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分析深圳市2007年感染性腹泻分离副溶血弧菌血清型分布,携带毒力基因情况,菌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方法]对45株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用荧光PCR检测毒力基因tdh,细菌基因组DNA经NotI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菌株共分为5种血清型,27株为血清型O3:K6,所有菌株毒力基因tdh荧光PCR检测阳性,血清型O3:K6菌株主要有3种PFGE型,其余同种血清型的大部分菌株有相同的PFGE型。[结论]O3:K6血清型菌株是引起腹泻副溶血弧菌的主要菌型,部分菌株有共同的来源,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有助于副溶血弧菌所致感染性腹泻的主动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2007年和2008年腹泻病副溶血弧菌感染状况和临床分离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4个哨点监测医院每月至少对80份腹泻病例的粪便样本进行致病菌分离培养.对所分离的361株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型分型和两个主要毒力基因tdh和trh的检测.对2007年8月和2008年9月6个疑似腹泻暴发地点的60株O3:K6型副溶血弧菌分离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 4个哨点临测医院共检测4384份标本,分离出361株副溶血弧菌,361株副溶血弧菌分属于28种不同的血清型,其中O3:K6型占67.90%,其次是O4:K8和O1:KUT血清型,所占比例分别为7.50%和6.10%.深圳地区腹泻病副溶血弧菌临床分离株主要是tdh+trh-菌株,361株菌株中有337株是tdh+trh-菌株,11株为tdh-trh-菌株,13株为tdh+trh+菌株.60株副溶血弧菌分型得到20种图谱类型,分别属于3个克隆群.分离自同一个地点的副溶血弧菌菌株具有相同的PFGE图谱,来自不同年份的菌株仅有部分菌株有相同的PFGE图谱.结论 深圳地区腹泻患者的副溶血弧菌分离菌株主要以O3:K6型为主,大部分菌株携带tdh基因,少数携带trh基因.来自6个地点的副溶血弧菌都具有相同的PFGE图谱,说明该地区存在副溶血弧菌腹泻病的暴发.但2007年和2008年菌株的PFGE图谱又不相同,说明副溶血弧菌的来源存在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整合子-基因盒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年Stokes等[1]正式提出了整合子(integron)-基因盒(gene cassette)系统的概念,整合子是含有位点特异重组系统和基因盒的遗传结构,是天然的克隆和表达系统,具有整合、切除和表达基因盒的功能[2-4]。整合子在介导和传播细菌耐药性,以及对细菌基因组进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1整合子的分类整合子根据整合酶基因的不同分类,迄今已发现10类整合子,其中5类整合子含有抗生素耐药基因盒[5],各类整合子似乎能捕获相同的基因盒。Ⅰ类整合子在转座子(如Tn21)、质粒以及细菌染色体上被发现,其结构类似于缺陷型转座子或转座子残基,Ⅰ类整合子在临…  相似文献   
14.
金黄色葡萄球菌-20 ℃冷冻损伤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20℃冷冻损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佳修复方法.方法研究不同介质、温度、时间对-20℃冷冻损伤金黄色葡萄球菌修复的影响,筛选最佳介质、温度、时间.结果冷冻损伤金黄色葡萄球在非选择性培养基(TSYA、NA)上,经37℃培养一段时间后可以修复,在营养介质(BP、NB、TSYB)中经25℃、37℃培养一段时间后亦可被修复,其修复时间均为2 h,且0~1 h内修复最快、1~2 h内修复减慢.方差分析表明:不用修复介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的存活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顺序为:25℃<37℃;1 h<2 h;BP<TSYB<NB.结论-20℃冷冻损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损伤是可以修复的,在NB中37℃培养2 h是其最佳修复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深圳市2002—2008年分离伤寒沙门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K—B法对60株伤寒沙门菌进行16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菌株对美洛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氟喹诺酮、头孢菌素、复方新诺明等敏感率超过90%,对利福平耐药率最高,其次为奈啶酸。7株菌耐受3类及以上抗菌素,部分菌株交叉耐药。结论菌株对氟喹诺酮和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是目前临床治疗伤寒的一线药物,也是多重耐药菌株所致伤寒的首选药物。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医生应结合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正确选用抗菌素治疗伤寒和防止耐药菌株蔓延。  相似文献   
16.
生食冰鲜三文鱼卫生质量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酒店、日韩料理餐厅冰鲜三文鱼的卫生质量状况,为预防致病菌性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酒店、日韩料理餐厅冰鲜三文鱼共102份,依照国家标准方法和荧光PCR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102份样品中85份合格,合格率为83.3%;大肠菌群35份合格,合格率为34.3%;未检出金黄色葡萄菌78份,合格率为76.5%;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97份,合格率为95.1%;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致病菌均末检出. [结论]生食冰鲜三文鱼卫生质量差,合格率低,病源微生物的污染相当严重,显示病源性微生物食物中毒随时发生,亟待做好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副溶血弧菌菌株之间的相关性,建立深圳市副溶血弧菌的DNA指纹图谱数据库。方法56株副溶血弧菌基因组DNA经NotI酶切,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获得电泳图谱,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56株副溶血弧菌被分为34种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图谱,聚类分析显示,在90%的相似性水平上,28株细菌谱型属于同一个群,其中27株均为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并各年度均有分离。结论深圳地区存在遗传谱系紧密相关的副溶血弧菌流行克隆。建立DNA指纹图谱数据库为建立分子分型监测网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副溶血弧菌所致食源性疾病的及时主动监测和传染来源追踪。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泌尿系统感染中大肠埃希菌Ⅰ类整合子的流行情况和分子特征。方法:应用全自动细菌分析仪Microgcan WalkAway40和纸片扩散法,对40株大肠埃希菌进行抗生索敏感性测定,PCR扩增细菌总DNA上的Ⅰ类整合子。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分析其中的基因盒。利用脉冲场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22株细菌含有Ⅰ类整合子,整合子大小为1000、1200、1700和3000bp,22株细菌各含1-2个整合子。1000bp整合子含基因盒aadA1。1200bp整合子含基因盒dfr1—OFRx,1700bp整合予含基因盒dfr17-aadA5,3000bp整合子两端分别含基因盒aadB、cmlA1,40株细菌被分为不同的基因型,在不同基因型菌株中发现了相同的整合子。结论:整合子在泌尿系统感染大肠埃希中广泛存在,整合子是介导细菌耐药性的重要分子机制,基因分型结果提示整合子在细菌种内水平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中Ⅰ类整合子的流行情况和分子特性。方法对81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用PCR法扩增细菌总DNA上的Ⅰ类整合子,对大小相同的Ⅰ类整合子进行酶切分析,对纯化后的Ⅰ类整合子作DNA测序,将DNA序列在GenBank中搜索,确定Ⅰ类整合子可变区基因盒的种类和排列。结果在48株(59.3%)细菌的总DNA上检测到Ⅰ类整合子,Ⅰ类整合子的大小约为600~3000bp,48株细菌各含1~2个Ⅰ类整合子,大小相同的Ⅰ类整合子有相同的酶切图谱,整合子中最常见的基因盒为dfr17(甲氧苄啶耐药基因)、aadA5(链霉素、大观霉素耐药基因),最主要的基因盒排列为dfr17-aadA5。结论整合子在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中广泛流行,整合子是介导细菌多重耐药性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0.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PFGE分型与血清学分型的联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国际标准化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方法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进行基因分型,同时进行血清学分型,比较分析两种分型方法的优劣和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标准化的Lm-PFGE方法对17株Lm进行PFGE分型,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ApaI和AscI酶对菌株进行酶切,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获得电泳图谱,利用B ioNum 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对上述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17株Lm被内切酶ApaI分为13种带型,被内切酶AscI分为14种PFGE型。17株Lm分为5种血清型。结论:Lm-PFGE分型方法是一种高分辨力、稳定可靠的技术。PFGE的分辨力高于血清学分型,两种分型方法密切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ApaI酶切分型与H抗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