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6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高血压病基因治疗临床前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还是脑卒中,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尽管有多种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但是由于药物作用时间短(≤24小时),特异性不高等,许多病人往往仍不能很好地控制住高血压,近年高血压病的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具有精确特异性,效果长而又无副作用的突破性治疗方向,本文回顾了有关临床前研究中的两种基因治疗方法的近况,即:采用转移基因增加舒血管蛋白与反义技术减少缩血管蛋白的产生。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肝再生增强因子真核表达质粒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方法PCR扩增的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重组 ,重组后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细胞内 ,扩增后提取重组的pcDNA3质粒。将重组的 pcDNA3质粒 (2 0 0 μg/kg)和生理盐水分别注射到 5 0 ?L4复制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腹腔。在CCL4染毒后 4h开始注射 ,存活超过 96h计为存活 ,观察肝再生增强因子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结果 pcDNA3 ALR重组质粒目的基因与文献报道的大鼠ALRcDNA序列相同。pcDNA3 ALR重组质粒应用后 ,肝功能衰竭大鼠存活率 4 0 % ,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存活率 (1 5 % ,P <0 .0 1 )。结论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能明显提高CCL4诱导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3.
<正> Mollaret脑膜炎,亦称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由Mollaret于1944年发现,国内报告甚少,临床上常被误诊为其它种类的脑膜炎,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25岁.以突然发烧、头疼、呕吐ld为主诉,腰穿脑脊液呈炎性改变,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于1992年5月4日入院治疗.1991年10月,  相似文献   
24.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各种病因学说中,也涉及到了感染因素。已发现某些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滑液细胞内有类似于病毒颗粒的包涵体。还发现Rei-ter氏综合征病人抗puramyxovtru1、麻疹、付流感Ⅰ型病毒的抗体。本文报告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血请的抗6种病毒的活性。所用的材料和方法为:34名(4名男性、30名女性)18~62岁(平均44岁)确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血清,以及30名年龄和性别  相似文献   
25.
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组遗传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突出的I临床表现为共济运动障碍。病变主要累及小脑和脊髓后索,然而在不同病例中,病变范围有很大差异,有的只限局于小脑的某一部分,有的除小脑和脊髓后索外,尚可累及脊髓侧索、橄榄核、大脑皮层或基底节,甚至累及脊髓前角和周围神经,因而在临床表现上也十分复杂。有人将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对山东省文登市100位健康长寿老人生态环境的调查,探索生态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方法选取山东省文登市12个乡镇100个常住家庭100位长寿健康老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其居住地空气、水源、气候、土壤等资料,上门走访健康长寿老人健康状态,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长寿老人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蛋白、白蛋白、A/G水平及乙肝五项等生化指标,并对生态环境和长寿的相关性进行评析。结果文登长寿之乡地理环境优,空气、水源、土壤质量好,日照充足,温度、湿度适宜,四季分明。100位长寿健康老人FPG、TC、TG、LDL-C和HDL-C水平正常者分别占86.5%、93.8%、81.3%、69.8%和60.4%;肝功能良好,ALT、乙肝表面抗原均无一人异常;肾功能良好,血肌酐、血尿酸水平正常者分别占100%和94.8%。结论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关系到人民健康长寿和生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7.
人应用皮质类固醇(CRS)后,发现淋巴细胞极度减少,这与CRS溶解淋巴细胞无关,而是CRS改变淋巴细胞运行的结果。最近证明T细胞群从血管内游出比其它免疫活性细胞明显。带有IgG Fc受体的T细胞对GRS不敏感;而带有IgM Fc受体的T细胞对CRS敏感。本文用单克隆抗体分析了一次口服剂量的强的松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6名健康人(20—43岁)在服药前和一次口服12mg强的松后4、6、8、24、72小时取血,应用连续血浆凝胶沉淀法和聚蔗  相似文献   
28.
目的与方法 为探讨肝硬变状态下肝细胞凋亡情况、NOS活性以及血清NO含量,对肝硬变大鼠血液中的内毒素水平、肝细胸凋亡率、肝组织中NOS活性和血液中NO含量进行了观察。结果 实验组肝细胞凋亡率、血浆内毒素水平、肝组织NOS活性和血清NO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而且后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肝硬变状态下,肝细胞凋亡明显,血清中内毒素水平升高,刺激组织内皮系统的NOS活性增加,造成NO的大量释放,从而导致诸如高动力循环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9.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2009年6-11月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87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确定医院感染病例,并设立对照组;将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72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者101例,感染率为11.58%;医院感染多因素分析发现,基础疾病>3个、抗菌药物应用种类>2种、早产儿、机械通气等是明显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侵入性操作,将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儿科医院感染;充分了解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对易感者实施重点保护,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MMR)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病风险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HCC患者组做病例组,良性肝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收集入院时间为2012年10月~2014年5月就诊和治疗的226例肝细胞癌和308例良性肝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DNA。应用“美国应用生物公司”开发的SNaPshot技术,也称小测序法,对MSH3rs26279、MSH5rs1150793、rs2075789、MSH6rs1042821、MLH3rs175080、PMS1rs5742933和PMS2rs1059060,6个基因的7个位点进行基因分型。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MSH3、MSH5、MSH6、MLH3、PMS1和PMS2基因型在两组中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 MSH3rs26279AG和GG基因型;MSH5rs2075789AA基因型;MLH3rs175080AA基因型均增加了肝细胞癌的发病风险(均有P<0.05);MSH6rs1042821CT基因型(OR=0.716,95%CI:0.497~0.942)降低了肝细胞的发病风险;尚未发现MSH5rs1150793、PMS1rs5742933和PMS2rs1059060位点与肝细胞癌的发病关联(均有P>0.05)。结论 错配修复基因MSH3、MSH5MLH3和MSH6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病有关联,其rs26279、rs2075789、rs1042821位点的多态性对肝细胞癌的发病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