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
目的探讨经皮胃镜下胃和小肠造瘘术建立肠内营养的方法。方法30例患者经皮胃镜胃造瘘术(PEG)采用Pull法,3例小肠造瘘术(PEJ)在PEG基础上,用异物钳钳夹胃腔内小肠造瘘管,推送胃镜将其送至Trize韧带以下。结果PEG成功率为100%,通过改良胃镜下直接置管方法,3例PEJ全部一次放置成功,4例局部有活动性出血,5例局部有分泌物及红肿,经相应处理缓解,末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PEG简单,安全,可行;PEJ的改良方法可一次使小肠造瘘管到达空肠,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
缺血性结肠炎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某一段结肠的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阴引起的病变,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临床上较少见,早期不易鉴别,常误诊.我们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1月到2006年11月诊的52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内镜下表现等.  相似文献   
33.
胃镜辅助放置鼻胃管和空肠营养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胃镜下放置鼻胃管和空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途径的方法.方法:11例鼻胃管,其中8例患者在胃镜下用异物钳钳夹鼻胃管推送胃镜将其送至胃腔,3例在胃镜下放入导丝,通过导丝放入鼻胃管.46例空肠营养管,在胃镜下用异物钳钳夹胃腔内空肠营养管,推送胃镜将其送至Treitz韧带以下.结果:胃镜下11例鼻胃管全部放置成功.通过改良胃镜直接置管方法,空肠营养管放置成功率例为100%,其中鼻肠管29例,三腔鼻肠管17例.鼻肠管弯曲,折回,打圈7例,后退鼻肠管头端重新放置成功,退出胃镜后鼻肠管脱出3例,改进方法后,2例2次,1例3次放置成功.1例胰腺炎置管后血淀粉酶增高.结论:对常规放置困难的鼻胃管,胃镜下放置简单可行.改良方法后可一次使空肠营养管头端到达空肠,此方法副作用小,成功率高,操作技术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超细胃镜辅助放置鼻肠管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78例需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危重症患者采用超细胃镜辅助放置鼻肠管。超细胃镜循鼻腔进镜至十二指肠降部并尽量深入,通过活检孔道放置导丝,固定导丝位置并缓慢退出胃镜,再经导丝放入空肠营养管。结果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4.9%(169/178),平均导管置入操作时间为(6.5±2.8)分钟;总置管成功率为100%。置管过程中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SpO2)均无明显变化,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鼻超细胃镜置入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危重症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5.
大肠息肉及恶性肿瘤活检与整体病理诊断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对 76例 >2cm的大肠息肉和 2 73例大肠恶性肿瘤的治疗前后的病理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比较肠镜活组织标本与切除的整体标本病理诊断的差异性 ,旨在探讨内镜下完整息肉切除后病理诊断的重要性和恶性肿瘤活检的准确性。一、临床资料1991年 11月至 2 0 0 2年 11月 ,因下消化道症状在我科行电子结肠镜检查 4 4 5 4例 ,发现大肠息肉 342例 ,检出率为7 6 8% ,共切除 5 5 1个息肉。其中 ,直径在 2cm以上共 76例 ,男 5 1例 ,女 2 5例 ,年龄 2 8~ 88岁 ,平均 5 0 1岁。结肠镜检查发现溃疡型、隆起型或浸润型病灶 ,结合多部位活检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36.
缺血性结肠炎临床上较少见,早期不易鉴别,常误诊。我们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1月至2006年11月确诊的29例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易患因素、内镜下表现及转归。  相似文献   
37.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在治疗消化道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1年4月至2005年12月间行EMR治疗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共计42个病灶。内镜分型:隆起型(Ⅰ型)9个,其中亚蒂型(Ⅰsp)2个,无蒂型(Ⅰs)7个;平坦型(Ⅱ型)33个,其中平坦隆起型(Ⅱa)23个,平坦隆起加平坦凹陷型(Ⅱa加Ⅱc)4个。表面平坦型(Ⅱb)6个。直接用圈套器切除38个病灶;另4个用透明帽切除病灶大小为0.6 cm×0.6 cm至3.0 cm×3.5 cm,均为扁平病灶。40个病灶取到组织进行病理检查,36个病灶(90.0%)获完全切除,其中2个病灶2次分割切除、1个病灶3次分割切除;4个病灶未完全切除;另2个病灶无病理结果,无法判断是否完全切除和进行病理分型。切除后病灶的组织学分型:早期癌4个(活检仅1个);重度不典型增生11个(活检仅8个),中度17个(活检20个);单纯腺瘤6个(活检7个);非腺瘤性息肉2个(活检4个);24个病灶(60.0%)手术前后病理诊断一致;EMR术后病理诊断早期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较活检比例高。全组术中未发生大出血或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有5次在切除后局部出现少量渗血。结论EMR操作简单、安全,病灶切除完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在结直肠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1年4月至2006年5月我院肠镜下行EMR治疗的19例(29个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9个病灶中直接用圈套器切除26个,用透明帽切除3个;病灶大小为0.6 cm×0.6 cm~6.0 cm×10 cm,均为扁平病灶;24个病灶1次切除,1个病灶2次分割切除,1个病灶10次分割切除,1个病灶80余次分割切除,2个未能完全切除;27个病灶取到组织送病理检查,证明完全切除25个,完全切除率为92.6%(25/27)。内镜下分型:隆起型(Ⅰ型)6个,其中亚蒂型(Ⅰsp)1个,无蒂型(Ⅰs)5个;平坦型(Ⅱ型)23个,其中平坦隆起型(Ⅱa)16个,平坦隆起 平坦凹陷型(Ⅱa Ⅱc)2个,表面平坦型(Ⅱb)5个。组织学分型:早期癌3个,重度不典型增生9个,中度不典型增生12个,单纯腺瘤3个。术前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相符者16例,占59.3%,不相符者占40.7%。未发生大出血或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有5个病灶切除后出现少量渗血。结论EMR治疗结直肠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方法简单,可完全切除病灶,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9.
尘螨(Dermatophagoides)是十余年来世界性分布最强烈的过敏源,已被国外许多文献所证实。由尘螨所引起的过敏性哮喘,约占吸入型哮喘中的半数以上。该病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常反复发作,顽固难治,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正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对该病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多样,但均仅有一定的近期疗效,不久又继续发作,近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膜相关蛋白NUMB调控肿瘤增殖的机制。方法 构建NUMB基因敲除载体,转染Hela细胞后,经抗性筛选获得稳定细胞株,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UMB基因和蛋白表达,验证NUMB基因敲除效果。采用裸鼠成瘤实验研究NUMB基因敲除对肿瘤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和Brdu标记实验检测NUMB缺失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在体外模型中检测细胞周期各个时期多种调控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Western blot及qRT-PCR结果表明NUMB基因敲除的体外模型构建成功;裸鼠成瘤实验显示NUMB基因敲除促进肿瘤增殖;流式细胞术和Brdu标记实验表明NUMB基因缺失加速细胞周期G1/S期转换,促进肿瘤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发现NUMB基因敲除组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E的表达增加,而P27的表达降低。 结论 NUMB通过调控Cyclin-E以及P27的蛋白水平影响细胞周期,进而调控肿瘤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