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71.
7例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polypectomy coagulation syndrome)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7月~2007年1月行肠道息肉电凝切除术患者2236例,其中发生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7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治疗过程,电流强度、通电时间及输出电能等并发症相关因素。结果:本组中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发生率为0.31%,共7例,临床特征为术后出现局限性腹痛,腹部肌紧张,反跳痛等局部腹膜炎体征,部分患者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全部患者均经禁食、补液、抗感染,卧床休息1~2天后症状完全缓解。7例患者息肉类型,大小,电凝时间等因素各不相同,多数通电时间较长。结论: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为少见并发症,多发生于通电时间较长时,易误诊为肠穿孔,经保守治疗可完全痊愈,应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病变的发生与切除息肉时选择适当电流强度及通电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注意手术技巧等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2.
目的探讨幼年性息肉流行病学、临床及内镜表现、治疗过程特点,以及幼年性息肉恶变可能性及随访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01年8月至2006年4月经肠镜检查发现,镜下息肉电凝切除,病理确诊的12例幼年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均有无痛性血便,病程1 d至1 年,息肉平均直径15mm,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病理检查证实为幼年性息肉,1例伴轻度非典型增生,1例伴小脓肿形成,未见幼年性息肉恶变。结论本组病例幼年性息肉91.7%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内镜下诊断和治疗为有效手段,本病恶变少见,但应进行定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73.
ⅢB、Ⅳ期NSCLC对治疗的反应性和生存率不佳。核苷酸类制剂吉西他滨 (GEM ,10 0 0mg m2 ,每 4周 1次 ,3次后的有效率为 2 0 %~ 2 3% )和半合成的长春花碱类药物异长春花碱 (NVB ,2 5mg m2 ~ 30mg m2 ,每周 1次 ,有效率 15%~ 30 % )对肺癌的Ⅱ、Ⅲ期临床试验显示有较好的疗效和较低的毒性。为此 ,作者对4 5例无化疗史的ⅢB、Ⅳ期NSCLC病人用GEM (12 50mg m2 ,第 1、8天 ) ,NVB(2 5mg m2 ,第 1、8天 ) ,每 3周 1次 ,共 9个疗程 ,疾病进展和严重毒性者除外。结果 :部分缓解 16例 ,总有效率为 30 % (…  相似文献   
174.
标准大骨瓣开颅及相关脑保护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手术治疗总结了部分脑保护相关的手术操作技术方法及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方法收集2006~2008年重型颅脑损伤且需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32例。结果生存22例,死亡7例。生存22例中10例预后良好,中残5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及相关脑保护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5.
脑侧裂池引流在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景阳  吴立平 《华夏医学》2002,15(4):506-507
及时有效地控制颅内压 (ICP)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颅内高压的主要措施 [1 ] 。我院 1 997~ 2 0 0 0年共对 98例确诊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于清除颅内血肿的同时 ,采用去大骨瓣减压并脑侧裂池引流以缓解 ICP增高 ,取得明显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98例 ,男 75例 ,女 2 3例 ,年龄 1 6~ 69岁 ,平均 36.8岁。受伤原因 :车祸伤 80例 ,坠落伤 1 0例 ,砸击伤 8例。受伤至入院均在 2 4 h以内 ,最短 30 min,最长 2 4 h,平均 6.3h。全组病例均经 CT扫描证实有脑挫裂伤伴有硬膜下血肿及 /或脑内血肿 ,血肿量最少 2 0 m…  相似文献   
176.
目的:观察槲皮素(quercetin,Que)对环孢素A(cyclosporineA,CsA)肾毒性的影响。方法:大鼠2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Que(40mg/kg)组、CsA(40mg/kg)模型组、CsA(40mg/kg)+Que(40mg/kg)组。以上各组动物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5d。各组大鼠于给药d10及d14分别置于代谢笼中收集24h尿液检测尿蛋白含量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于末次给药4h后处死大鼠,测血清BUN、Cr和肾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肾组织1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光镜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Que对CsA所致的尿蛋白、尿NAG、BUN、Cr、肾组织MDA含量的升高均有显著降低作用,并明显增加肾组织GSH含量及GST、SOD、GSH-Px、CAT活性,对CsA引起的肾小管病理性损伤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结论:Que对CsA所致的肾脏毒性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7.
目的探讨全身化疗结合支气管腔内放疗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中央型肺癌的安全性、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适应证。方法选用铂类为主的全身化疗方案同时经纤维支气管镜置入施源管、模拟定位机定位后用192铱后装治疗机行腔内局部放疗3~5次(1次/周),单次剂量5Gy~7Gy,参考点在0.5cm~1.0cm。化疗每3~4周一周期,3~4个周期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评估近期疗效、毒副反应。结果腔内放疗组52例全部有效,完全缓解46例(88.46%)、部分缓解6例(11.54%);阻塞症状和咳嗽在首次腔内放疗后能明显缓解。体外放疗组64例中,有效者59例(92.2%),完全缓解45例(70.3%)、部分缓解14例(21.87%),无变化者5例;32例阻塞症状和咳嗽在体外放疗后2周左右开始减轻,两者近期客观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毒副作用白细胞减少腔内放疗组1级、2级、3级白细胞降低为21/52、19/52、3/52;体外放疗组分别为6/64、26/64和32/6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放射性肺炎腔内放疗组无放射性肺炎发生,体外放疗组64例中有63例发生(98.4%);放射性食道炎腔内治疗组52例有2例发生;体外治疗组全部出现了放射性食道炎,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全身化疗结合腔内放疗治疗中晚期中央型肺癌安全,近期疗效明显,减少体外放疗所导致的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道炎的发生和减低白细胞的下降程度,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8.
SARS冠状病毒抗体2年追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APS-CoVIgG在人体内的持续时间。方法:对发病后不同时间采集的176例临床诊断病例的血清标本;采用北京华大GBI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间接ELISA试剂,进行SARS-CoVIgG抗体的检测,结果:在发病后的0-7d、8-14d、15-21d、31~60d内,SARS-CoVIgG的累计阳性率分别为11.80%、38.46%、77.27%、22-30d升至91.67%,然后进入平台期;在3个月时,抗体阳性率达到100%,一年时仍维持在93.88%,到两年时,阳性率下降为88.89%。SARS IgG的OD值随时间升高的速度慢于阳性率,在90~120d与阳性率的峰值吻合,半年以后开始下降,到1年和2年时,抗体的滴度下降了22%和40%。结论:SARS-CoVIgG可维持2年以上,但已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9.
目的比较不同原理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诊断中的应用,以便研制开发更先进的诊断试剂,应对可能发生的SARS再次流行。方法对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送检的正常成年人血清标本44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住院SARS患者血清标本62份,宁夏回族自治区CDC送检SARS患者及疑似患者血清28份,分别采用三种不同原理的间接ELISA试剂进行抗体检测:①美国CDC采用全病毒灭活抗原包被,检测血清IgA、IgM、IgG抗体的试剂;②国内某公司采用全病毒灭活抗原包被,检测血清IgG及IgM抗体试剂;③基因工程表达并纯化刺突蛋白(spikeprotein,S蛋白)和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protein,N蛋白)抗原包被,检测血清中IgM及IgG抗体的试剂。结果通过比较研究显示:试剂①与试剂③的特异性较高,3种试剂的敏感性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由于全病毒裂解抽提液作包被抗原其生产过程存在生物安全隐患,要求条件高,所以基因工程表达并纯化的蛋白来制备SARS冠状病毒抗体检测试剂有自身的优越性。由于N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在各毒株之间的变异又很小,因此以体外基因重组N蛋白代替全病毒裂解液蛋白,是SARS抗体检测试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0.
例1男,76岁。因反复呕血、黑便3d入院。病人3d前无诱因呕血300ml伴排黑色稀便,并感头昏、心慌、乏力,在外院用垂体后叶素、奥美拉唑等药物并输血治疗,症状有所缓解。入院前3h,病人再次呕血200ml并排黑稀便300g,继续上述用药并转来我院。20年前查血发现为乙肝小三阳,肝功正常,未定期复查。体检:重度贫血貌,胸部可见蜘蛛痣,腹胀满,肝脾未扪及,腹水征阳性,双下肢不肿。肝功:AST45U/L、白蛋白26g/L、球蛋白41g/L。腹部B超提示:肝硬化、腹水、脾增厚、门静脉增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