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21.
肺炎是急性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003年,Hilker等将这种肺炎称为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发生率10%~47%,死于肺炎者占死亡病例的34%。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我院神经内科连续2年收治的89例CI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脑梗死常见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等)、脑梗死病灶大小、梗死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与脑梗死相关f生肺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22.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脊柱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75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经过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平片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扫描前柱骨折、中柱骨折、后柱骨折的脊柱骨折部位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检查方式,P<0.05。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扫描小关节滑脱、椎管狭窄、骨碎片、椎体骨折的脊柱损伤显示率高于X线平片检查方式,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脊柱骨折的诊断更加准确,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3.
Crouzon综合征是一种颅面发育不全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法国神经外科医师Crouzon于1912年提出,属于颅缝早闭症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病率约为活产儿的1/25000,约占先天性颅缝早闭症的4.8%,患者中30%~60%为散发。患者表现各异,主要特征为颅缝过早闭合,可引起明显的突眼、反颌、面中部凹陷等颅面畸形,可伴有短头、颅内高压、阻塞性呼吸障碍、营养不良等表现。  相似文献   
24.
1病例报告 男,45岁。因复视、口角歪斜、吞咽困难、肩痛、四肢无力4个月入院。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物重影.无头晕,在当地予静滴氟美松5mg治疗3d,重影消失。随后右眼视物重影,再次以激素治疗重影消失。发病1个月后出现左侧口角歪斜,无发热,无肢体活动障碍,诊为面神经炎予激素治疗好转,随后又出现右侧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吞咽困难,咳嗽。行颅脑MR示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5.
目的:预测并初步鉴定HLA-A3超型限制性MAGEC2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位肽,为基于超型表位的MAGEC2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及新的候选靶标。方法:通过BIMAS、SYFPEITHI和IEDB软件预测打分来选取MAGEC2的HLA-A3限制性表位;结合力实验用于检测候选表位与T2A3细胞表面HLA-A3分子的结合能力,ELISPOT实验检测候选表位肽诱导的CTL分泌IFN-γ的能力,体外细胞毒实验检测侯选表位肽诱导的CTL杀伤靶细胞的能力。结果 :表位肽P147、P167、P196、P229和P251具有较好的HLA-A3结合力。ELISPOT实验结果显示表位肽P167、P196和P251诱导的CTL具有分泌IFN-γ的能力。细胞毒实验结果显示表位肽P196和P251诱导的CTL对靶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P0.05或P0.01)。结论 :P196和P251有更高的HLA-A3分子亲和力,保留了原有的免疫原性,是优秀的MAGEC2抗原的HLA-A3限制性CTL候选表位,可以成为新的抗肿瘤多肽免疫治疗疫苗的候选表位。  相似文献   
26.
新型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是由于真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脑膜炎病,起病隐匿、较缓的头痛及恶心呕吐,表现复杂,无特异性,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1病例患者,男性,40岁,农民,中等体重,因3d前咳嗽、咳痰并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于2010年3月31日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查体:无明显的周身麻木及明显的肢体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27.
上颌窦癌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守手术与放射治疗组合治疗上颌窦癌可行性。材料与方法:1993年1月-1996年12月我院收治53例上颌窦癌。术前加术后放疗组31例,术前放疗4000CGY-4500CGY,4周-4.5周,休息1周-2周行手术,手术后1周-2周内,再放疗2500CGY-500CGY,2.5周-3.5周;术前放疗组22例,术前放疗5000CGY-7500CGY,5周-7.5周,休息1周-2周内行手术。均实施保守手术,不追求扩大切除,范围合理缩小,对于Ⅲ期、Ⅳ期眶内无肿瘤侵犯保留眶内容物。结果:术前加术后放疗与术前放疗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61%(19/31)、45%(10/22),无明显差异。但手术切缘不净17例,术前加术后放疗复发率为10%(1/10),术前放疗的复发率为57%(4/7)。结论:上颌窦癌的综合治疗采用术前加术后放疗对肿瘤的局部控制优于术前放疗,但五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MTA1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4例口腔鳞癌标本与20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中MTA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MTA1蛋白表达与口腔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结果:MTA1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或细胞浆,于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达72.2%(39/54),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未见表达或仅有微弱表达(25.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MTA1蛋白高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结论:MTA1蛋白高表达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MTA1蛋白有望成为判断口腔鳞癌患者预后及选择治疗方案的一个新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29.
液基细胞学检查标本中不同细胞组成对筛查宫颈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伟宏  郭宇  凌奕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7):1899-1900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标本中不同细胞组成对筛查宫颈癌的影响,指导临床诊断.方法 随机选取2008年3-12月我院妇科门诊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的患者2 258例,去除阴道炎症、炎细胞及红细胞等标本,从中筛出1 708份报告,将不同细胞组成的报告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标本的不同细胞成分其可疑宫颈癌的检出率依次为:(1)有宫颈管细胞及化生细胞的标本为6.5%(57/877);(2)有宫颈管细胞,无化生细胞的标本为1.74%(12/691);(3)有化生细胞,无宫颈管细胞及无宫颈管细胞和化生细胞的标本均为0(0/27 和 0/113).有宫颈管细胞及化生细胞成分的标本与其他不同细胞成分标本筛查宫颈癌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标本中有宫颈管细胞及化生细胞与有宫颈管细胞而无化生细胞的检出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采集到有宫颈管细胞及化生细胞的标本中,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癌有比较理想的检出率,宫颈管细胞对宫颈癌检出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姜黄素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抑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风云  李伟宏  焦金菊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3):267-270,I0003,I0004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EC-1-B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姜黄素Ⅰ组、姜黄素Ⅱ组、姜黄素Ⅲ组和姜黄素Ⅳ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姜黄素(0,10,20,40,80)μmol/L培养48 h。采用MTT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EC-1-B细胞的增殖程度;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时相分析。结果①MTT法显示培养48 h后,姜黄素组的吸光度值A490 nm低于对照组(P<0.01),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②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姜黄素作用48 h后,姜黄素各组的PCNA表达减少(P<0.01),且在10~80μmol/L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提示姜黄素可抑制HEC-1-B细胞内PCNA的表达。③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培养48 h后,姜黄素组的G2/M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在一定浓度(10~80μmol/L)范围内,姜黄素可抑制体外培养的HEC-1-B细胞增殖,阻止细胞周期进展。这可能是姜黄素抗HEC-1-B细胞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