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目的:研究结晶紫沙门菌培养基应用于健康人群粪便中志贺菌和沙门菌检测效果.方法:采用结晶紫沙门菌培养基和SS培养基配对,同时对同一样本进行检验.结果:对已知志贺菌和沙门菌的检出率为100%;对12048份样本检验,沙门菌的检出率前者为0.42%,后者为0.27%(χ2=6.564,P<0.025).结论:沙门菌培养基检测志贺菌和沙门菌的效果明显优于SS培养基.  相似文献   
22.
正常人群对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正常人群在狂犬病暴露后对狂犬病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效果。方法:用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免疫狂犬病暴露者,取其接种疫苗后的血清,检测狂犬病毒抗体。结果:人群的总体抗体阳性率为96.44%,≤2岁组、3~7岁组、8~15岁组、16-55岁组和≥56岁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4.62%、98,45%、97.90%、96.08%和93.43%。结论: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能够很好地诱导正常人群产生体液免疫应答,保护机体免患狂犬病.  相似文献   
23.
目的:查明人群中是否真正存在狂犬病毒隐性感染者。方法:检测有暴露史的自愿者体内的狂犬病毒抗体、随访调查其生存状况和抗体的消长情况,并与狂犬病死亡者的一些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有暴露史222例自愿者中检出隐性感染者45例,其中密切接触者23例,被咬伤者22例,其体内的狂犬病毒抗体逐年下降,2006年其检测阳性率为0;这些隐性感染者的感染期绝大部分已超过我市狂犬病患者的最长潜伏期。结论:我们检出的45例感染者是真正意义上的隐性感染,而非潜伏期内感染。  相似文献   
24.
狂犬病毒非临床型感染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狂犬病毒非临床型感染的可能性。方法:收集病例资料和检测暴露人群血清中的狂犬病毒抗体。结果:(1)收集到的2例患者,在被犬咬伤,愈后又复发不良反应,同时伴有血清中狂犬病毒抗体4倍增长的现象;(2)检测的暴露人群49例中(无疫苗接种史),检出狂犬病毒抗体7例(14.28%)。结论:狂犬病毒可以引起非临床型感染即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相似文献   
25.
细胞吸附浓集法分离外环境水中脊髓灰质炎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用于检测外环境水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方法。方法 细胞吸附浓集法:将自然沉清的水样抗菌、等渗处理后,加入适量的L20B细胞,混匀,充分吸收水中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然后收集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同时用AlCl3-NaCl沉淀法浓集病毒,接种L20B细胞分离病毒,作为对照。结果 40份水样,用L20B细胞吸附法检出10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用AlCl3-NaCl沉淀法未检出脊髓灰质炎病毒。结论 新建立的细胞吸附浓集法可用于外环境水中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检测,且检测的敏感性明显高于AlCl3-NaCl沉淀法。  相似文献   
26.
为了解国产冻干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上市后的临床安全性和免疫效果,对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进行了上市后的临床副反应与免疫原性研究.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致食物中毒葡萄球菌的生化特征以及产肠毒素与不产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性质上的差异。方法:将患者呕吐物和剩余食品分离培养、纯菌种生化特性试验和毒力试验。结果:在患者呕吐物、剩余食品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2个生化型),第1生化型对幼猫有强烈致病性,第2型则致病性较弱,且前者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而后者为阳性;分离出家畜葡萄球菌byicus亚种3株,有2株对幼猫有弱致病性。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家畜葡萄球菌能产生毒力不同的耐热肠毒素。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体外试验检测CD2^ 细胞的增长程度,从而评价人体对某些药物的应答能力。方法:无菌制备人PBMC悬液,用胰酶消化去除大部分CD2抗原,然后将悬液分别与不同药物共温18h,使其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继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系系统(BSA)免疫细胞化学法染色,分别计数CD2^ 细胞,并计算其增长率。结果:经IL-2、IFNγ、胸腺素等药物刺激后,健康人的CD2^ 细胞增长率(86%)显著高于病人(27%)(P<0.01)。在这三种药物中,IFNγ对健康人CD2^ 细胞的促增长作用更为显著(P<0.01)。结论:应用CD2^ 细胞增长试验不仅可以评价免疫药物活性,还有指导临床用药和预测疗效等作用。  相似文献   
29.
致食物中毒葡萄球菌生物学特性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致食物中毒葡萄球菌的生化特征以及产肠毒素与不产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性质上的差异。方法:将病人呕吐物和剩余食品分离培养,纯菌种生化特性试验和毒力试验。结果:在病人呕吐物,剩余食品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2个生型),第1生化型对幼猫有强烈致病性,第2型则致病性较弱,且前者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而后者为阳性;还分离出家畜葡萄球菌byicas亚种3株,有2株对幼猫有弱致病性。能产生毒力不同的耐热肠毒素。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家畜葡萄球菌能够产生耐热肠毒素。  相似文献   
30.
目前有多种水中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的浓集和检测方法,其浓集效果各不相同,检测敏感度相差甚大。过去,经浓集后的水样,多数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其敏感度可以达到1TCID50以下,当病毒浓度更小时常无法检测,且检测周期较长。因而,很多研究者希望将敏感度很高的PCR法引用到水中脊灰病毒的直接检测。本次利用国产试剂进行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直接检测水中脊灰病毒尝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