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3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外周动脉疾病(PA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综合科住院患者302例,其中糖尿病(DM)组206例,DM组按RDW四分位数分为四组。测定踝臂指数(ABI)、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结果 DM组RDW水平显著高于NDM组(P0.01)。DM组患者中。从A组到D组,ABI逐渐降低分别为,(1.03±0.15)、(0.98±0.17)、(0.97±0.18)、(0.89±0.20)。D组较A组、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AD患病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RDW与ABI呈负相关(r=-0.312,P0.01),与PAD呈正相关(r=0.25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为PAD的危险因素[OR=1.899,95%CI(1.299~2.778),P0.01]。结论 DM患者RDW增高,且与ABI相关。RDW增高患者PAD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33.
血清HA及CG多学科不同病种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及甘胆酸(CG)水平在不同疾病中的变化。方法: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 IA)测定了78例慢性肝病、3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70例小儿传染病、5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 I)及428例孕妇血清的HA及CG水平。同时还用酵母菌花环法测定了RR I患儿红细胞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 ICR)、免疫比浊法测定了血清IgG、IgM、IgA、C3水平,部分病例还测定了ALT、SF等相关指标。结果:慢性肝病除CPH组HA水平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3组CG、HA及SF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极显著(P均<0.01),PHC组CG、HA升高水平与4个月存活率呈显著正相关(r及P见表2)。孕妇组则除早孕组CG、HA水平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均>0.05)外,中孕组及晚孕组升高均显著及非常显著(P均<0.05,P均<0.01)。小儿传染病组除流腮组HA及ALT,菌痢组ALT较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均<0.01)外,其余组CG、HA及ALT 3项指标也升高显著(P均<0.05);RR I组结果显示,RBCC3bRR(%)、CG、C3及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RBC IC(%)、HA、IgA及Ig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小儿细菌或病毒感染可引起轻度肝损伤,且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关系密切。慢性肝病CG、HA及SF水平的变化与肝损害关系密切;PHC患者CG、HA变化与4个月存活率呈正相关;孕妇HA及CG水平随孕周增加而升高,其测定有助于了解孕妇的胆汁酸代谢状况及肝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34.
实习护生护理操作中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慧  吕卫华 《天津护理》2004,12(6):341-342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在临床护理操作中发生针刺伤的发生率,刺伤原因及针刺伤后的处理方法;探讨防护措施施.方法:对实习的47名护生,8个月实习期间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生针刺伤37人,发生率为78.7%,其中28人被污染针头刺伤占75.6%.发生针刺伤不同环节的刺伤率分别是穿刺前占29.4%,穿刺中占7.3%,穿刺后占63.2%.结论:实习护生防护意识淡漠,技术操作欠规范,针刺伤发生率高.因此,加强岗前职业安全教育、增强防护意识、强化规范操作行为,降低针刺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心脏介入诊治术后失眠的发生.方法本文对180例心脏介入诊治术后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失眠发生的原因.结果心脏介入诊治术后当天失眠的发生率达82.9%(136/164),失眠原因与疼痛、体位不适、心理压力、尿潴留、环境干扰、病情变化有关;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少心脏介入诊治术后失眠的发生.结论心脏介入诊治术后失眠的发生率高,护理人员的细心观察,能及时发现并分析患者失眠原因,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可改善心脏介入诊治术后患者的失眠状况.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比较低龄老年和高龄老年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8例未服用过他汀类药物的老年血脂异常患者分为低龄老年组(≥65岁,≤75岁)和高龄老年组(>75岁,≤85岁),每晚应用阿托伐他汀10 mg,每4周复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未达标者剂量加倍,直至每晚40 mg,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和12周测定血脂及其他生化指标。结果(1)12周时阿托伐他汀平均剂量18.5 mg,与治疗前比较,全部老年患者LDL-C水平下降36.3%(P<0.01)。高龄老年患者LDL-C水平下降幅度略高于低龄组,分别为37.8%和34.4%。12周时LDL-C达标率总体为78.7%。高龄老年患者LDL-C达标率高于低龄老年患者,分别为82.9%和73.5%。(2)与基线比较,高龄和低龄老年患者各治疗点的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未超过正常上限的3倍。肌酸激酶(CK)水平与基线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高龄老年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LDL-C降低幅度与达标率略高于低龄老年患者,安全性基本一致,老年患者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肝酶。  相似文献   
38.
珠海市社区老年人用药知识及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珠海市社区老年人安全用药知识掌握情况及用药行为现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珠海市社区150名≥60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疾病及用药情况,用药知识及用药行为。结果86.75%老年人正在使用药物,平均每人服用2.12种药物。对安全用药知识掌握较低的内容依次为注射用药不一定比口服用药更好、更安全49.28%,合用多种药物易发生不良反应61.59%;不良用药行为主要有用药前不太关心药物的不良反应76.09%,患病时多药并用69.57%,要求医生输液51.45%,病情好转时自行停药或减少药40.85%。结论社区老年人对用药安全的认识不足,存在一些不良用药行为。护士应利用各种机会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相关信息并进行指导,同时帮助他们进行自我药物管理,使其更加规范、合理地用药。  相似文献   
39.
护理科研是用科学的方法反复地探索、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1].它包括各种情景下的护理实践的各个方面,如个人、家庭、社区的健康问题,健康系统对护理和护理干预的影响及管理和政策对护理的影响等.我国护理科研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科研水平相对较低.现将我国护理科研相对滞后的原因及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我们分析影响本科护生临床带教质量的因素,总结并实施应对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