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ELISA法与巢式PCR法诊断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与巢式PCR法诊断人细小病毒B19(简称B19)感染临床价值的差异。方法对55例常见疾病患儿血清同时进行ELISA法检测B19病毒衣壳蛋白抗体IgM及巢式PCR法检测B19-DNA。结果①ELISA法与巢式PCR法检测总阳性率分别为18.18%和30.91%,前者略小于后者,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ELISA法与巢式PCR法相比,总符合率为87.27%。结论①ELISA法是一种较好的诊断B19病毒感染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②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诊断B19病毒感染时最好同时检测B19-IgM及B19-DNA。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人β-防御素4(HBD4)基因在真核细胞COS-7中表达的可能性。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实验室已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D4导入COS-7细胞,采用RT-PCR、Western-blot法检测HBD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对表达的HBD4进行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结果 pcDNA3.1+/HBD4转染的COS-7细胞中检测到HBD4mRNA表达。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在pcDNA3.1+/HBD4转染的COS-7细胞及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了HBD4蛋白的表达。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证实表达的HBD4蛋白对大肠杆菌ATCC25922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结论在COS-7细胞中成功表达具有抗菌活性的HBD4多肽。  相似文献   
63.
儿童腹泻病458例病原学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儿童腹泻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458例住院腹泻儿童患者进行了常见肠道致病菌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169例检出病原菌,检出率为36.9%。本组病例婴幼儿占74.24%,7~9月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率最高,其次为10~12月。婴儿期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幼儿期以痢疾杆菌、轮状病毒、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病原。痢疾杆菌对头孢噻肟耐药率最低、其次为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呋辛,大肠埃希菌对丁胺卡那霉素耐药率最低,其次为头孢噻肟、头孢呋辛,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丁胺卡那霉素耐药率最低,其次为头孢噻肟。传统的一线抗生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唑啉普遍存在耐药情况。结论:儿童腹泻病原菌类型复杂、多样,在诊治中应重视病原学诊断和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4.
人β防御素4基因的合成及克隆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合成人β防御素4(HBD4)基因并构建其克隆载体.方法:根据GenBank中HBD4结构基因的序列, 设计合成了6条长度为32 ~60 bp的寡聚核苷酸片段, 用重叠延伸PCR法扩增合成HBD4 cDNA全长.PCR产物经双酶切后, 克隆入载体pMD18-T中, 并导入细菌中进行扩增.结果:HBD4基因的PCR产物和重组载体经凝胶电泳和酶切鉴定、 测序分析证实, 合成的目的基因与设计的HBD4 cDNA的序列相一致, 并成功地克隆入克隆载体pMD18-T中.结论:用重叠延伸PCR法能方便、 准确地获得目的基因片段.重组克隆载体pMD18-T-HBD4 的获得, 为构建HBD4基因的表达载体并表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
脑缺氧缺血后新生大鼠海马CA1区NMDAR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后 ,海马CA1区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 (NMDAR)及NMDAR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建立HIBD模型 ,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 ,检测正常对照 (NORM)组和缺氧缺血 (HI)后不同时间点 ,NMDA受体I型亚单位 (NR1)表达的阳性细胞及NR1mRNA表达的阳性细胞。结果 :HI后 2h时NR1、NR1mR NA的表达稍下降 ,2 4h开始上升 ,72h达高峰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正常新生大鼠海马CA1区有NR1及NR1mRNA的表达 ,HI后NR1及NR1mRNA的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66.
局灶性脑梗死引起谷氨酸转运体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局灶性脑梗死可塑性变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结果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在脑梗塞灶的周围发生肥大和增生性可塑改变,其突起的变化尤为显著。粗大的突起呈纤维状,并相互交织呈密集的网,其末端向脑梗塞灶的中央延伸。在缺血周边的半影区可见谷氨酸转运体(EAAT1)阳性表达,呈斑点和纤维状;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可见EAAT1与GFAP双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结论急性局灶性脑梗死后发生可塑性变化的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增强EAAT1的功能参与脑梗死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肾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0例小儿难治性肾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小儿难治性肾病临床表现大多为蛋白尿 血尿占70%。最常见病理类型为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占43.3%;其次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占20%;再次为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占13.3%,而IgA肾病、微小病变等病理类型少见。临床表现为单纯蛋白尿组病理类型以系膜增殖性肾炎为主,临床表现多为对激素依赖、频复发;蛋白尿 血尿组病理特征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肾炎最多,对激素治疗表现的反应为激素耐药。结论 临床表现为蛋白尿 血尿的小儿肾病大部分为难治性肾病,病理改变多样,以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最多见。临床及病理分型、对激素治疗反应三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8.
不同病室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病室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方法 对 1996年 6月~ 2 0 0 2年 6月我院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及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新生儿 5 2 8例进行医院感染的对比研究。结果  1.5 2 8例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率为 5 .1% (2 7/5 2 8) ;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率为 5 .5 % (14 /2 5 5 ) ,高于新生儿监护病房的院内感染4 .76 % (13/2 73) (P >0 4 .76 % (13/2 73) (P >0 .0 5 )。 2 .住院 >2周的感染率 (8.5 5 % ,2 0 /2 34)高于住院 1周感染率 (2 .38% ,7/2 94 ) ;低出生体重 (<2kg)的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率为 9.6 2 % (5 /5 2 ) ,高于体重≥ 4kg新生儿院内感染率 (4.76 % ,2 /42 ) ,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医院内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细菌、霉菌、支原体及病毒感染。 4 .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疾病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鹅口疮、皮肤感染、结膜炎。结论 不同新生儿病室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及因素不同。母婴同室增加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机率 ,应严格限制探视和加强隔离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急性局灶性脑梗死可塑性变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 结果: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在脑梗塞灶的周围发生肥大和增生性可塑改变,其突起的变化尤为显著. 粗大的突起呈纤维状,并相互交织呈密集的网,其末端向脑梗塞灶的中央延伸.在缺血周边的半影区可见谷氨酸转运体(EAAT1) 阳性表达,呈斑点和纤维状;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可见EAAT1与GFAP双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结论:急性局灶性脑梗死后发生 可塑性变化的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增强EAAT1的功能参与脑梗死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70.
<正>肺结核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俗称"痨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1],是一种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危害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WHO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全球目前约有20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占全世界总人口的近1/3,其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达2000万[2]。平均每年新发病例约600万,绝大部分位于发展中国家[3]。截止2010年全球共报告肺结核死亡患者7800万例,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