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刘静  吕晓静  刘东博  南淑华  关斌  赖志成  申秀萍 《中草药》2016,47(22):4035-4038
目的探讨新癀片对牛奶致家兔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机制。方法制备牛奶致家兔发热模型,测定给药后1、4 h体温,并取下丘脑测定与体温相关的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β、IL-6、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精氨酸加压素(AVP)、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 GMP)、Na+,K+-ATP等指标。结果新癀片给药1、4 h后均能显著降低家兔体温,显著降低家兔下丘脑IL-1α、IL-1β、IL-6、PGE2、TNF-α、cAMP水平及cAMP/c GMP值,降低Na+,K+-ATP活力;给药后4 h能显著升高AVP水平。与吲哚美辛比较,新癀片给药后4 h能进一步降低家兔下丘脑IL-1β、IL-6、cAMP水平及cAMP/c GMP值,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降低PGE2水平,给药后1 h能显著降低IL-1α水平。结论新癀片的解热作用机制与调节下丘脑中体温调控相关因子IL-1α、IL-1β、IL-6、PGE2、TNF-α、cAMP、cAMP/c GMP、Na+,K+-ATP、AVP有关;其中药成分与吲哚美辛发挥协同作用,从而延长吲哚美辛解热作用时间并且增强吲哚美辛的解热效果。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IGF结合蛋白(IGFBPs)及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WHR)的变化及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检测对象为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间住院收治和门诊复查的结直肠癌患者615例(术前检测244例,术后371例)和健康对照者1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胰岛素、IGF-1和IGFBPS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术后患者比较,均明显升高,IGFBP-3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直肠癌术后未发生转移者与有肝或腹腔远处转移者胰岛素、IGF-1、IGFBP-1、IGFBP-3、IGF-1/IGFBP-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WH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P<0.05):而BM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WHR、BMI与胰岛素水平、IGF-1/IGFBP-3比值呈正相关(P<0.01,P<0.05),与IGFBP-3呈负相关(P<0.01,P<0.05);直肠癌患者WHR与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及BMI与血清IGFBP-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无相关性(P>0.05).结论 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升高及IGFBP-3水平降低,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但与肿瘤转移与否无关,中心性肥胖是结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IGF结合蛋白(IGFBPs)及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WHR)的变化及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检测对象为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间住院收治和门诊复查的结直肠癌患者615例(术前检测244例,术后371例)和健康对照者1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胰岛素、IGF-1和IGFBPS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术后患者比较,均明显升高,IGFBP-3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直肠癌术后未发生转移者与有肝或腹腔远处转移者胰岛素、IGF-1、IGFBP-1、IGFBP-3、IGF-1/IGFBP-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WH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P<0.05):而BM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WHR、BMI与胰岛素水平、IGF-1/IGFBP-3比值呈正相关(P<0.01,P<0.05),与IGFBP-3呈负相关(P<0.01,P<0.05);直肠癌患者WHR与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及BMI与血清IGFBP-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无相关性(P>0.05).结论 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升高及IGFBP-3水平降低,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但与肿瘤转移与否无关,中心性肥胖是结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4.
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盐酸西替利嗪口服溶液中的药物主成分盐酸西替利嗪以及苯甲酸钠、羟苯甲酯和羟苯丙酯三种抑菌剂的含量。方法:采用月旭Ultimate X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1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 H至3.7)-乙腈(65∶35)为流动相,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32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主成分盐酸西替利嗪及三种抑菌剂均得到较好的分离,盐酸西替利嗪在10.2~216.4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9.8%(RSD=0.6%,n=9);苯甲酸钠在10.60~211.6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8.9%(RSD=0.5%,n=9);羟苯甲酯在11.30~225.4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5%(RSD=0.3%,n=9);羟苯丙酯在1.30~24.9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101.1%(RSD=0.5%,n=9)。结论:本法简便、快速,能够同时准确测定盐酸西替利嗪口服溶液中主成分和三种抑菌剂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