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9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目的分析农村女性艾滋病患者的患病、抗病毒治疗后就诊和住院情况。方法调查由当地卫生局协调,选择参加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并且户籍为农村的女性艾滋病患者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传播途径、家庭经济状况、两周患病、两周就诊及年住院情况。调查员均经过统一培训。调查数据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课题组共调查102名农村户籍的女性艾滋病患者;平均每户4.4人;家庭年收入在6 000元以下者占50.0%;54.9%的生活来源以种地为主;抗病毒治疗后,农村女性艾滋病患者的两周患病率为31.4%,两周就诊率为27.5%,年住院率为42.2%;不同特征的农村女性患者的两周患病率、两周就诊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家庭年收入的患者年住院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村女性艾滋病患者的两周患病率、两周就诊率和年住院率均高于一般农村居民,对艾滋病患者减免治疗费用的政策影响患者的两周就诊率和年住院率。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农村艾滋病病人的门诊、住院利用及影响因素。方法:由当地卫生局协调,由艾滋病定点医院组织治疗的农村病人填写调查表,采用描述性分析、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农村艾滋病病人的两周就诊率为23.2%,年住院率为27.8%;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感染途径、家庭年收入、家庭欠款、减免费用等因素与是否就诊均无关联(P〉0.05),影响住院的主要因素为性别、家庭年收入和减免费用,0R值分别为5.066、5.181和52.426。结论:艾滋病病人的两周就诊率和年住院率高于一般农村居民;艾滋病病人到门诊就医不受各类因素的限制,女性病人、家庭收入较高的病人、曾报销/减免过医疗费用的病人住院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5.
日本自198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疫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其疫情形势和防治经验值得中国关注和研究。文章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讨论,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归纳,对低流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包括:日本政府危机意识强、血液管理严格、打击毒品严厉、静脉注射吸毒人数少、基层保健所作用明显、安全性行为宣传教育、国民安全套使用意识强、感染者集中于大城市、非政府组织发挥积极作用等。  相似文献   
26.
1999年5月10日由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主办、杭州默沙东有限公司协办的“艾滋病治疗与公共卫生研讨会”在京召开.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曹韵贞、台湾Chine-Ching Hung、香港Patrick li、美国Yin Dong-Ping等4位教授分别就“世界艾滋病治疗的回顾与展望”、“艾滋病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挑战及对策”、“台湾艾滋病治疗介绍”、“中国艾滋病药物治疗情况介绍”、“艾滋病的卫生效益研究”等论题进行了发言,与会者对上述问题很感兴趣,并与发言者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27.
内蒙东胜市长卡司机艾滋病预防干预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摸索在重点人群中开展干预活动控制艾滋病传播的经验 ,我们于 1997年开始在内蒙伊盟长途卡车司机人群中开展了以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干预活动。具体结果如下 :经过一年的干预 ,干预人群知识平均正确率提高 54.55%。三种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在 90 %以上 ,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也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提示此种干预方法在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的目标人群中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8.
艾滋病的控制已远远超出了卫生的范畴,它涉及到卫生、行为、心理、法律和行为等各个领域,正是这种特殊性使得艾滋病的控制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如何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同时也关系到开展工作的效率。下面就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各个层面的关系做一概要分析,希望能对从事艾滋病预防控制实际工作人员有所启示。 1 现行的政策、法规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一些敏感控制措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
7 在艾滋病预防宣传工作中高危/重点人群与一般人群的关系艾滋病宣传工作中如何确定目标人群,重点放在哪里,这既涉及到防治策略的优先选择,也涉及到有限资源的优先投入.因此,必须对控制工作中重点人群和一般人群的关系加以论证.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艾滋病流行的初期,感染者均集中在高危人群中.能否将HIV流行阻断在高危人群内,防止其向一般人群蔓延,是艾滋病预防控制成功的关键.很自然,把高危人群作为控制的重点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30.
<正> 建国以来,在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的指导下,我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特别是70年代以来,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总发病率和总死亡率出现稳步的下降趋势。在我国各种原因造成死亡的构成比中,急性传染病和结核病的死因位次不断下降。根据我国部分城市前10位主要疾病专率及死亡构成统计,1957年急性传染病和肺结核病的位次仅次于呼吸系病,分别居于第2及第3位,至1975年急性传染病和肺结核病的位次,已分别下降至第8位和第6位;到1986年,传染病(肺结核病除外)的死因位次已退居到第10位之后,肺结核病的位次也退居到第7位。与这种情况相反,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在居民死因构成中的位次逐渐前移,至1986年这三种疾病已居死因位次的前三位。有的专家以此为论据,认为今后我国卫生防病工作的重点应该向非传染病转移了。此外,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