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
贮存铁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法测定了336例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铁蛋白浓度,旨在探讨铁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类型冠心病S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急性心肌梗死(OMI)又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冠心病(P〈0.001),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心绞痛(AP)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类型冠心病的SF与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海马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变化与PSD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合并PSD者30例(PSD组),无PSD者30例(无PSD组);另择30例查体健康者作为对照组.3组均行MRI检查,测定双侧海马ADC.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SD组双侧海马ADC明显升高(P均<0.01);无PSD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PSD患者双侧海马ADC升高;ADC可作为判断PSD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2,4-二氯苯氧乙酸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是具有代表性的合成植物生长激素,已被确认有环境内分泌干扰作用.2,4-D能杀死多种阔叶杂草,是世界主要除草剂品种之一.也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落花落果,诱导无籽果实形成和果实保鲜等.其过量残留会对蔬菜、人畜、环境产生威胁,在西方发达国家应用受到限制.我国因其成本较低、应用较为广泛.目前有关2,4-D的毒性作用国内几乎未见报道,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毒性、生殖发育毒性等方面,本文就2,4-D在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农村居民急性心肌梗死住院及死亡人数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估价农村居民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与与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调查了1976 ̄1995年AMI住院及死亡病例,以每5年为一个阶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第4阶段与第1阶段比较,农村AMI住院人数增另了264.6%,死亡例数另了129.4%,住院病死率下降了37.2%,女性住院人数显著高于男性,分别为375.0%和207.4%;女性住院病死率也高于男性住院病死率也高于男分别为19.8  相似文献   
15.
16.
张振岭  马丽  任澎 《心脏杂志》2015,27(3):307-30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5月入院确诊的AMI患者60例,随机分为20 mg组和40 mg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分别给予20 mg和40 mg。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l周后不同剂量对血清hs-CRP、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前后1周血清hs-CRP、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入院时显著下降,且40 mg组较20 mg组治疗后LDL-C水平显著下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早期(1周内)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降低hs-CRP、血脂水平有效,并且40 mg组在LDL-C降低幅度上优于20 mg组。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对照方法分析510例农村居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农村组家族史阳性,伴发高血压、糖尿病,饮酒、有心绞痛和心肌梗死(MI)史者均少于城市组(P<0.05~0.001);②劳累是主要诱因,因精神应激诱发者、发病前有先兆者均多于城市组(P<0.05~0.01);③女性吸烟率高于城市组(P<0.01),女性患者所占比例也高于城市组(P<0.001);④农村组大面积MI较多(P<0.01);⑤农村组入院时间较晚。提示农村患者过度劳累、精神应激、出现先兆症状后未及时就诊是影响AMI发病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与生物三节律的关系戈继业,张振岭,陈长清,冉和平本世纪初发现人体存在分别以23、28、33天为周期的体力、情绪、智力三种生物节律(三节律),并影响某些疾病的发生,我们研究了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与三节律的相关性。一、资料与方法:病...  相似文献   
19.
对我科2002-03~2005-12收治的三叉神经痛197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52例,女145例,年龄29~74(平均53.2)岁.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采用起搏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评价不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因缓慢型心律失常收治住院并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156例, 根据起搏方式分为VVI 起搏组、AAI起搏组、DDD起搏组;按照起搏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计分规则,分别于植入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进行随访并计算生活质量得分,分值越低说明生活质量状况越好。结果 (1)与起搏器植入前比较,患者术后3个月、1年的生活质量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一般认知功能4个方面分值均有所下降,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间不同时期两两比较显示3种起搏方式对患者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一般认知功能3个方面改善无差异(P>0.05),在躯体功能改善方面,AAI起搏组与DDD起搏组之间无差异(P>0.05),VVI 起搏组与AAI起搏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29),VVI 起搏组与DDD起搏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33)。结论 心脏起搏器植入后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AAI起搏组和DDD起搏组在改善患者改善躯体功能方面显著优于VVI 起搏组,提示接受生理性起搏器植入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于非生理性起搏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