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HBsAg携带者补硒后影响肝癌发生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补硒对HBsAg携带者肝癌发生的效果。方法:采用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以1996—1999年在启东肝癌高发区对HBsAg携带者补硒预防肝癌干预试验队列为实验对象,停药后定群随访到2004年,收集死亡资料。结果:停药后5年(2000—2004年)干预组肝癌(4.384%)和慢性肝炎(简称慢肝)或肝硬化(0.939%)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肝癌7.533%,U=2.827,P=0.005;慢肝或肝硬化2.552oA,U=2.636,P=0.009),干预组肝癌死亡相对危险度是对照组0.582倍(RR=0.582,95%CI:0.389~0.871),慢肝或肝硬化死亡相对危险度是对照组0.368倍(RR=0.368,95%,CI:0.168~0.808),硒与慢肝或肝硬化死亡关联强度较强;硒对肝癌、慢肝或肝硬化保护率分别为41.804%和63.182%。结论:HBsAg携带者持续补硒能有效降低肝癌和其他肝病的发生率,值得继续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HBsAg无症状携带者HBVM的转归。方法:对1989年普查发现的135例HBsAg阳性者于1993年及2003年作血清学随访,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等并作比较分析。结果:135例HBsAg尤症状携带者的总体HBVM感染模式变化不大;小三阳模式相对最为稳定;大三阳中有39.13%转为小二阳,小三阳中有21.28%转为小二阳,小二阳中有28.26%转为小三阳。有23.70%的随访对象曾出现ALT异常升高;主要见于HBeAg阳性者;60岁以上者在10年后的随访中,HBeAg阳性率有增加的趋势。结论:HBsAg无症状携带者的HBVM感染模式总体呈现动态的变化,并有一定的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江苏省启东市连续3年服用亚硒酸钠的HBsAg阳性肝癌高危人群的远期效果。[方法]从1996年开始服硒,对补硒组及对照组每年随访1次,共随访10年。计算各年度肝癌和其它肿瘤的发病率。[结果]补硒组和对照组随访人年数分别为10543和8870;10年间补硒组发生肝癌133例,对照组167例(χ2=12.220,P=0.000)。经M-H分层分析,在"服硒阶段(3年)"和"近期阶段(停服后1 ̄5年)"与对照组相比,补硒组肝癌发病率呈显著性下降(χ2=3.935,P=0.047;χ2=7.658,P=0.006),在"远期阶段(停服后6 ̄7年)"时两组间则差异无显著性(χ2=0.950,P=0.330)。其它肿瘤发病率在两组间亦差异无显著性(χ2=1.350,P=0.2444)。[结论]适量补硒有助于降低高危人群的肝癌发病率,补硒效果维持至停服后5年。  相似文献   
74.
75.
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尚未有可以根治的办法,患者需要终生用药控制血压达标。若放任不管,导致血压长时间得不到管控,极易造成心脏、肾脏及大脑等多个重要靶脏器受累,还可能导致脑血管破裂之类的突发事件。因此,对于高血压疾病一定要从始至终严格管控,避免抑或迟滞靶器官受到损伤。这就要求患者改善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提倡健康饮食,适当运动,依照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物,对自身的血压进行监测和严格管理,争取血压长期达标,保持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