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0篇
预防医学   2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持续使用DDT滞留喷洒3年后媒介按蚊的敏感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山县位于大洪山南麓,1987年在疟疾发病较高的中华按蚊疟区,发现有嗜人按蚊分布,1989~1991年采取了DDT滞留喷洒灭蚊的抗疟措施。为了解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在持续的DDT选择压力下的敏感性状况,于1998年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材料与方法1材料1.1 杀虫剂来源和药膜滤纸制备 PP′DDT标准品由成都化学试剂厂提供,按WHO标准[1]制作药膜滤纸,分别含PP′DDT0.089g/m2、0.178g/m2、0.357g/m2、0.714g/m2和1.428g/m2(浓度0.25%、0.5%、1%、2%和4%)。1.2 蚊虫来源 现场采集吸血按蚊,根据成蚊中足基节淡色鳞簇和腹侧膜“T”形斑的有无,卵…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对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嗜人、牛血的鉴定。方法:采用ELISA法。结果:检测湖北应城市人房、牛栏、猪舍、野外捕获的中华接蚊226只,嗜人血的29只.占12.8%(人血指数为0.128);嗜牛血的84只,占37.2%;其余经沉淀反应检测113只为猪血,占54.4%。在人房、牛栏、猪舍中捕获嗜人按蚊141只,124只嗜人血,占87.9%(人血指数0.879);嗜牛血15只,占10.6%;其余7只经沉淀反应检测为嗜猪血。结论:中华按蚊是嗜吸畜血雨兼吸人血的蚊种,而嗜人按蚊是嗜吸人血的蚊种,蚊虫嗜血习性与其栖息场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15.
1990~1993年在以嗜人按蚊为主要媒介的疟疾高发区采用2.5%溴氰菊酯浸泡蚊帐防治按蚊,结合防治传染源的综合措施,使嗜人按蚊疟区疟疾平均发病率从1990年的0.38%降至1993年的0.1%;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从1990年的2.78%降为1993年的0.76%。结果显示此类疟区用这种抗疟措施具有较好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疟疾的检出控制预测和预防(续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二章 早期检出和控制流行4 识别和流行病学调查在潜在流行地区 ,常是非专业人员对当地疟疾流行有所了解。然而在无疟疾传播的地区 ,个别病例被漏诊 ,甚至在流行初期疟疾也被忽略。类似的情况 ,大量发热病人出现甚至超过一个流行季节 ,也可能没有考虑是疟疾。如恶性疟抗氯喹扩散地区 ,疟疾当作伤寒用抗生素给予治疗。任何发热病人在潜在疟疾的地区大量出现 ,一般而言应考虑到是疟疾。在任何情况下 ,发热病人的出现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每当生态及气候情况适合传疟 ,也应考虑疟疾的可能。在疟疾流行过的地方 ,如发热病人连续出现和增加 ,…  相似文献   
17.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按蚊近缘种和种型鉴别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前,全世界重要的媒介按蚊几乎都属于由几个甚至十几个近缘种组成的复合体,它们虽然形态相似,但其生态习性有明显不同,而且传疟作用也有显著差异。因此,单纯用形态分类方法已不能适应按蚊复合体近缘种和种内变异鉴别的需要。近年来,采用细胞遗传学分类方法、酶谱技术、化学分类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使按蚊复合体近缘种和种内变异的分类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同时对疟疾媒介判定和防制策略的制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分子生物学应用于按蚊复合体近缘种和种内变异技术,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基因测序技术、DNA探针技术,随机引…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报道了沙市市连续使用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187防制城市致乏库蚊10年后的抗性监测结果。结果表明,沙市市和非处理区致乏库蚊Ⅲ龄末期幼虫的平均LC50分别为3.14ul/L和3.35ul/L,平均抗性率为0.94,证明尚未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20.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187菌株的晶体蛋白含量,借此推算其制剂的效价,并将此法与常规的生物测定法进行平行比较,发现两者所得结果的符合率达90%以上,紫外分光光度法具有更为简便、快速等突出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