(北京与武汉:858 名病例vs. 1 115 名对照)。系统整理已报道肺癌易感位点,在训练集中用逐步后退法筛选具有独立效应的位点,并通过加权法估算个体遗传得分用于建模。在训练集中分别构建基于吸烟信息、遗传得分和联合使用吸烟与遗传信息的3 种风险预测模型(吸烟模型、遗传效应模型和联合模型),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净分类指数(NRI)和整体鉴别指数(IDI)评价模型对肺癌风险预测的效能。对于构建的模型,进一步在测试集中进行验证。结果 在训练集中,联合模型、吸烟模型和遗传效应模型AUC分别为0.69(0.67~0.71)、0.65(0.63~0.66)和0.60(0.59~0.62)。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联合模型的风险预测效能高于吸烟模型或遗传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分类结果显示,联合模型与吸烟模型相比,在训练集中NRI 增加4.57%(2.23%~6.91%),IDI 增加3.11%(2.52%~3.69%)。在测试集中,NRI和IDI 分别增加2.77%和3.16%。结论 遗传得分可以显著提高肺癌传统风险模型的预测效能。联合使用遗传因素和吸烟信息构建的中国汉族人群肺癌风险预测模型可用于筛选中国汉族人群中肺癌发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4.
hOGG1基因与肿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邢德印  林东昕 《癌症》2000,19(5):499-501
  相似文献   
25.
在北京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之际,<中华预防医学杂志>迎来了创刊55周年纪念.编辑部薛爱华主任邀请撰写肿瘤病因学回顾和展望.由于该领域卓有成就者或年事已高或因其他原因未能执笔,所以任务就落在我们身上.在过去的50多年中,我国肿瘤病因学研究取得了许多令国内外同行瞩目的成绩.但由于资讯交流手段不发达,20世纪中取得的很多成绩没能得到应有的传播.由于笔者学识和水平有限,本文述及的内容仅为我们知晓的有代表性的部分,难免挂一漏十;再因篇幅所限,许多重要研究或未述及,敬请谅解.  相似文献   
26.
27.
COX-2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与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OX-2基因启动子区的单核苷酸多态与肝癌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270例肝癌病人和540例正常对照.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 进行COX-2基因启动子区-1290A>G,-1195G>A和-765G>C多态的基因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单体型携带者发生肝癌的相对风险度的评估使用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 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195AA和-765GC基因型与肝癌风险增高相关,OR值分别为1.57(95%CI=1.01~2.44)和2.89(95%CI=1.65~5.08).单体型分析显示:与A_1290-G-1195-G_765相比较,含有-1195A等位基因的A-1290-A-1195-G-765和A-1290-A-1195-C-765两种单体型发生肝癌的相对风险增高,OR值分别为1.27(95%CI=1.01~1.60)和7.95(95%CI=1.76~36.02).同时包含-1195A等位基因和-765C等位基因的单体型发生肝癌的OR值较高.结论 COX-2基因启动子区的-1195G>A和-765G>C单核苷酸多态与肝癌遗传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相关的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蒙古族人群中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关系,并比较这些遗传变异在汉族人群和蒙古族人群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base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ssay,PCR-RFLP)方法,检测了188例蒙古族食管癌患者和324名蒙古族正常对照者的FAS-670G/A、FAS-1377G/A、FASL-844T/C、COX-2-1290A/G、COX-2-1195G/A、STK15 Phe31lie、MMP-2-1306C/T和MMP-2-735C/T共8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频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基因型携带者食管癌的发病风险.并将以上结果 与已报道的汉族人群中的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在蒙古族人群中,与携带STK1531Ile/Ile基因型者相比,携带STK15 31Phe/Phe者罹患食管癌的相对危险性增加(校正OR=2.20,95%C/值:1.12~4.31).携带MMP-2-735TT基因型者罹患食管癌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携带-735CC基因型者(校正OR=4.82,95%C/值:1.59~14.60),未发现其他遗传变异与食管癌的患病风险相关.我国蒙古族和汉族人群间FASL-844 T/C[0.264(171/648)/0.736(477/648),0.323(418/1296)/0.677(878/1296)]、COX-2-1195G/A[0.431(279/648)/0.569(369/648),0.492(1250/2540)/0.508(1290/2540)]、MMP-2-1306C/T[0.869(563/648)/0.131(85/648),0.835(1298/1554)/0.165(256/1554)]和MMP-2-735C/T[0.789(511/648)/0.211(137/648),0.748(1163/1554)/0.252(391/1554)]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03、7.84、3.94、4.05,P值均<0.05).结论 STK15 Phe31Ile多态和MMP-2-735C/T可能是我国蒙古族人群食管癌的遗传易感因素.我国蒙古族和汉族人群的遗传差异导致不同SNP与食管癌发病风险关联情况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29.
中国食管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项目名称 :食管癌病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的分子基础项目来源 :国家“九五”医学科技攻关项目(96 90 6 0 1 0 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G1 9980 51 2 0 4 )项目负责人 :林东昕 (1 0 0 0 2 1北京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 )起止时间 :1 996~ 2 0 0 3年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目前其临床治疗效果还相当有限 ,5年生存率不到 15%。我国研究者对食管癌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取得显著成绩 ,提出环境因素是食管癌病因的假说。然而 ,同样暴露于相似环境因素的人群 ,却只有少数人发生食管癌 ,提…  相似文献   
30.
宋春英  谭文  林东昕 《癌症》2001,20(1):28-31
目的:研究碱基切除修复基因XRCC1单核苷酸多态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PCR-RFLP方法分析了食管癌病例( n=222)和按性别、年龄频数配对的正常对照者( n=433) XRCC1基因 C26304T和 G28152A多态,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食管癌风险的关系以及基因多态与吸烟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食管癌风险的影响。结果:在食管癌病人中XRCC1 26304TT变异基因型频率为12.6%,高于对照组的6.7%(P<0.05);携带此种基因型个体发生食管癌的风险比携带其他基因型者高1. 8倍(校正的OR=1.83, 95% CI 1.03~3.24)。G28152A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和病例组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而与食管癌风险无关。XRCC1基因这两个位点多态之间没有联合作用,但26304TT基因型与吸烟之间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在吸烟与否和吸烟量两个层次,26304TT基因型均与之有联合作用而增高食管癌风险。结论:DNA碱基切除修复基因XRCC1多态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