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低流量氧疗过程中吸入氧气温度在30℃~35℃时,不同湿度对病人氧疗舒适度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根据吸氧湿度将75例脑外科病人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即病室温度22℃,湿度在55%~65%,在氧气加热至30℃~35℃,将A组的吸氧湿度控制在50%以下,B组的吸氧湿度控制在51%~70%,C组的吸氧湿度控制在71%~80%,D组的吸氧湿度控制在81%~90%,E组的吸氧湿度控制91%~100%,3d后比较各组病人的氧疗舒适度和依从性.[结果]5组病人鼻咽部感觉、咳嗽程度、咳痰难度、依从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湿度在71%~90%时病人舒适度和依从性优于其他组.[结论]低流量氧疗过程中吸入氧气温度在30℃~35℃时,吸氧最佳湿度为71%~9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用夹脊电针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与夹脊电针配合药物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2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采用夹脊电针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夹脊电针配合药物治疗,两组在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87.8%,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61%,总有效率为80.5%;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夹脊电针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集束化策略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1年5月行PEG的29例病人作为集束组,给予集束护理干预;选择2009年1月-2010年6月行PEG的25例病人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造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造瘘口周围皮肤感染、胃肠道并发症、造瘘管堵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误吸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集束化策略能有效减少PEG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查技术(Transcranial doppler简称TCD),对86例高血压病患者的颅内主要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的血流速度进行检测分析。结果:76例颅内动脉供血异常,包括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不同部位的痉挛、扩张和硬化。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异常。反映了各期高血压病患者的颅内动脉功能状态,对于指导临床正确选择使用扩血管、缩血管及降压药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5例手术后腰椎间隙感染的临床资料及特点,均行疼痛、心理、术前、术后及功能锻炼等护理.[结果]随访6~30个月,所有病例疼痛症状均消失,恢复正常工作.[结论]对椎间隙感染患者实施良好的心理护理、疼痛护理、术前、术后及功能锻炼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的疗效.方法:PD患者87例,随机分为3组各29例,A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电针治疗;B组仅接受康复训练;C组仅接受电针治疗.结果:治疗60d后,3组患者韦氏综合评定量表中肌强直、姿势、步态、协同动作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A组更低于B、C组(均P<0.05);3组B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A组更高于B组,B组更高于C组(均P<0.05);3组UPDRSⅢ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A组更低于B组,B组更低于C组(均P<0.05);3组运动总有效率比较,A组>B组>C组(均P<0.05).结论:电针联合康复训练能一定程度地改善P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其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康复训练或者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在校本科护生职业认同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护生职业认同感问卷对405名在校本科护生进行职业认同感状况的问卷调查,用Hierarchical多元回归分析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校本科护生总体职业认同评分为(3.20±0.43)分;职业认同各维度发展不均衡,职业期望最高,而职业认知最低.性别(β=-0.243,t=-11.015,P<0.05)、择业原因(β=0.027,t=13.009,P<0.05)对护生总体职业认同有显著回归效应,能解释50.8%变异量,而是否独生子女、年级、是否班干部3个因子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职业认同教育应贯彻于护理教育各阶段,护理教育管理者应从宏观调控结合微观处理着手,把职业认同教育作为系统工程全面展开.针对不同性别、不同择业原因护生分析相关原因,采取不同措施,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进而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湖北省某山区县城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SID)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0-11月采用整群抽样,将该县城区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区,每个区随机抽取1个幼儿园。对抽中的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半结构化问卷调查,包括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和基本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710名儿童中有396名存在感觉统合失调,患病率为55.8%(轻度30.3%,重度25.5%)。男童和女童相比感觉统合失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0.688,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控制了其他混杂因素后,男童感觉统合失调风险较女童更大(OR=1.636,95%CI:1.177~2.273,P=0.003),膳食情况中吃零食(OR=1.672,95%CI:1.158~2.412,P=0.006)、挑食(OR=1.535,95%CI:1.097~2.147,P=0.012)是SID的危险因素;爱运动是SID的保护因素(OR=0.460,95%CI:0.253~0.836,P=0.011)。随着年龄的增加感觉统合失调的风险越小(OR=0.769,95%CI:0.632~0.934,P=0.008)。结论 本研究显示山区县城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性别、年龄、儿童饮食习惯及运动状况相关,应对不同性别、年龄段学龄前儿童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显微外科特色护理专科建设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4~2015年显微外科创建特色护理专科,主要从科室管理、专科队伍建设、护理质量、专科护理技术和护理服务特色5个方面建设。比较特色护理专科建设前后科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科研成果。结果特色护理专科建设后,显微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显著低于建设前,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建设前,护士发表论文数、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数、申报管理创新项目数及申请专利数显著多于建设前(P0.05,P0.01)。结论显微外科建设特色护理专科有效减少了科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科研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