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掌握茂名市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抗体水平情况,我们于2005年初开展了茂名市健康人群流脑A群和C群抗体水平调查.  相似文献   
42.
目的 了解广东省138株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子血清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sequence typing,MLST)、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等病原学特征。方法 通过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监测收集广东省2018—2019年的138株来自不同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技术对荚膜基因和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同时应用MLST分析菌株之间的群落分布关系并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8株流感嗜血杆菌临床株男女检出比为1.68∶1,检出人群以儿童(52.90%)和老年人(30.43%)为主,发病季节集中在2—6月份;血清分型结果均为不可分型菌株,其中35.51%(49/138)菌株携带TEM耐药基因,耐药基因亚型可分为3个等位基因亚型(HAEM0118∶8、HAEM0118∶6、HAEM0118∶10),ROB基因未检出。MLST分型一共分成54个ST型,其中12个ST型为新发现的ST型,ST103、ST422、ST836和ST57为4个主要流行的ST型。结论 广东省138株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在该省部分地区已成为流行的主导血清型,耐药基因携带率高。建议加强本市对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临床感染株的病原学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并加快疫苗和药物的开发,防止其形成优势克隆后导致社区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茂名市食源性沙门菌菌型分布和耐药性,为防治沙门菌引起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7株分离于食品、腹泻病例和食物中毒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和药物试验。结果:27株沙门菌分属6个血清群11个血清型,以德尔卑沙门菌占主要优势,占29.63%,其次是鼠伤寒沙门菌和伦敦沙门菌,分别占14.81%;对加替沙星和亚胺硫霉素(泰能)100%敏感,对罗米沙星、氧哌嗪青霉素/泰舒和头孢他定的敏感率均为96.30%,对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棒酸和丁胺卡那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6.30%、92.59%、62.96%和62.96%,对头孢西丁等13种其他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茂名市食源性沙门菌血清型主要是德尔卑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伦敦沙门菌;加替沙星和亚胺硫霉素(泰能)为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掌握茂名地区霍乱弧菌的流行菌型及其耐药性,为霍乱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集霍乱日常监测标本和霍乱疫情标本,参照《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1]进行霍乱弧菌的分离培养和菌型鉴定,并利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获得的霍乱弧菌菌株进行临床常用的2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分析。结果共采集各类标本334份,检出12株O1群埃尔托型(ElTor)霍乱弧菌稻叶型流行株(1d)。12株霍乱弧菌对20种药物的敏感度完全一致,其中敏感抗生素有菌必治、庆大霉素等11种,占55%(11/20);中敏抗生素有氨苄青霉素等8种,占40%(8/20);100%耐药的抗生素为复方新诺明1种,占5%(1/20)。结论2007年茂名地区霍乱弧菌的流行菌型为O1群埃尔托型(ElTor)霍乱弧菌稻叶型流行株(1d);该流行菌型的菌株除对1种抗生素(复方新诺明)耐药外,对其余大多数抗生素均敏感(或中敏),没有出现多重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及时查明1起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为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食物中毒样品共38份,依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进行检测.结果 在3份病人肛拭子、河粉厂的浆桶拭子及水桶残流水检出亚丁沙门氏菌5株.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是由亚丁沙门氏菌污染河粉引起.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茂名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合并感染梅毒(TP)、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现状及对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影响,为艾滋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茂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CD4细胞数并已确证的HIV感染者564例,检测分析TP、HBV和HCV合并感染情况,并比较治疗6个月后CD4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在564例HIV感染者中,单一HIV感染、HIV-TP、HIV-HBV、HIV-HCV、HIV-TP-HBV、HIV-TP-HCV、HIV-HBV-HCV和HIVTP-HBV-HCV合并感染率分别为72.7%、11.3%、11.0%、3.0%、0.9%、0.4%、0.5%和0.2%。与单一HIV感染组比较,除HIV-HCV合并感染组在年龄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余在性别、年龄、地域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TP、HIV-HBV和HIV-HCV合并感染的CD4细胞平均数,比单一HIV感染分别低19个/μL、35个/μL和47个/μL,只有HIV-HBV合并感染组的CD4细胞数与单一HIV感染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茂名市HIV感染者合并TP、HBV和HCV感染率较高,HIV合并HBV感染降低了CD4细胞的恢复数,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前应加强TP、HBV和HCV感染标志物的筛查。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分析2018年广东省粤西地区水产品O1群霍乱弧菌分离株的抗生素敏感性,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分子分型等病原学特征,为有效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粤西地区水产品来源O1群霍乱弧菌分离株.采用血清学进行血清分型、抗生素敏感性试验MIC法、毒力基因PCR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分析粤西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