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2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43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31.
经支气管镜活检术较经皮穿刺术创伤小、恢复快,但要实现该类手术的自动化,就要研发出融合电磁导航和柔性内窥镜的手术机器人系统。该支气管镜手术机器人系统集成了纤柔内镜、遥操作手柄、电磁导航、多自由度机械臂,能完成术前肺支气管模型分割重建、手术路径自动规划、术中路径实时导航和可视化活检。在内窥镜导管运动控制上,提出了弹性补偿算法以提升导管位姿控制精度。临床试验表明,该支气管镜手术机器人系统定位精度高、操作简单直观,能显著提升手术效率,缩短医生学习时间,减轻手术操作负担,降低辐射暴露和感染率。  相似文献   
332.
虽然媒体频频曝光违规保健品和受骗上当案例,社区加强宣传科普,家人不断提醒,但收效甚微.也许我们该换个角度,从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角度看看保健品对老人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333.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透析科规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透析结束后卧床休息15 min,自行恢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涌泉,单侧内关(内瘘对侧上肢)穴位,进行穴位按摩,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每次治疗前后简单疲乏量表(Brief Fatigue Inventory,BFI)评分,修订版Piper疲乏量表(Revised Piper FatigueScale,RPFS)及匹茨堡睡眠质量评分(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RPFS评分量表各维度评分、RPFS总分及PSQI评分进行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间RPFS评分量表各维度评分、RPFS总分、每次BFI评分平均值及PSQI评分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RPFS评分量表各维度评分、RPFS总分、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RPFS评分量表各维度评分、RPF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可以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疲乏症状,同时缓解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334.
[目的]比较股骨颈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 FNS)与空心钉(cannulated screw, CS)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2月于本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5例采用FNS固定,另外25例采用CS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FNS组的手术时间[(45.1±7.0) min vs (51.8±8.7) min, P<0.05]、术中透视次数[(8.8±1.8)次vs (15.5±2.4)次, P<0.05]、导针定位次数[(3.4±0.9)次vs (8.8±1.5)次, P<0.05]及下地行走时间[(4.0±1.2)周vs (6.2±1.1)周, P<0.05]均显著优于CS组,但是前者切口总长度[(4.5±0.5) cm vs (3.5±0.5) cm, P<0.05]和术中失血量[(84.6±21.1) ml vs (43.2±8.7) ml, P<0.05]均显著...  相似文献   
335.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我国常见的急腹症,其中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最为常见。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约20%的急性胰腺炎可发展为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现如今,升阶梯疗法、“3D”原则以及多学科协作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作为新的外科干预模式逐渐被广大医师所接受。随着介入、腹腔镜、内镜方法的不断发展及完善,微创方法在AP的治疗中已经起到关键作用。感染性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是重症急性胰腺炎介入干预的主要指征,其中经皮导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作为微创干预的第一步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在PCD未能达成理想效果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医师倾向于选择腹腔镜坏死切除术、经皮微创手术和内镜腔内坏死切除术。本文旨在阐述微创治疗AP及其并发症的方法和存在的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