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黄疽型肝炎患者4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甘利欣等保肝、退黄常规干预,治疗组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分别在入院24h内及治疗2w后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同时计算临床总有效率。治疗2w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TBIL、AST、ALT、γ-GT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BIL、γ-GT改善更显著(P0.05)。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甘利欣能够明显改善急性黄疽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老年性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后早期患者眼球屈光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的老年性上睑皮肤松弛患者62例(124眼),其中40例(80眼)接受手术治疗为治疗组,22例(44眼)暂未接受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治疗组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检查,对照组初查及3个月后复查,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角膜曲率和中央角膜厚度的测量。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结果 治疗组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后,患眼散光量下降0.17 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P<0.001);矫正视力、球镜度数、角膜曲率和角膜厚度在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初查及3个月后复查各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术前散光度数作为协变量,术后散光度数作为评价指标,2组组间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72,P<0.001),2组间视力、球镜度数、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后早期眼球散光度数降低,散光性质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无创机械通气(NI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0PD)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6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BIPAP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BiPAP组常规药物加NIV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BiPAP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以及呼吸频率和心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9.65±1.08 kPa比10.97±1.21 kPa,6.57±1.23 kPa比7.68±1.49 kPa,7.40±0.07比7.31±0.05,20.5±4.0次/分比24.3±3.5次/分,90.3±6.9次/分比93.2±7.6次/分),P<0.05],血压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BiPAP加NIV治疗COPD呼吸衰竭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但对治疗后病情继续恶化的患者应及时改为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24.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定量分析无明显临床可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临床特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视盘旁血流密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2019-01/12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连续就诊的NDR患者(NDR组)38例38眼和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30例30眼纳入研究。两组受检者均行OCTA检查,选择视盘HD 4.5mm×4.5mm血流成像扫描模式,设备自带软件将视盘旁划分为鼻上(NS),鼻下(NI),下鼻(IN),下颞(IT),颞下(TI),颞上(TS),上颞(ST)和上鼻(SN)8个象限,测量平均及各象限视盘旁放射状毛细血管网血流密度(ppVD)和视盘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观察两组受检眼ppVD和pRNFL变化情况,Pearson相关分析NDR组各象限ppVD与pRNFL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受检眼比较,NDR组患眼平均及NS、NI、IN、IT、TI、TS、ST和SN各象限ppVD均降低(P<0.05);平均及各象限pRNFL厚度均降低,但无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DR组TI、TS、SN、NS和NI象限pRNFL厚度与ppVD呈正相关(r=0.578、0.427、0.577、0.397、0.317,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尚无明显临床可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前已经出现视盘旁血流密度下降,OCTA有助于早期监测。  相似文献   
25.
目的比较青光眼与正常人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差异,分析青光眼患者中视网膜血氧饱和度与结构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8例(35眼)为青光眼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眼压、血压、杯盘比,并进行中心30°阈值视野检测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视乳头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并纳入27例(41眼)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视网膜血氧饱和度分析仪测量青光眼患者和正常人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2组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青光眼组视网膜血氧饱和度与年龄、眼压、血压、杯盘比、视野平均缺损(MD)、视野指数(VFI)、视乳头旁RNFL厚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青光眼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光眼组静脉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高(t=4.017,P<0.001),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较小(t=-4.431,P<0.001)。青光眼组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静脉血氧饱和度、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与年龄、眼压、血压均无线性相关性。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与杯盘比、视野MD、VFI、视乳头旁RNFL厚度等均无线性相关。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与杯盘比、视野MD值呈正相关(杯盘比:r=0.418,P=0.012;视野MD:r=0.504,P=0.002),与RNFL厚度、VFI呈负相关(RNFL:r=-0.514,P=0.002;VFI:r=-0.470,P=0.004)。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与杯盘比、视野MD均呈负相关(杯盘比:r=-0.390,P=0.021;视野MD:r=-0.478,P=0.004),与VFI、视乳头旁RNFL厚度呈正相关(VFI:r=0.449,P=0.007;RNFL:r=0.385,P=0.022)。结论随着青光眼加重,静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降低。青光眼患者视网膜耗氧量降低可能与视网膜神经组织萎缩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迁延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所示的荧光素渗漏点部位近红外自发荧光(NIRAF)的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将2020年1月至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就诊的迁延性CSC患者29例29眼纳入研究。使用共焦激光眼底血管造影仪行NIRAF和FFA检查,并分析FFA荧光素渗漏点部位的NIRAF图像特征。结果 29例迁延性CSC患眼中有26眼(89.7%)FFA荧光素渗漏点位置在NIRAF出现异常改变,另3眼(10.3%)未见明显异常。在FFA荧光素渗漏点NIRAF异常的26眼中,按荧光强度统计,弱荧光占65.4%(17/26),斑驳荧光占34.6%(9/26),无强荧光表现;按病灶形态统计,点状病灶占42.3%(11/26),片状病灶占57.7%(15/26);综合统计,点状弱荧光占 34.6%(9/26),片状弱荧光占30.8%(8/26),点状斑驳荧光占7.7%(2/26),片状斑驳荧光占26.9%(7/26)。结论 迁延性CSC患者FFA荧光素渗漏点具有特征性NIRAF改变。NIRAF是无创性研究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