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999年夏秋 ,福州市近郊曾局部流行 5 5年未遇的登革热[1] ,经单克隆抗体检查系登革病毒Ⅱ型所致 ,流行的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现将 2 0 0 0~ 2 0 0 1年开展的福州市登革热流行病学监测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在福州市原登革热流行区 (仓山区 )与周边危险区 (鼓楼区、台江区、晋安区、马尾区、长乐市 )设置 6处监测点 ,对媒介孳生地与蚊虫密度进行监测[2 ] 。资料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2 )病原学检测 :2 0 0 0年采集 5~ 11月份登革热患者和可疑患者的血标本 ,捕捉白纹伊蚊成蚊 4 0 0 0余只 (2 4只为一组 ) ,分别接…  相似文献   
12.
1999~2001年福州市登革热流行病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登革热疫情实行预警监控,以防止福州市登革热再次流行。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法测定健康人群抗体水平,开展蚊种构成及蚊媒孳生地类型调查,以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布雷图指数测定白纹伊蚊幼虫的密度。结果:二年采集登革热病人血清3份和发热待查患者血标本186份,蚊媒标本4000余只,均未分离出登革病毒。收集健康人群血标本1920份,除18份登革热抗体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标本。登革热病家周围环境孳生白纹伊蚊幼虫为最多。幼虫对不同材料容器孳生地类型调查结果所占比例陶瓷类高于玻璃类和水泥类。刺叮率以晋安区和仓山区为最高。布雷图指数最高为仓山区,其次为恶安区和台江区。结论:福州市周边的6个区(市)白纹伊蚊种群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暴发流行的高度危险性,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病研究近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是一种短小的革兰氏阳性无芽胞杆菌 ,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致病菌 ,可使人和动物患李斯特菌病。该病病死率高达到 2 0 %~ 30 % [1 ] ,因此引起卫生界的高度重视。该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土壤是主要的贮主 ,各种野生和家养动物以及健康人群被认为是该菌的携带者 ,家庭环境和多种食品均可被污染。从国外暴发的几起李斯特菌病的传播媒介看 ,动物性食品是主要的传播源。因此许多学者提出该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1 病原学该菌为短小的革兰氏阳性无芽胞兼性厌氧杆菌 ,长 1~2μm、宽 0 .5μm,常成对排列。在 2 0℃…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199年福州市爆发登革热的流行特征与媒介白纹伊蚊种群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应用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检测病人血清中IgM与IgG。采集登革热患早期外周静脉血和捕捉伊蚊虫,接种C6/36细胞系作病毒分离及型别鉴定。建立疫情监测点和生态学观察点,全年观察幼虫的生态习性和季节消长规律,开展幼虫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布雷图指数测定。结果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与病原学检测确认为Ⅱ型登革病毒所致,本次流行的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主要流行特征的总发病率为3.56%,以20—49岁年龄组为主,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职业分布以农民、商人为主,分别占45.84%和21.05%,呈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和季节性,病例集中在8至9月份。媒介伊蚊虫密度6月初至9月下旬分别出现主次高峰,与登革热流行季节相一致。结论本次登革热的主要流行特征与疫区白纹伊蚊孽生地广泛存在,密度高,人群普遍易感和气候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浴池水中HBsAg与其浊度的检出情况福州市卫生防疫站(350004)陈晋华,张磊,吴护华,王则明,陈艳,徐珊为探讨公共浴池水浊度与HBsAg污染情况的关系,我们选择了福州市区的12家浴室进行调查。水样取自各室浴客通常洗浴的第一、二公共浴池,共采集水样...  相似文献   
16.
内罗华HIV-I的母婴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护华 《疾病监测》1996,11(12):474-474
  相似文献   
17.
吴护华 《疾病监测》1994,9(3):82-84
全血培养法诊断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垂直感染对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全血培养法,已被应用于HIV-1垂直感染的诊断。此法用血量<1ml,并能测出血中的含毒量。27名感染HIV-1儿童的38份血液标本有36份(95%)分离出HIV-1。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