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69篇 |
免费 | 229篇 |
国内免费 | 8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篇 |
儿科学 | 22篇 |
妇产科学 | 9篇 |
基础医学 | 119篇 |
口腔科学 | 60篇 |
临床医学 | 322篇 |
内科学 | 157篇 |
皮肤病学 | 21篇 |
神经病学 | 78篇 |
特种医学 | 82篇 |
外科学 | 145篇 |
综合类 | 552篇 |
预防医学 | 263篇 |
眼科学 | 31篇 |
药学 | 261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276篇 |
肿瘤学 | 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146篇 |
2022年 | 168篇 |
2021年 | 212篇 |
2020年 | 142篇 |
2019年 | 153篇 |
2018年 | 131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85篇 |
2015年 | 67篇 |
2014年 | 139篇 |
2013年 | 137篇 |
2012年 | 134篇 |
2011年 | 138篇 |
2010年 | 128篇 |
2009年 | 93篇 |
2008年 | 72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68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6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目的 测定3株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相关宅肠弯曲菌的gale基因序列,并同GenBank中的空肠弯曲菌菌株相应序列进行比较,了解致GBS的序列特征并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方法 选取分离自GBS患者粪便并经动物模型证实为致GBS的3株AMAN型空肠弯曲菌菌株进行培养并提取基因组DNA测序.将基因测序结果通过与NCTC11168菌株进行对照比较寻找galE基因突变位点并对gaZE基因片段进行遗传距离计算.结果 3株致GBS空肠弯曲菌菌株的galE基因均由987个碱基构成.与NCTC11168的galE基因序列相比,此3株空肠弯曲菌菌株gale基因核苷酸序列有4个相同碱基突变并导致了4个对应的相同氨基酸突变.遗传距离计算,zhanxing株与qiaoyuntao株距离为1.5%,zhanxing株与lulei株距离为1.6%,qiaoyuntao株与lulei株距离为0.5%.结论 GBS相关空肠弯曲菌中galE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确存在相同变异且发生变异概率较非GBS相关空肠弯曲菌明显增大,遗传距离反映了此3株致GBS的空肠弯曲菌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C6ORF120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方法:获取Genecards、Uniprot数据库中C6ORF120蛋白的FASTA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C6ORF120蛋白的理化性质、亲水性/疏水性、二级结构、结构域、信号肽、跨膜区及其可能的生物学功能。结果:C6ORF120蛋白编码基因位于染色体6q27,主要存在于肝脏血液/免疫细胞的T细胞。C6ORF120蛋白是一个长度为191个氨基酸序列的分泌蛋白,属于亲水、不稳定的酸性蛋白质,大小为20.77 kD,在不同物种间呈高度保守。C6ORF120蛋白的信号肽位于1~31位氨基酸,不存在跨膜区,结构域位于7~191位氨基酸序列,属于UPF0669/pFam17065家族。C6ORF120蛋白的翻译后修饰有O-糖基化位点4个、N-糖基化位点1个、磷酸化位点16个,并且该蛋白与SDCBP、RNASET2等多种蛋白作用紧密,具有水解酶活性,可能参与多条糖脂分解代谢过程。结论:C6ORF120蛋白是亲水不稳定的分泌蛋白,可能在体内参与肝脏多种T细胞介导的生物学过程及肝脏相关疾病的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miR-107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调控机制。方法运用RT-qPCR检测人正常的星形胶质细胞系NHA、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87、A172、U251中miR-107和FOXK1的表达;将细胞分为miR-NC组(转染miR-NC)、miR-107组(转染miR-107 mimics)、si-NC组(转染si-NC)、si-FOXK1组(转染si-FOXK1)、miR-107+pcDNA3.1组(共转染miR-107 mimics和pcDNA3.1)和miR-107+pcDNA3.1-FOXK1组(共转染miR-107 mimics和pcDNA3.1-FOXK1);用脂质体法分别转染至U87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FOXK1的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细胞的荧光活性。结果与正常的星形胶质细胞NHA相比,神经胶质瘤细胞U87、A172、U251中miR-107表达明显下调,FOXK1表达明显上调(P<0.05);过表达miR-107、敲减FOXK1均可抑制U8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miR-107可抑制野生型FOXK1的细胞荧光活性,并负向调控FOXK1的表达;过表达FOXK1可逆转miR-107对U87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 miR-107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负调控FOXK1有关,将可为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靶向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5.
李鑫楠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8,3(5):398-398
据2008年9月19日ScienceDaily在线报道,罗切斯特大学的生物学家发现小型、长寿啮齿目动物体内具有一种新的抗癌机制,该机制不同于人类或其他大型哺乳动物。深入研究这种抗癌机制将有望帮助人类预防癌症,因为许多人类癌症都起源于干细胞分裂。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60Co-γ射线(Gy)全脑照射后对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和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112只健康小鼠随机分成0 Gy组(对照组),5 Gy照射组(小剂量照射组),15 Gy照射组(中等剂量照射组)和30 Gy照射组(大剂量照射组),每组28只。各组随机取出7只分别于照射后1周和4周测定各组小鼠脑组织伊文思蓝的含量,7只观察室管膜下区的BrdU+细胞形态和数量。结果:(1)照射后1周,15 Gy组和30Gy组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明显升高(P<0.05),室管膜下区的BrdU+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2)照射后4周,15 Gy剂量照射组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和室管膜下区的BrdU+细胞数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而30Gy剂量照射组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仍明显升高(P<0.05),BrdU+细胞数也未见恢复(P<0.05)。结论:全脑照射后血脑屏障破坏可能对室管膜下区的细胞增殖有进一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本研究将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cent protein,GFP)转基因小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cells,NSCs)移植到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转基因小鼠海马中,探讨NSCs在A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E14-17d的GFP转基因小鼠的NSCs被分离、培养并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相差显微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NSCs的表型与分化情况。通过显微注射,将GFP转基因小鼠的NSCs移植到AD转基因小鼠海马内,并以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旷场试验检测宿主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程度。结果培养的NSCs具有自我增殖能力,并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NSCs移植后,表达GFP的神经干细胞有效整合至宿主小鼠的海马组织内,并使宿主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改善。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改善阿尔茨海默氏病转基因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在卵巢上皮癌组织内的表达,分析VEGF-C的表达与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抗淋巴管生成治疗肿瘤及评价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人卵巢上皮癌组织蜡块78例和术后卵巢癌组织12例,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VEGF-C在卵巢上皮癌组织内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EGF-C蛋白主要表达于卵巢癌细胞胞浆内,VEGF-C在淋巴结转移组卵巢癌组织内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0.01)。Western blot结果可见伴淋巴结转移卵巢癌组织内VEGF-C的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卵巢癌组织。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表明,VEGF-C表达阴性患者的五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高于表达阳性患者。结论 VEGF-C表达与卵巢上皮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卵巢上皮癌患者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按半随机原则等分为两组,治疗组行术中控制性减压术,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术。术后随访6个月,GOS预后评分4-5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治疗组发生术中急性脑膨出3例,迟发性颅内血肿4例,脑梗死2例。对照组发生术中急性脑膨出10例,迟发性颅内血肿12例,脑梗死3例。两组急性脑膨出和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GOS4。5分23例,1.3分17例;对照组GOS4-5分13例,1-3分27例;两组预后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控制性减压术能有效降低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