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42篇
内科学   89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22篇
综合类   588篇
预防医学   174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257篇
  4篇
中国医学   203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美国医师Lichtenstein于1986年首先提出并开展的疝修补术,与传统的疝修补术相比较,具有复发率低,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自1997年在我国开始推广应用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由手术初期每年几千例手术,发展到了2011年约50万例手术。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随之产生的各种并发症也逐渐增加,了解和掌握产生各类并发症的原因,正确预防和处理各类并发症,可更好地开展无张力疝修补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血液内毒素(LPS)、脑脊液LPS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例血液LPS 检测阳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液、脑脊液检验结果。结果 6 例患者血液LPS 水平为 0.063~0.669 EU/ml,脑脊液LPS水平为0~1.018 EU/ml,其中4例阳性。3例血液白细胞计数>10×109/L, 1例中性粒细胞>70%;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为25~606 IU/ml,其中1例ASO>116 IU/ml。结论 血 液LPS 阳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部分脑脊液LPS 阳性,考虑感染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相关,脑外细菌感 染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始发病因。  相似文献   
993.
994.
〔摘 要〕 目的: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乳腺局部缺损修复的临床经验和术后美容效果。方法:选取南平市第一医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行保乳手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 87 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整形组(42 例,整形保乳术)和传 统组(45 例,传统保乳术)。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体检测量和满意度调查表的方式对术后乳房的美容效果进行 评价。结果:传统组患者乳房美容总评分> 25 分者 21 例,优良率为 46.6 %,整形组患者乳房美容总评分> 25 分者 38 例, 优良率为 90.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传统组患者术后满意率为 22.2 %,整形组患者术后满意率为 76.1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传统组术后 2 年内局部复发 1 例(2.2 %),未发现远处转移,无死亡病例;整形组术 后 2 年内远处转移 1 例(2.4 %),未发现局部或区域淋巴结肿瘤复发,无死亡病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针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在接受保乳手术时应用乳房整形技术,不但能够为保乳手术的治疗有效性给予极大优化作用, 还可为其治疗安全性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孕烷受体(PXR)激动剂pregnane-16 -carbonitrile(PCN)对小鼠GM-CSF 来源树突状细胞(DC)分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DC 体外GM-CSF 和IL-4 诱导分化体系,并用PCN 对体系进行处理。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c+ DC的比例;ELISA 和流式细胞术检测DC 产生细胞因子IFN 、IL-1、IL-2 和IL-12 的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RT-PCR)检测调控DC 分化相关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小鼠DC 体外分化体系;PCN 处理能显著促进DC 分化,且DC 产生的细胞因子IFN 和IL-2 的量显著增多;Real-time RT-PCR 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CN 处理组中调控DC 分化的Notch 和Wnt 信号通路相关基因HES1、WISP1 和WISP2 的表达量显著上升。结论:PXR 激动剂PCN 能显著促进小鼠GM-CSF 来源的DC 的分化及其IFN 和IL-2 的产量,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可能是通过Notch 和Wnt 信号通路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影响。方法 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颅内囊状动脉瘤67例,其中破裂者32例,未破裂者35例。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评估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和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关系。结果 破裂组术前使用他汀类药物4例(12.5%,4/32),未破裂组16例(45.7%,16/35)。破裂组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未破裂组(P<0.01)。纠正潜在的混杂干扰后(or值: 0.30,95%可信空间:0.12~="" 0.64)显示,颅内动脉瘤破裂与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呈显著负相关,也与高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有关。结论 本结果提示他汀类药物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997.
背景:目前已有较多关于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入动物体内的存活、迁徙及相关特性的初步研究,但其对移植效果的定量分析尚未见报道。 目的:对脾内移植传代的人羊膜上皮细胞小鼠血清肝生化功能及人血白蛋白的定量分析。 方法:40只裸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只。肝叶切除+细胞移植2周组、肝叶切除+细胞移植4周组、肝叶切除+盐水组,行半肝叶切除,肝叶切除+细胞移植组自脾下极移植密度为5×106传代的人羊膜上皮细胞约0.2 mL,分别于移植后2周和4周采血;肝叶切除+盐水组自脾下极注射生理盐水0.2 mL;单纯细胞移植组:不行肝叶切除,自脾下极移植密度为5×106传代的人羊膜上皮细胞约0.2 mL。检测其各组肝脾组织学、形态学的改变及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人血白蛋白的变化和人血白蛋白表达定量分析。 结果与结论: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急性肝损伤小鼠4周后肝脾形态未见明显改变,组织学可检测到特异性细胞,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人血白蛋白有明显改善,血清中能检测到人血白蛋白且移植后4周较移植后2周有明显升高。因此,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入肝受损小鼠体内能存活超过4周且仍表达肝细胞样细胞的部分特性及功能,改善小鼠的肝功能,治疗小鼠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2003年1月-2010年1月电化学治疗的癌性疼痛61例疗效,探讨治疗癌痛的一种有效新方法。方法:本组病例中有头颈部、胸部、消化系、妇科、骨及软组织恶性肿瘤,肿瘤分期均为4期。疼痛级别VAS分级:1级4例,2级20例,3级37例。常规麻醉下,疼痛的瘤体内设置正负电极,1-2cm相间,治疗电量每1立方厘米100库仑。全部病例治疗过程平稳,无并发症发生。结果:全部病人疼痛缓解,有效率100%。疼痛效果评估:完全缓解(CR)56例,部分缓解(PR)5例;疗效维持最短7天,最长者超过1年。治疗后均停止用吗啡、杜冷丁等镇痛药。结论:对于适应电化学治疗的癌痛患者,进行电化学治疗,方法简便、不出血、痛苦小,不仅能缓解癌痛,还能有效治疗原发肿瘤以及复发癌和转移癌,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共80例,包括60例IDH患者(IDH组)和无高血压病相同年龄的健康人20例(对照组)。分别监测血压,检测血浆血管活性物质肾上腺髓质素(ADM)、前列环素(PGI2)、血管紧张素Ⅱ(AT2)及血栓素A2(TXA2)的浓度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IDH组与对照组比较,年龄和性别无显著差异外,舒张压、体重指数、尿酸、肌酐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DM、PGI2、AT2、TXA2含量在IDH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DH患者体重指数、尿酸、肌酐较正常对照高,IDH患者的血浆ADM、PGI2、AT2和TXA2的含量也较正常人群为高,提示IDH存在血管活性物质水平改变。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调查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现状,探讨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抽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146例,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做回顾性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适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占56.2%;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的占78.1%;给药时机选择不合理的占15.8%;术后继续使用疗程不合理的占38.3%;无术中用药及联合用药病例。结论:我院普通外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中,给药时机情况较好,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适应证、品种选择及使用疗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