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孔俊  周民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5):800-801
目的 比较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差异,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血液系统肿瘤发病中的作用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沙利度胺对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150例患者及50例健康献血员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初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在老年患者ERCP中的安全性。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成2组,恒速组(Ⅰ组,n=30例)和TCI组(Ⅱ组,n=30例)。Ⅰ组按2~4 mg/kg手控匀速推注丙泊酚,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接恒速泵按1.5~2 mg/kg维持,每次增减量为0.1 mg/kg。Ⅱ组使用丙泊酚靶控输注泵(Gresby 3500型),以3~4μg/mL浓度进行麻醉诱导,诱导成功后减至诱导量1/2的速度维持,每次增减量为0.5μg/mL。观察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麻醉维持期间,T1时点恒速组(Ⅰ组)的呼吸频率、指脉搏氧饱和度均低于麻醉前(T0)及靶控组(Ⅱ组)(P<0.05)。两组病例在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丙泊酚总用量以及舒芬太尼总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靶控组(Ⅱ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恒速组(Ⅰ组)(P<0.05)。两组有6例(Ⅰ组5例,Ⅱ组1例)出现呼吸抑制,经托起下颌或适当改变体位后缓解。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人麻醉过程平稳,不良反应轻,麻醉安全性和可控性高。  相似文献   
6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以骨髓病态造血、无效造血和高风险白血病转化为特征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目前,MDS的诊断仍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特点进行综合判定.然而,临床实践中仅发现有30%~50%的初发MDS患者具有细胞遗传学异常,因此,对于形态学不典型而又缺乏染色体异常的MDS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价非常困难[1].以往的研究发现,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可存在一种或多种基因突变如FLT3、NPM1、c-KIT等,这对阐明AML的发病机制、危险分层等具有重要价值[2].然而,具有高风险白血病转化的MDS是否具有同样的分子生物学异常尚不明确.为进一步了解MDS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为其诊断和白血病转化风险预测提供更多线索,我们检测了107例初发MDS患者FLT3、NPM1、c-KIT以及近年来在髓系肿瘤中新发现的JAK2V617F、IDH1R132和IDH2140、IDHR172等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并初步分析与部分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4.
周民 《环境卫生工程》2011,19(3):20-23,26
结合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及国内应用现状,对泰安市发展垃圾焚烧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索抗抑郁治疗对伴有抑郁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20分的49例伴有抑郁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于抗抑郁药治疗,两组分别于入组前及第四周末测定T细胞亚群和血浆IL-2、IL-6,并分别于第2周末及第4周末再次进行HAMD评定.结果 (1)干预组HAMD评分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2)干预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中CD3、CD4及CD4/CD8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CD8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中均无明显变化;(3)干预组治疗后血浆IL-2、IL-6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两者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抗抑郁药既能有效改善恶性血液病患者伴随的抑郁症状,又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改良片段弓矫治技术联合横腭杆拉上颌尖牙向远中的临床效果和特点。 材料和方法 选择各类需要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或4颗第一前磨牙且需要强支抗的正畸患者24名,上颌放置横腭杆,用改良片段弓先拉上颌尖牙向远中移动,矫治前和移动6个月时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和取上、下颌模型,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上颌尖牙到RL垂直距离减小约4.34㎜,上颌第一磨牙到SL垂直距离增大约1.19㎜,上颌尖牙后移和上颌磨牙前移距离之比为3.6:1;SN-MP角变化无明显差异。牙弓周长减小3.51㎜,上切牙拥挤度明显减轻。 结论 改良片段弓联合横腭杆能够高效远中整体移动上颌尖牙,避免了摩擦力的不利影响,且对SN-MP角无明显影响;支抗磨牙近中移动明显小于尖牙远中移动,有效的保护了支抗。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解放军空军第四五七医院接受内固定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麻醉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75~92岁,平均85.67岁;使用传统的神经刺激仪引导行后路腰丛联合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76~93岁,平均85.72岁;使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肺功能指标、认知功能(定向力、瞬时记忆和注意力计算力等)和术后疼痛的差异。结果麻醉穿刺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分别为(92.32±10.42)、(92.35±11.27)mm Hg和(67.53±6.87)、(67.45±1.25)次/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完成后10min、手术开始时和手术结束时,观察组的MAP分别为(91.03±7.85)、(88.67±8.93)、(85.45±8.12)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5±8.32)、(84.01±7.65)、(80.14±7.54)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时段观察组的HR分别为(67.92±1.89)、(68.12±1.34)、(66.97±1.26)次/min,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25±1.69)、(60.42±1.25)、(60.48±1.89)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定向力、瞬时记忆和注意力计算力等认知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术前降低,而两组间术后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手术,对患者的心肺功能无明显影响,且麻醉效果好,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对血液肿瘤患者进行心理评估,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病情况,并给予干预性治疗。方法 对134例血液肿瘤患者予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确诊合并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及抗抑郁药物治疗,并测定干预前后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以及神经递质的改变。结果 134例血液肿瘤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病率达37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SDS及HAMD评分下降,抑郁症状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治疗组患者经抗抑郁药治疗后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NPY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4/CD+8比值增加,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心理干预和药物干预可改善血液肿瘤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9.
替硝唑药物性口炎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陈某,男,53岁,因左下后牙痛1天就诊,诊断为|7牙周炎,给予口服替硝唑片治疗,患者首次口服1.0g,约2小时后自觉口腔不适,随后唇粘膜出现红色丘疹及水疱,之后迅速漫延到整个口腔粘膜,出现糜烂、溃疡。追问病史,患者2小时前口服替硝唑2片,未服用其...  相似文献   
70.
闵海燕  周民  张航  岑岭 《临床肿瘤学杂志》2005,10(6):587-589,592
目的:研究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血清COX-2和VEGF含量测定与肿瘤分期的关系以及COX-2和VEGF血清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11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血清COX-2和VEGF浓度,比较不同患者血清COX-2和VEGF浓度的差异,并分析COX-2和VEGF之间的关系。结果:COX-2和VEGF在消化系统肿瘤中晚期患者血清水平明显高于早期患者及正常人表达,且与肿瘤的分期呈正相关。结论: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血清COX-2和VEGF高表达,可能提示肿瘤的活跃生长及潜在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