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病例女,53岁,1周前体检时腹部增强CT,B超均发现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部分融合,包绕胰头周围(4月前腹部B超未见肿大淋巴结),肿瘤标志物均未见异常,无不适主诉,体温正常,体重无改变,现未经任何治疗.为明确诊断行体部18F-FDG PET/CT检查.  相似文献   
92.
心脏核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稚明  陈雯 《临床荟萃》2009,24(19):1667-1671
作为分子影像学的典范之一,核素心肌显像特别心肌灌注显像在临床被广泛用于各类心脏疾患的诊断和评价,在冠心病中的应用尤为普遍。随着分子生物技术以及新型显像剂的不断发展,心脏核医学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除能评价心肌血流灌注外,还在动脉斑块显像、血栓显像、心肌神经受体显像、乏氧显像及凋亡显像中取得了较大进展,使核医学技术在多种心脏病变中发挥更大作用。现就有关心脏核医学的临床基本应用及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体外心脏震波系统(CSWT)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5例经多种治疗仍有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结合心肌核素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定缺血心肌靶目标。CSWT疗程为3个月,共治疗9次。临床效果评价选用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CCS)、6 min步行试验、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和硝酸甘油使用量、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后心肌血流灌注评分和缺血面积来评价缺血改善情况,并比较室壁运动幅度和增厚率来评价局部室壁功能。结果入选患者的CCS分级、NYHA分级、SAQ量表和硝酸甘油使用量均有显著改善,LVEDD略有增加而LVEF有所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节段心肌核素静息评分和负荷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1.89±0.94和2.56±1.19降至治疗后的1.37±1.07(P=0.004)和1.70±1.27(P=0.000);单位治疗节段心肌静息缺血面积和负荷缺血面积分别由30.81%±36.60%和61.85%±30.89%降为17.19%±28.34%(P=0.004)和46.31%±35.72%(P=0.001);静息室壁运动幅度和增厚率分别由(6.48±2.71)mm和44.00%±22.66%升至(7.49±2.43)mm(P=0.007)和50.46%±19.91%(P=0.038);负荷室壁运动幅度和增厚率分别由(6.50±2.46)mm和41.15%±18.92%变为(6.20±2.53)mm(P=0.318)和43.00%±24.72%(P=0.416)。患者治疗中未观察到不适症状;心电监测、血压和氧饱和度监测无明显变化;治疗后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肌钙蛋白T未见升高,提示无心肌损伤。结论我们的研究提示,对于顽固性心绞痛患者,CSWT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4.
患者男,70岁.体格检查时腹部B超发现胰腺占位.患者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无发热及皮肤、巩膜黄染;食欲尚可,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近3个月体质量减轻约4 kg.既往史:结肠多发息肉(其中1个为绒毛管状腺瘤,其余均为良性息肉);心房颤动多年.否认有糖尿病、肝炎及结核等病史.实验室检查:AFP、CEA、CA12-5及CA19-9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95.
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良恶性诊断非常困难,在诊断不明确而手术切除的结节中,约30%为良性.常规影像学技术虽然可以对大部分SPN做出定性诊断,但对一部分SPN仍然诊断困难,且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PET-CT作为一种新的显像技术,能够综合提供SPN的代谢及形态信息,在SPN的良恶性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显示出更高的灵敏度及准确率.近期多种新的显像方法的应用更进一步提高了SPN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18F-FDG PET中联合放射性摄取程度、形态及双时相显像标准摄取值(SUV)改变情况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经病理或临床随诊确诊的SPN患者18F-FDG PET/CT资料。根据SPN放射性摄取程度、形态及双时相显像SUV改变情况制定诊断标准,比较该标准与“2.5标准”(早期显像SUVmax≥2.5诊断为恶性)诊断恶性SPN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按本组标准和“2.5标准”18F-FDG PET诊断恶性SPN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42/49)、72.73%(8/11)、83.33%(50/60)、93.33%(42/45)、53.33%(8/15)和51.92%(27/52)、75.00%(9/12)、56.25%(36/64)、90.00%(27/30)、26.47%(9/34),灵敏度和准确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8F-FDG PET中,联合放射性摄取程度、形态及双时相显像SUV改变情况制定诊断标准可提高鉴别诊断SPN良恶性的准确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眼内转移瘤18F-FDG PET/CT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9年2月于北京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病理学或临床确诊的眼内转移瘤患者53例(54只眼睛,其中1例为双眼转移),其中男性23例、女性30例,年龄22~73(52.7±11.6)岁。所有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并对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参数进行分析,包括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评估PET/CT对肿瘤原发灶的探查及其他部位转移灶发现的价值。多组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眼内转移瘤CT形态多样,以梭形软组织影最为多见。47例可测量的眼内转移瘤CT值与SUVmax、SUVmean均无明显线性关系(均r=?0.252,均P=0.088)。50例放射性摄取增高转移瘤的SUVmax、SUVmean均与其长径、短径、上下径呈显著正相关(r=0.631~0.791,均P=0.000)。既往无肿瘤病史患者43例,PET/CT对原发灶的检出率为97.7%(42/43),其中来源于肺癌36例、乳腺癌2例、食管癌、胃癌、鼻咽癌和前列腺癌各1例。PET/CT显示转移灶≥2个的患者51例(51/53,96.2%),其中主要伴淋巴结转移43例(43/53,81.1%)、骨转移42例(42/53,79.2%)。 结论 眼内转移瘤CT形态多样,SUV仅与其大小有关。18F-FDG PET/CT在眼内转移瘤诊断、肿瘤原发灶的探查及其他部位转移灶的发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ATP负荷与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ATP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ATP MPI)诊断冠心病 (CAD)的价值。方法 6 1例无心肌梗死病史的疑诊CAD患者 ,均在不同时间分别行静息、ATP负荷及运动负荷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一日法静息 ATP、隔日运动或一日法静息 运动、隔日ATP ,分别简称为ATP MPI和ST MPI) ,其中 4 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ATP MPI诊断CAD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90 9% ,91 7%和 91 3% ,ST MPI分别为 86 4 % ,91 7%和 89 1% ,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ATP MPI检测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84 6 % ,86 9%和86 2 % ,ST MPI则分别为 84 6 % ,84 8%和 84 8%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ATP负荷试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运动负荷试验 (88 5 %vs 5 4 1% ,χ2 =17 6 6 9,P <0 0 1) ,但均轻微而短暂 ,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后者。结论 ATP MPI诊断CAD的价值与ST MPI相似。ATP负荷试验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 ,尤其适用于老年、无法运动和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99.
蒲黄通过调整脂质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形成3个途径,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临床研究发现薄黄用于治疗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某些疾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0.
心肌灌注显像在PTCA支架术疗效判定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心肌灌注显像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支架术疗效判定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75例行PTCA支架术患者 ,术后 3~ 1 2个月内行运动或药物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其中 4 1例有术前显像对照。术后随访 1 3~ 98个月。结果  4 1例患者术后心肌灌注改善率为73 1 7%;75例术后显像为正常、可逆性缺损或固定性缺损患者间 ,心脏事件发生率整体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 ,其中可逆性缺损与正常和固定性缺损患者间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7) ;生存分析依术后显像结果不同 ,无心脏事件概率曲线整体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P <0 . 0 5 ) ,其中可逆性缺损与正常和固定性缺损患者间曲线分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心肌灌注显像在PTCA支架术后疗效判定和预后评估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