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食物中毒报告合肥市卫生防疫站(230061)郑芹周家华汪百鸣吴英丁承红1995年10月某列车餐车上发生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感染引起28人食物中毒事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中毒经过及临床症状1995年10月某日进餐108...  相似文献   
52.
本文测定了140例肝病患者和340例健康人血清腺苷脱氨酶(ADA)的活性。结果表明肝病患者血清ADA活性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将血清ADA与谷丙转氨酶(GPT)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两者呈高度相关(r=0.81,P<0.0001)。提示血清ADA的测定可作为肝病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53.
黄酮类化合物在自然界被发现以来受到了多方关注,其与胰腺癌的关系也得到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天然、低毒性,并且对胰腺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一种比较有前景的天然抗胰腺癌药物。在本文中作者首先简要介绍人类胰腺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近年来发现的对胰腺癌有抑制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机制、导致胰腺癌细胞周期阻滞的原因、对胰腺癌干细胞的抑制作用,并简要评论黄酮类化合物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4.
55.
56.
目的应用胆总管部分梗阻加感染法建立模型,观察肝胆管结石成石情况、胆管和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将胆总管结扎至1.45mm粗细,注入动物标准致病菌O157K88大肠杆菌液2.5×104菌株/kg,术后3周、5周、7周取材,观察肝叶质量变化,肝胆管成石情况,做HE、VG染色。结果受累肝叶萎缩纤维化,未累及的肝右叶代偿肥大;建模3周胆管成石率为87.5%,胆囊成石率为75.0%,5周、7周成石率全部为100%,各兔形成结石数量多少不等。3周时胆管上皮坏死脱落,有黏膜下小脓肿形成,管壁周围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肝细胞肿胀,空泡样变性,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呈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改变;5周时上皮细胞增生,壁内壁外见黏液细胞增生,胆管腔内见脱落上皮细胞和蓝染的结石,壁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仍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空泡样变性,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破坏;7周时胆管上皮增生增厚更加明显,壁内外黏液细胞增多,胆管壁纤维增生,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间隔增宽,肝细胞数目减少,肝小叶破坏,有假小叶形成,呈慢性增生性胆管炎改变。结论量化胆总管梗阻程度和细菌量建立模型成功率高,成石率高。肝内胆管结石是以慢性增生性胆管炎为病理学基础的。  相似文献   
57.
目的 采用腹腔镜、内镜联合技术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对同期及分期治疗的结果 进行比较.方法 患者60例,其中同期处理36例,分期处理24例.术前诊断依据B超、ERCP或MRCP检查,术中诊断依据术中胆道镜检查和胆道造影,全部病例均诊断为慢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同期手术者直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镜和(或)造影检查后行腹腔镜经胆囊管或胆总管胆道镜取石,闭合胆管开口或放置T管.分期手术者先行或者后行ERCP+经内镜乳头切开术/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取石,再行常规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 60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成功,同期手术者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68 min,术后发生1例漏胆;分期手术者2次手术时间共60~120 min,平均80 min.同期手术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分期手术者(P<0.01),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二者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手术者住院费用较少(P<0.01),同时在胆总管一期缝合或胆囊管一期结扎的情况下,住院时间相对较短(P<0.01).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或经胆囊管探查术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58.
背景:近年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硝基咪唑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快速增高,导致目前推荐的H.p?tori根除方案疗效降低。目的:观察体外实验中Hpylori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敏感性,评估药敏试验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能否提高根除率。方法:对260例连续Hpylori阳性患者的内镜胃窦部活检标本行H.pylori培养和药敏试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135)使用奥美托唑、甲硝唑和克拉霉素治疗10d,B组(n=125)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接受10d个体化治疗。治疗结束1个月后.根据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评价根除率。结果:共248例患者(A组129例,B组119例)完成治疗和疗效评价,甲硝唑、克拉霉素单一和联合耐药率分别为31.0%、11.7%和3.6%。A组按方案(PP)分析和意向治疗(ITT)分析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82.9%和79.3%,B组分别为98.3%和93.6%,B组根除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药敏试验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可有效提高H.pylori的根除率。  相似文献   
59.
肾恶性横纹肌样瘤(malignant rhabdoid tumor of the kidney,MRTK)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及青少年,发生于成人者极为少见。该肿瘤于1978年由Beckwith等首次描述,称为“横纹肌肉瘤样瘤”,1981年Haas等将其定义为独立的恶性肾肿瘤,并命名为MRTK。为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我们收集3例MRTK,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复杂胆囊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处理办法。方法:分析总结16例急性胆囊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方法、经验。结果:15例手术顺利,无术后出血、胆漏及肝外胆管损伤,平均手术时间90 min(60~120 min),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1例因Mirizzi症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 d(2~6 d),随访时间3~12个月,无症状复发,效果满意。结论:对急性胆囊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等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不但能够达到胆囊切除的目的,而且能避免肝外胆管和血管损伤,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正确处理胆囊残余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