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HPV16的基因型整合状态及FHIT基因缺失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选取44例宫颈癌、5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20例宫颈正常组织的患者,免疫组化检测宫颈FHIT蛋白的表达;并用多重PCR法检测HPV16 E2/E7表达。结果 122例单一HPV16阳性标本HPV16总整合率为78.69%,在正常宫颈组织、CIN1、CIN2、CIN3和宫颈癌中整合率分别为60.00%、66.67%、75.00%、86.96%和88.63%,随病变加重,整合率增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蛋白的总缺失率为43.44%,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1、CIN2、CIN3和宫颈癌中的缺失率分别为15.00%、20.00%、25.00%、43.48%和72.73%。FHIT蛋白的缺失率,随病变加重,缺失率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蛋白缺失在不同HPV16整合时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16基因整合和FHIT蛋白缺失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PV16基因整合可能通过诱导FHIT基因低表达从而促使宫颈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抗凋亡蛋白Survivin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Ki 67抗原表达的关系, 探讨Survivi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作为判断预后因子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检测10例正常子宫内膜、10例不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 33 例子宫内膜腺癌中 Survivin蛋白及Ki 67抗原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Survivin蛋白在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阳性表达率很高, 分别为87 9%和70 .0%,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5), 但均高于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10 .0% (P<0. 05); 在子宫内膜癌中, Survivin的表达与手术 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 (P<0 .05), 但与肌层浸润无明显关系。另外, Survivin的表达还与 Ki- 67 的表达呈正相关 (P<0 .05)。结论 Survivin可能通过抑制凋亡和促进增殖两方面的作用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其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判断因子。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可行性。方法给予2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前后行子宫附件彩超检查子宫大小、子宫卵巢血流灌注,子宫病灶局部穿刺活检及血清CA125、性激素检查,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子宫长度、子宫厚度、子宫后壁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子宫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厚度、子宫后壁厚度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与治疗后子宫卵巢血流灌注及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或素(LH)、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仅催乳素(PRL)在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术后血清CA125水平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将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判定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人错配修复基因2(hMSH2)、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在宫颈鳞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宫颈癌组织中hMSHz、Ki-67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均P〈0.01);hMSH2高表达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均P〈0.05);hM-SH2表达阳性者Ki-67表达强度明显高于hMSH2表达阴性者(P〈0.05)。结论 hMSH2、Ki-67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hMSH2在宫颈癌中的过表达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比较分析青年宫颈癌患者与中老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1年9月我院临床确诊的宫颈癌患者188例,按发病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和中老年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尽管两组患者发生宫颈外观改变的人数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患者病理学检查,腺癌的发生率明显多于B组患者(P<0.05);且A组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比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结论患有宫颈癌的年轻患者的病理类型中腺癌的发生率高,及早期发生淋巴转移、存活率低等特点,充分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有助于有效预防宫颈癌、采取适宜的方案诊治疗宫颈癌。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血脂代谢指标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早期自然流产患者30例(研究组)、早孕健康妇女30例(正常早孕组)、健康未孕妇女30例(健康未孕组)为研究对象.采用日本ModularDD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组对象TC、TG、HDL-C、LDL-C水平.结果 研究组TC、TG、LDL-C均高于正常早孕组及健康未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低于正常早孕组及健康未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早孕组TC、TG、HDL-C、LDL-C均高于健康未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代谢异常与早期自然流产有一定的关系,干预血脂代谢对预防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宫颈病变的特点、筛查的必要性.方法 对313例妇女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其中187例为社区宫颈癌普查者(对照组),126例为门诊妇科就诊已绝经患者(研究组).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率分别为43.85%、41.27%,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HPV的阳性率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宫颈细胞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51.34%、49.21%,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分别为22.46%、19.05%,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CINⅢ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早期发现宫颈病变,阻遏疾病进展为宫颈癌,在绝经后妇女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体部伽马刀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体部伽马刀对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治疗,采用免疫黏附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TER、RBC-C3bRR、RBC-ICR)的改变。结果原发性肝癌用体部伽马刀治疗后,TER、RBC-C3bRR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RBC-IC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体部伽马刀治疗能增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9.
徐又先  濮德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416-2418
目的:探讨人群宫颈糜烂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141例宫颈糜烂患者和137例宫颈光滑者对照进行年龄、生殖道病原微生物、婚育史、性行为等因素研究。结果: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引入回归方程的变量为年龄、首次性交年龄、分娩方式、产次、HPV感染,而首次发生性行为年龄、结婚和孕育年龄、孕产次等生殖因素,与宫颈糜烂发生的危险性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年龄、首次发生性行为年龄小、HPV感染和孕产次是宫颈糜烂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0.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可行性。方法给予2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前后行子宫附件彩超检查子宫大小、子宫卵巢血流灌注,子宫病灶局部穿刺活检及血清CA125、性激素检查,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子宫长度、子宫厚度、子宫后壁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子宫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厚度、子宫后壁厚度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与治疗后子宫卵巢血流灌注及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或素(LH)、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仅催乳素(PRL)在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术后血清CA125水平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将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