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1篇
肿瘤学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抗-HBs阳性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研究表明抗-HBS的出现并不标志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停止。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既能保持常规PCR的特异性又能提高检测灵敏度,因而受到关注。 一、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2.
本文采用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中高度保守的5′端非编码区的两对引物,建立了检测 HCV 核酸(HCV-RNA)的巢式(两步法)多聚酶链反应(PCR),对其中标本 RNA的提取、互补 DNA(cDNA)合成时引物的浓度、PCR 的反应体积以及 PCR 时温度循环程序等进行了优化选择。用该法检测了67例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发现52例(78%)为HCV-RNA 阳性。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阴性的27例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16例(59%)HCV-RNA 阳性。这些结果再次证实 HCV 感染是非甲非乙型肝炎的重要病因,并提示仅检测抗-HCV 可能会低估 HCV 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83.
原发性粘膜相关淋巴瘤临床少见,以发热、腹痛为主要表现者更属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女性,15岁,因腹痛1年,不规则发热5个月入院。患者8月起常感上腹部隐痛,7个月后出现畏寒、发热,体温在38.0~39.0℃,常伴脐周痛,时有绞痛,大便正常,  相似文献   
84.
不同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树突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对树突状细胞 (dentriticcells,DC)增殖产量的影响。方法 :取肝素抗凝血 ,分别用羟乙基淀粉 (hydroxyethy1starch ,HES)离心沉淀法、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 ,直接进行贴壁计数及DC的诱导培养。结果 :HES离心沉淀法、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其贴壁细胞经FACS检测 ,CD1 4 细胞分别占贴壁总数的 6 5 0 6 %、6 3 80 % ,每 4 0ml外周血扩增的DC产量分别为 (0 .88~ 3.1 7)× 1 0 6和 (0 .79~ 3.0 2 )× 1 0 6。结论 :羟乙基淀粉法分离的PBMC更适用于DC的诱导培养。  相似文献   
85.
G1钾离子通道在胰腺癌和胰腺癌细胞株中过表达,且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86.
黄祖瑚 《江苏医药》2004,30(6):401-402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疾病谱发生着改变,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呼吸系统、代谢系统疾病居于死因顺位的前列,发达国家如此,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如此。那么,对于多少年来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传染病的危害现在该作何评价呢?我们认为,如果说人类以往的历史是一部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今后则仍将续写这部历史。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人1:7的增长和国际间人员流动的增多、国际贸易活动的增加、人类在开发自然界过程中与新的病媒生物的接触、环境和气候变化对病媒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影响以及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相对滞后,都使一些已有的传染病难以控制,而新的传染病又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中去糖基化对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在MHBs核酸疫苗(pSW3891/MHBs/adr)基础上,通过PCR扩增基因修饰法,使MHBs上编码第4、59、146位氨基酸密码子基因由AAT/AAC突变为CAG,从而使AAT/AAC编码的天冬酰胺Asn(N)突变为CAG编码的谷氨酰胺Gln(Q),使得N-糖基化位点NXS、NXT突变为QXS、QXT.构建3株去糖基化核酸疫苗(dG1,去除Asn4处糖基化位点,位于preS2上;dG23,去除Asn59、Asn146处糖基化位点,均位于HBs上;dG123,去除Asn4、Asn59及Asn146位糖基化位点).脂质体法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观察它们在293T细胞中瞬时表达的差异;肌肉注射法免疫BALB/c小鼠,观察MHBs去糖基化对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adr、dG23转染293T细胞后,在细胞内及上清液中均检测到HBsAg;dG1、dG123转染293T细胞后,在细胞内检测到HBsAg,但是上清液中未测到.adr、dG1及dG23免疫BALB/c小鼠后均产生抗-HBs抗体,最高滴度均达到1∶102 400;dG123几乎无抗体反应(<1∶200).结论:Asn4去糖基化导致MHBs向细胞外的分泌障碍,但是对小鼠抗-HBs的产生无影响.Asn59、Asn146两处同时去糖基化对MHBs的分泌和小鼠抗-HBs的产生影响轻微.Asn4、Asn59及Asn 146三处同时去糖基化明显影响MHBs的分泌和小鼠抗-HBs的产生.  相似文献   
88.
孔练花  李军  韩亚萍  陈念  黄祖瑚 《江苏医药》2007,33(4):341-343,I0004
目的 观察脂质体介导HBcAg基因转染来源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树突状细胞(DC)的转染效率.方法 用HES离心沉淀法分离人外周血PBMC,经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培养DC,培养第5天以阳离子脂质体为载体将报告基因GFP(DNA:脂质体比例为1:3、1:4、1:5、1:6)及HBcAg基因(DNA:脂质体1:5)导入DC,于72h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率,于48、72、96、120h流式细胞仪检测HBcAg的表达率.将基因转染后的DC 与自体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检测其细胞内γ干扰素(IFN-γ)、IL-4表达水平.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脂质体转染后DC的的形态无明显变化.报告基因GFP与脂质体比例不同,其转染效率有差异,72h的表达率为37.12%(1:3)、48.55%(1:4)、52.13%(1:5)、50.75%(1:6).HBcAg基因转染DC后48、72、96、120h的HBcAg表达率分别为31.58%、55.80%、54.18%、56.99%.转染后DC与自体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淋巴细胞高表达IFN-γ,较少表达IL-4,呈现Th1为优势的免疫应答.结论 应用阳离子脂质体能有效的将HBcAg基因转染到人PBMC来源的DC,转染72h后抗原表达稳定;转染HBcAg基因的DC仍以诱导Th1免疫应答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89.
刘兵团  张国新  郝波  林艳  黄祖瑚 《江苏医药》2007,33(11):1081-1083
目的 检测骨桥蛋白(OPN)在肝癌患者外周血和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OPN作为肝癌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4例肝癌和14例癌旁组织中OPN的表达;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51例肝癌患者的外周血OPN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肝癌组织中OPN的阳性表达率(73.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21.4%)(P<0.05).(2)肝癌患者血浆中OPN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和肝包膜浸润等病理特征有明显相关(P<0.05).(3)肝癌患者血浆OP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对肝癌检测的敏感性为90.2%,特异性为90.6%.结论 OPN在肝癌组织中呈过度表达.血浆OPN可以是肝癌诊断的一种较为特异的标志物,其表达水平与肝癌的淋巴结转移、血管及肝包膜浸润等多项临床病理特征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0.
人宫颈癌癌基因(HCCR)是在宫颈癌中发现的一个新的癌基因,在人类大多数肿瘤中有表达。研究表明,HCCR可能是肝癌、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潜在标志物,现介绍HCCR的生物学特点以及在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