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7篇
中国医学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笔者于1986年4~11月在某部队见到许多阴囊癣菌病,现将真菌培养阳性的78例阴囊皮肤癣菌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应用PCR-ECL技术检测食品中的沙门氏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PCR-ECL技术检测食品中的沙门氏菌卢强,陈贵连,林万明沙门氏菌在食品公共卫生上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对其进行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由于聚合酶链反应(PCR)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且能在较短时间内对大量标本同时进行检测,所以是一种较理想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前,核酸探针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为传染病诊断、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检验、肿瘤和人类遗传病的早期检测等工作提供了一个敏感、简便、快速和比较特异的有用手段。在预防医学,特别是在军事预防医学中,核酸探针检测技术具有特殊的优越性。如对部队进行痢疾、产毒大肠菌等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和带菌者的大样本(几千到几万人份)调查,部队驻地疫源地区疾病检测、食品和水源致病菌污染的检验等。本文仅就与沙门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军团杆菌和战伤(创伤、烧伤)厌氧菌感染有关的拟杆菌等基因探针诊断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基因治疗即将一功能基因插入到患者的细胞内,以纠正原有的遗传缺陷或使细胞产生新的功能,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国际上首先被批准进行的人体基因疗法试验是199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三位博士在两位患有严重的综合免疫缺损(SCID)的孩童身上进行的。他们将腺着脱氨酶(ADA)基因插入息者体内使其表达,从而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了加强,试验结果是令人鼓舞的,从而在生物医学领域掀起了一股基因治疗的热潮’‘’。目前,人类基因治疗已不再仅仅局限于遗传病的治疗,也涉及到许多其它的疾病,如癌症、爱滋病等。截止1993年,已有26…  相似文献   
15.
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呼吸道严重感染和造成地方性流行的常见传染病。该菌临床培养时间长,易受污染。我们用自行合成的引物,建立了PCR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MP的方法,通过标本前处理,68例病人标本PCR直接检测的阳性率可达到38.2%,并可在半天内报告结果,为人类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快速诊断提供了简便快速和特异敏感的检测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用~(32)P标记17kb和2.5kb两个侵袭基因小片段作探针、分别与168株痢疾杆菌、60株侵袭性大肠杆菌及300株沙门氏菌属等作菌落杂交。结果表明:两个探针均只与携带120—140Md侵袭性大质粒的菌株杂交,而未见与其它对照株产生非特异阳性,但17kb探针能与Is_1序列产生可见的杂交背景。Sereny试验表明,探针杂交阳性的菌株,并非都能引起豚鼠眼结膜炎;而Sereny试验阳性者,经传代保存也可转变为阴性。  相似文献   
17.
我们用快速简便提取法制备探针供体菌重组质粒;用透析袋电泳洗脱法回收其17KbEcoR I酶切片段,该片段属福氏5型痢疾杆菌毒力质粒的一部分。用缺口翻译技术制备α~(-32)PdATP标记探针,菌落原位杂交和Southern blot杂交能特异地检测痢疾杆菌和侵袭性大肠杆菌。这些方法适宜于一般实验室开展DNA探针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8.
19.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为细菌分类鉴定开辟了许多新途径,提供了许多新技术,如细菌脱氧核糖核酸(DNA)碱基成份分析、核酸分子杂交等。测定细菌DNA中鸟嘌呤(G)和胞嘧啶(C)的克分子百分数(Mol%)的方法,在细菌分类鉴定中是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蔡庆  林万明 《航空军医》1995,23(4):219-221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Ⅱ型(HSV-Ⅰ,HSV—Ⅱ)、Epstein-Barr病毒(EBV)和人巨细胞病毒(CMV)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生殖道感染及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共同病原体。以往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已建立的各种疱疹病毒的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技术,一般只能检测一种病毒,易造成漏诊。笔者在上述4种病毒的高度同源序列DNA聚合酶基因中设计一对引物,能对4种病毒DNA进行扩增,继而用凝胶电泳和限制性内切酶BamHI或SmaⅠ酶切分析扩增产物进行鉴别,建立了能一次性分型检测上述4种病毒的PCR——酶谱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表明,灵敏度可测到1 fg DNA,相当于6个病毒颗粒,且引物仅对4种疱疹病毒扩增,与临床常见的其它病原体无交叉反应。对影响PCR效果的因素如Mg~(2+)浓度、引物浓度及循环参数等进行了优化选择。用此法检测10例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和1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宫颈分泌物中的疱疹病毒,结果分别有8例和15例出现DNA扩增区带,并经电泳和酶切能区分各型,本方法的建立为疱疹毒感染的临床早期诊断、药物疗效考核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