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一、急性肠梗阻易××,女,14岁。1979年8月10日入院。因腹痛、腹胀,呕吐三天,便闭二天而急诊入院。证见:眼眶下陷,脉细数,腹胀痛,有压痛,以脐周明显,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亢进,可闻及高调。检查:白细胞14900,中性80%,淋巴20%,二氧化碳结合率29体积%。腹部透视:肠室大量充气,可见数个液平面,诊断为急性肠梗阻。证属瘀热内结,肠道通降失调的阳明腑实证。治以通理攻下,急下存阴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Ⅱ号氟碳代血液静脉注入大鼠后,测定不同时期各种组织的PFC化合物(全氟碳化合物)的贮留量。结果证明PFC化合物绝大部分进入肝、脾组织,少量的进入肺、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PFC化合物的贮留量就逐渐减少,到8周时90%以上的全氟碳化合物已排除体外。 根据气相色谱扫描图谱,与标准比较,没有产生新的色谱峰,说明PFC乳剂在体内未发生变化,它不参与机体的代谢。它属于比较惰性的氟碳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一般采用抗凝剂或血小板凝集抑制剂,但其疗效均不满意,故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所)在一九八三年七月至一九八四年六月间用Ⅱ号氟碳代血液治疗9例脑梗塞病,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研究方法研究对象:9例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令28~71岁。均经腰穿脑脊液分析或脑血管造影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从发病到治疗时间,最短为3小时,最长的1例病程长达2年以上。输注方法:病程超过20天的2例慢性期病人,仅输注Ⅱ号氟碳代血液,另7例急性期病人,除输注Ⅱ号氟碳代血液外,还同时输注甘露醇。输注方法为先输20%甘露醇250ml,然后再静脉推注Ⅱ号氟碳代血液1ml,作为试验剂量,观察15分钟,如无  相似文献   
14.
Ⅱ号氟碳代血液正常人体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志愿者10名,其中男性7名,女性3名,年龄19~58岁,输注50~145ml。在输注过程中和输注后生命体征平稳,心电图、心功能、尿常规、肝肾功能和诱变性测定均未见明显改变。除输注后6小时白细胞升高外,血像也未见明显改变。但对血小板功能、血凝纤溶系统功能和免疫系统功能有一过性影响。结果提示输注氟碳代血液是比较安全的,有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对类过敏样反应有必要作更深入的研究,以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氟碳化合物(PFC),作为人造血液的研究受到国内外的重视。但其主要问题之一是在体内长时期的存留。为此,希望获得一种制剂,既能输送氧和二氧化碳,又能从体内迅速排出。我们用Ⅱ号PFC乳剂静脉注入大鼠后,以气相色谱仪测定在各组织中PFC的分布和存留时间及排泄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猴子输注Ⅱ号氟碳代血液(FCBS,即FCE)的效应。成年两性猴13只,体重3.0~7.75kg。实验组8只,输注Ⅱ号氟碳代血液30m1/kg,对照组5只,输注等量的低分子右旋糖酐。输注Ⅱ号氟碳代血液后,心博出量、PaO_2增加,且比对照组更为明显。血像、血清电解质和凝血功能未见明显改变,纤溶活性、SGOT、SGPT有一过性升高,但与对照组比未见明显差别。大体解剖可见肝脾肿大。镜检见部分肝脏的枯否氏细胞和脾脏红髓的网状细胞星泡沫状。直到输注后120天,尽管泡沫细胞数量已有减少,但仍可观察到该现象。结果提示猴子一次输注30ml/kgⅡ号氟碳代血液是安全的,可作为临床应用的参考。对输注氟碳代血液后的类过敏样反应和远期效应有必要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氟碳人造血液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氟碳人造血液的毒性极低,小鼠急性毒性(LD_(50))为30g/kg以上,特殊毒性试验未见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的作用.其载氧能力优于目前的血浆代用品.临床应用表明氟碳人造血液具有升高血压、PaO_(2),增加血氧含量和节减输血量的作用,但输注后可引起网状内皮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暂时性抑制,结果提示氟碳人造血液用于术中代替输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和作为肾脏保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