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背景:研究发现APP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密切相关。课题组前期实验发现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可以促进阿尔茨海默病APP+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目的:探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移植后,能否归巢到小鼠脑组织中,并分化为相关的中枢神经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方法:无菌条件下体外分离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将细胞浓度调整为1×109L-1,经尾静脉注入0.5mL至细胞移植组转APP+基因小鼠体内;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入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正常组转APP-基因小鼠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测定Brdu标记的人第3代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在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各组小鼠脑组织中GFAP、Nestin和NSE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光镜下观察可见,移植组小鼠脑组织中大部分细胞核被染成蓝色,但有一些细胞核被染成棕色或褐色,Brdu呈阳性。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小鼠脑组织中的GFAP增加了近4倍,表达显著增加,甚至超过正常组的表达(P〈0.05);Nestin的表达则显著升高,增加了近10%,但是还比正常组低了近20%(P〈0.05)。NSE的表达降低了近1/3,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表明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可能是通过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归巢到转基因APP+小鼠脑组织中,并分化成中枢神经细胞的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背景: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作用,但有关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较少.目的:观察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从人脐带沃顿胶组织块培养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将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及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分别与植物凝集素刺激下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共培养,多功能酶标仪测量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及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与植物凝集素刺激下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共培养72 h后A值:ELISA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γ-干扰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对植物凝集素刺激下的T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增殖抑制率为56%(P<0.01),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植物凝集素刺激下的T淋巴细胞增殖也具有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呈剂量依赖性.含50%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组和100%培养上清组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8.3%、27%(P<0.05);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能显著降低T淋巴细胞分泌的γ-干扰素(P<0.05):可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量低于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单独培养组(P<0.05).提示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及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植物凝集素刺激下的丁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间的接触及抑制T淋巴细胞分泌的γ-干扰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背景:研究发现APP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密切相关.课题组前期实验发现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可以促进阿尔茨海默病APP+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目的:探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移植后,能否归巢到小鼠脑组织中,并分化为相关的中枢神经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方法:无葡条件下体外分离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将细胞浓度调整为1×109L-1,经尾静脉注入0.5mL至细胞移植组转APP+基因小鼠体内;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入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正常组转APP.基因小鼠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测定Brdu标记的人第3代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在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各组小鼠脑组织中GFAP、Nestin和NSE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光镜下观察可见,移植组小鼠脑组织中大部分细胞核被染成蓝色.但有一些细胞核被染成棕色或褐色,Brdu呈阳性.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小鼠脑组织中的GFAP增加了近4倍,表达显著增加,甚至超过正常组的表达(P<0.05);Nestin的表达则显著升高,增加了近10%,但是还比正常组低了近20%(P<0.05).NSE的表达降低了近1/3,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表明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可能是通过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归巢到转基因APP+小鼠脑组织中,并分化成中枢神经细胞的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并探讨南京市4所小学学生近视流行现状和与屈光相关的眼部生物学参数兼关系,为近视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抽取南京市4所小学217名一年级学生,开展连续6年的随访研究。结果:随访6年后,小学生近视检出率由基线值6.70%增长至72.63%;中度近视人数在随访期间逐年增多,中度近视构成比由基线值8.33%增长至52.31%;随访初期167名非近视屈光群体中,有124名在随访期间发展为近视,其中3~4、5~6年级为近视高发期;随访期间,轴率比(axial length / corneal radius of curvature,AL/CRC)由基线数值2.89 ± 0.08增至3.13 ± 0.14(P值<0.05);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 refraction,SER)与最小分辨角对数(logarithm of the minimum angle of resolution,logMAR)视力、AL和AL/CRC(1年级除外)具有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南京市4所小学学生的近视检出率随年级逐渐升高,其中中度近视构成比增加最为显著;3~4、5~6年级为近视发病高峰阶段;SER与logMAR视力、AL和AL/CRC均存在相关性,其中AL/CRC可考虑作为近视筛查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中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行PVP手术治疗的160例(167个椎体)OVCF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121例,年龄为(72.8±7.9)岁(58~93岁)。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42例,42个椎体)和无渗漏组(118例,125个椎体),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骨折部位、伤椎皮质缺损情况、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伤椎体积、椎体压缩率、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注入量/伤椎体积比、骨水泥注入量/伤椎丢失体积比之间的差异,将与骨水泥渗漏有关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来评估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皮质缺损、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注入量/伤椎丢失体积比与术后骨水泥渗漏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椎内裂隙征[OR=5.215,95% CI(2.006,13.159),P<0.001]、椎基静脉孔[OR=3.357,95% CI(1.205,9.356),P=0.021]、骨水泥注入量[OR=2.519,95% CI(1.148,4.477),P=0.002]及骨水泥注入量/伤椎丢失体积比[OR=12.305,95% CI(1.875,80.756),P=0.009]为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图显示骨水泥注入量/伤椎丢失体积比预测骨水泥渗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AUC为0.641,且P<0.01,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骨水泥注入量/伤椎丢失体积比预测骨水泥渗漏的Cut-off值为61.82%,敏感度为69.00%,特异性为38.4%。结论 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骨水泥注入量和骨水泥注入量/伤椎丢失体积比为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时应保持骨水泥注入量/伤椎丢失体积比在61.82%以下,以降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