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3D-SC人工皮肤材料体外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3D-SC人工皮肤材料在体外的降解性能。方法将3D-SC人工皮肤材料分别置于生理盐水(对照组)、胰组织液(实验1组)、生理缓冲液(Hanks液,实验2组)和pH7.4的0.2mol/L磷酸盐缓冲液(实验3组)中,37℃恒温水浴条件下降解,实验1组第3、5、7、9、11和14天取材,其余各组第3、7、14、15、21和30天取材,测定质量损失百分率。结果材料在实验1组降解最快,14d内完全降解;对照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第14天质量损失百分率分别为8.68%±2.30%、28.51%±10.68%和7.35%±0.61%,第15天分别为71.83%±2.58%、91.32%±1.87%和75.64%±6.13%,呈急速式降解,实验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0天质量损失百分率分别为91.87%±8.15%、95.62%±1.36%和92.10%±2.26%,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SC人工皮肤材料具有较好的降解性。在无酶参与时,降解速度呈慢-快-慢的过程。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门诊处方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的门诊处方共12 230张,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及《处方管理办法》要求进行处方评价。结果:本院处方合格率较低,为76.27%;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比例较高,为90.83%;药品通用名使用率较高(98.24%);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控制较好(1.56种)。不合理处方主要为不规范处方,占不合理处方的22.22%,不规范处方主要表现在处方超7 d用量未注明理由(6.84%)及处方缺项、字迹潦草(5.81%),其他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2.91%);用法用量不详细不规范(2.21%)等。结论:本院应完善处方点评工作制度,加强处方质量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师处方行为,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3.
34.
综述近5年国内核心期刊中有关中医药治疗白癜风的临床报道,从病机、治法、方剂、药物、疗程、疗效等方面给予总结,并对其中的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今后对白癜风的临床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肾阳虚型精液异常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男性不育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肾阳虚型精液异常不育症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并加服中药补肾生精汤;对照组40例只用补肾生精汤,方药组成:泽泻15 g,怀山药15 g,山茱萸12 g,牡丹皮10 g,浙贝母15 g,延胡索15 g,熟地黄10 g,丹参20 g,茯苓15 g,三七(粉)10 g,牛膝12g,杜仲15 g。观察两组对肾阳虚型精液异常不育症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40例:痊愈10例,显效23例,有效5例,无效2例;对照组40例:痊愈5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7例。经χ2检验,χ2=8.5832,P=0.035 37〈0.05,表明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药结合是临床治疗肾阳虚型男性不育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炎切除微创手术在阑尾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穿孔性阑尾炎患者107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阑尾炎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手术,对比2组术式基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切口感染、术后剧烈疼痛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肠梗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穿孔性阑尾炎手术中,腹腔镜阑尾炎切除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低、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点,为理想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视神经炎(ON)患者的效果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68例ON患者(96只患眼)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分为地塞米松组(组1,23只眼)和甲基强的松龙组(组2,73只眼),组2根据甲基强的松龙起始剂量1 000 mg、500 mg和200 mg分为组2A(10只眼)、组2B(41只眼)和组2C(22只眼)三个亚组。结果长期随诊视力提高的患眼数组1和组2相比(13只眼vs.44只眼)无显著性差异(P=0.230),回归分析表明与视力提高相关的因素是开始使用糖皮质激素距离发病的时间(P=0.046)、视神经萎缩(P=0.015)、视野改善(P=0.007)和VEP改善(P=0.048)。组2A患眼视力提高的时间[(4.5±1.6)d]明显短于组1[(7.5±5.1)d]、组2B[(5.8±2.4)d]和组2C[(9.0±3.7)d](P=0.011)。结论在发病后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ON的关键,采用每日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1 g为起始剂量的治疗方案能在短时间迅速提高视力,但对长期随诊视力提高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寻找可在体内有效抑制大鼠睫状肌核转录因子κB抑制物α(IκBα)基因表达的小干扰RNA(siRNA)序列。方法:设计合成3对针对大鼠IκBα基因的siRNA,体外转染表达IκBα基因的大鼠A7r5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并经Real Time-PCR及western blot在mRNA及蛋白水平筛选对IκBα表达抑制率最高的序列。通过前房注射选出的siRNA进行大鼠体内转染,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在大鼠睫状肌的分布并利用Real Time-PCR及免疫荧光验证其对该部位IκBα基因沉默的有效性。结果:体外筛选证明针对大鼠IκBα基因CTACGATG ACTGTGTGTTT靶序列的siRNA对IκBα的表达抑制效果最明显,大鼠前房注射该siRNA可到达睫状肌,并能有效抑制该部位IκBα基因的表达,IκBα mRNA水平在转染后24h降低最明显,抑制率达59.0%,而蛋白水平则在72h达最低,抑制率为52.3%(P〈0.01)。结论:针对大鼠IκBα基因CTACGATGACTGTGTGTTT靶序列的siRNA是对大鼠睫状肌IκBα基因进行体内RNA干扰的有效序列。  相似文献   
39.
1例心内科患者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后出现了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致使患者右下肢腓肠肌重度静脉炎,本例提醒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实验材料3D-SC人工皮肤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将阴性对照材料DERMMATRIXTM和实验材料3D-SC组织工程材料分别植入SD大鼠背部皮下组织中,分别于1、4、12周在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反应。结果植入1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纤维包膜厚度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阴性对照材料和3D-SC组织工程材料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为主,个别对照材料发现少量异物巨细胞,实验材料未见异物巨细胞;两种材料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相当(P〉0.05)。植入4周,对照组的纤维厚度增长显著(P〈0.01),与对照组包膜厚度相当(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异物巨细胞数量相当(P〉0.05);与植入1周相比,实验组的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明显(P〈0.01),而对照组材料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明显(P〈0.05),实验组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变化不大(P〉0.05);两种材料均出现少量异物巨细胞,差别不大(P〉0.05)。植入12周,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包膜厚度相当(P〉0.05),各种炎细胞浸润显著减少,表现相当(P〉0.05);两种材料未见异物巨细胞;与植入1周相比,实验组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显著(P〈0.05)。结论3D-SC组织工程材料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