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23篇
  1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6 毫秒
91.
李叶  王冬冬 《工企医刊》2006,19(1):72-72
阴式子宫切除是治疗子宫脱垂的有效方法,由于老年性子宫脱垂的病程较长,生理机能老化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护士对患者的精心护理,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现将工作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护理 1.1 术后3天给予平卧位,禁止下床或做增加腹压的活动,  相似文献   
92.
王宇娜  李叶 《现代医学》2003,31(4):231-232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下腹部髂前上棘连线下2~3 cm处横行直线切口,钝性分离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层,撕开腹膜,暴露子宫下段,剖宫取胎,肠线连续全层缝合子宫肌层,不缝合腹膜,肠线连续缝合筋膜层,皮下脂肪、皮肤一起间断缝合.并与同期下腹横弧行切口剖宫产术进行比较.结果新式剖宫产者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缩短(均P<0.01);术中出血量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病率、疼痛及伤口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24h排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早、疼痛轻、术后病率低、伤口感染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
编辑同志:在护理工作中,常有人问我,HBsAg阳性者是肝炎病人吗?我也解释不清,查书也未找出答案,请帮助给予解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二野战医院李春兴  相似文献   
94.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结果分析,探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3年本院宫颈新柏氏TCT检查结果.结果 17554例TCT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共160例 (0.911%),三年的发病率分别为0.717%(25例),0.724%(47例) ,1.162%(88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HPV感染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所占比例平均为51.45%(124/241),2001,2002 和2003年分别为43.24%,46.48%,56.39%,感染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HPV感染在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ASCUS)中所占比例平均23.71%,2001,2002 和2003年分别为20%,20.51%,32.14%,亦呈逐年上升趋势;HPV感染有两个高发年龄段分别为31~40岁(51.25%),和21~30岁(23.13%) .结论新柏氏TCT系统可检测宫颈HPV感染.HPV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成为CIN和ASCUS的重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阴道使用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妇女反复泌尿系感染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45例有反复泌尿系感染病史的绝经后妇女分成两组,分别使用结合雌激素(商品名倍美力),软膏30例(结合雌激素组),口服抗生素15例(抗生素组),疗程3个月.用药前、后分别行清洁中段尿尿常规检查、尿及阴道细菌培养,对阴道细胞成熟值及阴道健康情况进行评估.同时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雌二醇水平.结果除结合雌激素组有3例自行停止治疗外,其余均完成治疗.治疗后结合雌激素组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2/27)明显低于抗生素组(12/15),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合雌激素组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达59.3%,抗生素组无乳酸杆菌出现.结合雌激素组阴道健隶评分(13.4±25)分;阴道细胞成熟值(74.6±14.1),分别明显高于抗生素组(5.2±0.4分;10.8±8.3),两项组问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阴道局部使用雌激素,能有效减少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的反复发作,较使用抗生素副反应轻,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6.
辅助器具产业作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从辅助器具的需求量、国家对该领域的财政投入、新技术的引进与服务质量的高低和相关政策法规4个角度,分析我国辅助器具供应量出现波动性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7.
人参皂苷Rh2对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人参皂苷Rh2、榄香烯与阿霉素对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以及药物杀伤的时效关系。 方法:体外培养胶质瘤细胞, 用MTT肿瘤体外药敏法比较人参皂苷Rh2、榄香烯与阿霉素对胶质瘤细胞系C6、SHg-44、U-251的抑制作用,并绘制细胞存活率-时间曲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种药物作用后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3种药物对胶质瘤细胞系C6、SHg-44、U-251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人参皂苷Rh2对胶质瘤细胞系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榄香烯和阿霉素,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种药物对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均呈时间依赖关系,随时间延长而增强,且低浓度的人参皂苷Rh2短时间(12 h)就有生长 抑制作用,而榄香烯和阿霉素的起效时间较缓慢。3种肿瘤细胞经低浓度的3种药物作用后均可出现凋亡,其中人参皂苷Rh2凋亡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人参皂苷Rh2对胶质瘤具有较好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起效时间早于榄香烯和阿霉素。人参皂苷Rh2良好的抑瘤效果和迅速的起效时间具有应用于胶质瘤治疗的潜在价值。 神经胶质瘤,人参皂苷,榄香烯,阿霉素,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8.
干式生化分析仪是临床检验中常用的仪器之一,与湿式生化分析仪相比,具有速度快,易操作,维护简便,污染小等优点[1-2]。美国强生VITROS 950型干式生化分析仪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运行7年,主要用于急诊离子和生化的检测。该仪器主要由试剂干片供应中心、标本处理中心、反应测试中心和控制组件四部分组成。现将使用过程中常见的报警信息和处理方法分析总结,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复发性多软骨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吉林省某医院2010年6月到2013年3月入院治疗的11例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抽选出的11例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在11例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中,7例患者出现耳软骨发炎表现;4例患者出现反复性肺部感染;6例患者出现眼部发炎的症状;1例患者出现鼻软骨炎特征性的鞍鼻畸形状况;5例患者出现合并风湿免疫科的其他疾病,出现以上状况的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入院治疗及针对性的专业护理,全部病例均出现明显的好转,逐渐达到缓解期从而出院,并且依然保持良好的复诊依从性。结论:目前在临床医疗中,复发性多软骨炎仍处于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进行治疗的阶段,因此做好对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的专业性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病痛,使其并发症维持在缓解状态,从而改善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血清钙卫蛋白(S100)检测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住院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组(40例)及非心血管不良事件组(60例)。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血清S100蛋白、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情况及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检测,观察并记录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及非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的血清S100蛋白、CK-MB、cTnI及H-FABP水平。结果心血管不良事件组血清S100蛋白、CK-MB、cTnI及H-FABP水平均高于非心血管不良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S100蛋白、H-FABP、CK-MB、cTnI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100蛋白水平与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着一定相关性,患者血清S100蛋白水平越高预示着患者不良心血管发生风险越高,预后情况不佳,该指标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