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5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正> 目前,国内外已从9科21属40余种哺乳动物检出EHF病毒抗原或分离到病毒,其中主要为啮齿类动物,近年发现宿主动物有逐渐向经济动物扩散现象。然而对大家畜类的调查开展甚少。1988年12月~1989年5月,我们对山东省EHF疫区和非疫区进行家猪自然携带EHF病毒抗原与抗体的检测,同时对养猪与EHF发病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2.
1临床资料:阑尾套叠并不多见,发病率不到0.01%。报道阑尾套叠的文献少见,报道超声诊断阑尾套叠的文献罕见。阑尾套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难度大。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3.
蛋白多肽类及多糖类成分是中药中不可或缺的大分子活性成分群,经传统加热煎煮后广泛存在于中药汤剂。然而这些大分子成分经口服给药通常被认为受胃肠道消化降解而无法以原型吸收或起效,这一观点与汤药在临床上的实际疗效不相吻合。现代研究认为大分子成分群在汤药煎煮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物相结构并发挥效应,但中药成分间相互作用引起的相态变化规律及其物相结构与效应之间的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此,该文回顾了中药大分子成分的口服吸收研究现状,从物相结构的视角分析中药大分子存在形式与吸收起效的内在联系,并展望了以物相结构为核心的中药大分子口服吸收起效研究模式,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