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26篇
  免费   5135篇
  国内免费   3294篇
耳鼻咽喉   554篇
儿科学   543篇
妇产科学   684篇
基础医学   7250篇
口腔科学   1100篇
临床医学   7005篇
内科学   8444篇
皮肤病学   801篇
神经病学   3105篇
特种医学   25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9篇
外科学   6208篇
综合类   8238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3445篇
眼科学   1586篇
药学   5750篇
  55篇
中国医学   2916篇
肿瘤学   4804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724篇
  2022年   1273篇
  2021年   2980篇
  2020年   2023篇
  2019年   1865篇
  2018年   2007篇
  2017年   1745篇
  2016年   1846篇
  2015年   2681篇
  2014年   3362篇
  2013年   3022篇
  2012年   4788篇
  2011年   4872篇
  2010年   3132篇
  2009年   2545篇
  2008年   3330篇
  2007年   3171篇
  2006年   2954篇
  2005年   2669篇
  2004年   1943篇
  2003年   1775篇
  2002年   1566篇
  2001年   1264篇
  2000年   1295篇
  1999年   1217篇
  1998年   692篇
  1997年   732篇
  1996年   571篇
  1995年   481篇
  1994年   392篇
  1993年   264篇
  1992年   348篇
  1991年   257篇
  1990年   223篇
  1989年   189篇
  1988年   154篇
  1987年   137篇
  1986年   107篇
  1985年   91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1篇
  1973年   11篇
  1971年   9篇
  196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Zusammenfassung GRUNDLAGEN: Das Ziel dieser Untersuchung war, die Machbarkeit und Wirksamkeit der Fokus-Sanierung via Mini-Thorakotomie zur Therapie einer kavernösen Lungentuberkulose zu prüfen. METHODIK: Der Mini-Thorakotomie-Zugang wurde in 18 Patienten angewendet (Alter, 25–75 Jahre; median, 47,5 Jahre). Die Patienten hatten eine kavernöse Lungentuberkulose oder ein Lungentuberkulom nach tuberkulostatischer Therapie oder waren Patienten, die auf diese Therapie nicht angesprochen haben. 8 Patienten mit chronischer kavernöser Lungentuberkulose und 10 Patienten mit Tuberkulom haben sich der Fokus-Sanierung, Spülung und Faltnaht unterzogen. ERGEBNISSE: Es gab keine operative Mortalität. Alle Patienten waren klinisch saniert, hatten keinen Nachweis für Bakterien im Sputum, im Röntgen hatten die Lungenschatten abgenommen. Die Dauer der Operation betrug 30–120 min (median, 75 min), der intraoperative Blutverlust war 100–200 ml (median, 153 ml). Der postoperative Spitalsaufenthalt betrug 21–42 Tage (median, 30 Tage). Das Follow-up nach 1–4 Jahren (median, 2,5 Jahre) zeigte keine Komplikation und kein Rezidiv der Grunderkrankung. SCHLUSSFOLGERUNGEN: MTFC ist eine sichere und technisch machbare Methode zur Therapie der Lungentuberkulose oder des Tuberkuloms bei Schonung der Lungenfunktion.  相似文献   
92.
The rising incidenc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n western countries, along with the poor prognosis offered by present-day treatment modalities, makes novel therapies for this disease necessary. Oncolytic herpes simplex viruses (HSV) are replication-competent viruses that are highly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a wide variety of experimental models of human malignancies. This study seek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oncolytic herpes viruses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HCC cell lines. Sixteen commercially available human HCC cell lines were studied. G207 is an attenuated, replication-competent, oncolytic HSV engineered to selectively replicate within cancer cells. Cell lines were tested for viral sensitivity to G207 and their ability to support viral replication using standard cytotoxicity and viral replication assays. Eleven of 16 cell lines were moderately to highly sensitive to G207 viral oncolysis. HCC cell lines additionally demonstrated the ability to support viral replication in vitro with as high as 800-fold amplification of the administered viral dose observed. G207 is cytotoxic to, and efficiently replicates within, HCC cell lines in vitro. From these data, we suggest that oncolytic HSV therapy may have a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HCC, and in vivo studies are warranted. Presented in part at the 2005 American Hepato-Pancreato-Biliary Association Congress, Hollywood, Florida, April 14–17, 2005. Supported by grants R01CA75461 and R01CA72632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and by grant MBC-99366 from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Yuman Fong).  相似文献   
93.
为了探讨增产菊胺酯引起小鼠精了生成障碍的可能机理,本文研究了增产菊胺酯对雄性小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睾酮(T)的影响。小鼠经口染毒,隔天一次,连续10次,第35天处死。检验因清FSH、LH没有明显变化,而睾丸组织睾酮含量出现剂理依赖性降低,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增产菊胺酯不影响FSH、LH,而影响T的合成和分泌。这可能是增产菊胺酯对小鼠精  相似文献   
94.
多发性肌炎的动物模型及雷公藤多甙对其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寻找一种多发性肌炎的良好动物模型及其有效的治疗药物。  方法 给动物注射同种大鼠的肌匀浆 ,观察其活动状态 ;通过肌肉组织染色及ELISA法 ,研究肌肉的病理学变化 ,同时给动物喂服雷公藤多甙观察药物疗效。  结果 部分动物表现肌无力和肌萎缩 ,大多数肌肉组织学检查示肌纤维炎性变 ;免疫组化检查可见肌膜、肌内膜和肌束膜中有IgG沉积。动物服雷公藤多甙后肌肉病变明显减轻 ,其疗效与强的松相似。  结论 用同种大鼠肌匀浆免疫动物可诱导出多发性肌炎的动物模型 ;雷公藤多甙能有效地治疗多发性肌炎。  相似文献   
95.
近3年来,用制备的胎骨充填良性骨肿瘤及病样病变术后骨缺损,经观察10例效果良好。胎骨因其自身组织学和生理学特点,具有抗原性小、诱导成骨活性高,利于“爬行各代”等优点。而且来源丰富、采制简单、储存容易、费用低度,是一种良好的植骨材料,特别适于儿童及年老体弱患者自身取骨困难的骨缺损植骨需要。但其为异体骨,有一定免疫原性,抗支撑强度略差,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消除免疫原性、配合使用内、外固定等措施。  相似文献   
96.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抗呆Ⅰ号对小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表达bcl-2和bax动态变化的影响,探讨其与缺血性神经元的联系.结果发现:前脑缺血再灌注3~7 d bcl-2表达呈强阳性.再灌注7~10 d bax表达呈强阳性.用药组bcl-2和bax的表达较模型组均减弱.而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bcl-2和bax的表达.且星形胶质细胞表达bcl-2和bax的强弱与神经细胞的存亡有关.本实验提示:前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表达bcl-2和bax呈动态变化,抗呆Ⅰ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7.
为了评价冠状动脉旁路术 (CABG)术前左室射血分数 (LVEF)及左室短缩分数 (LVFS)对术后室性心律失常 (VA)预测的准确性 ,采用术前及术后 2周心脏彩超EF、FS值 (面积长轴法 )、心室晚电位 (VLP)、心肌酶、持续心电监测的方法 ,对我院 1 5 0例行CABG术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1 )术前心肌梗死 (MI)、室壁瘤、VA及VLP阳性患者EF、FS值明显减低 ;2 )术前左心功能不全 (LVD)患者术后EF、FS值明显改善 ;3 )术前LVD、VA、VLP阳性及室壁瘤患者术后VA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提示 :1 )面积长轴法EF、FS值是反映左心功能的敏感指标 ;2 )术前LVD患者术后短期左心功能明显好转 ,获益最大 ;3 )非LVD患者术后因心肌顿抑导致近期心功能暂时下降 ;4 )EF≤ 4 0 %和(或 )FS≤ 2 4 %是预测术后VA的独立指标 ,FS较EF更能准确地反映心脏收缩功能 ;5 )LVD、VLP、室壁瘤等综合指标分析有助于提高对术后VA预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8.
肥胖患者胰升糖素水平变化及其对空腹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胰升糖素的变化特点及其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 82例患者根据体重指数分为 3组 :A组 (BMI <2 4,n =2 3 )、B组 (2 4≤BMI <2 7,n =2 7)、C组 (BMI≥ 2 7,n =3 2 ) ,分别测定胰升糖素、胰岛素、空腹血糖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与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3组胰升糖素分别为 (15 6.3± 5 8.6)、(186.7± 67.5 )、(2 2 2 .2± 88.4)ng·L-1,C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3组胰岛素分别为 (15 .4± 4.7)mIU·L-1、(2 0 .6± 9.6)mIU·L-1、(2 2 .3± 10 .6)mIU·L-1,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P <0 .0 1) ;B、C两组胰升糖素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结论 肥胖患者胰岛素、胰升糖素一致性增高 ,胰升糖素的增高是空腹血糖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
100.
房间隔入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3具尸体的房间隔的大小、构成及周围重要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提出房间隔切开时的正确方向、安全长度及可能发生的危险。结合466例临床应用,讨论了避免切口合并症发生及发生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