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3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黄永志  邓杰  任菊琴 《华西医学》2009,(5):1209-1210
目的:探讨高龄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内皮功能状态。方法:对从2007年11月到2008年10月的66例年龄在80岁或以上的左眼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中央角膜厚度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参数包括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平均面积,最大细胞面积和最小细胞面积,内皮细胞变异系数,面积标准差,六角形细胞比例及角膜中央厚度。结果: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为(2720.3±324.6)个/mm2,平均细胞面积为(375.4±70.3)μm2,最大细胞面积(922.1±243.5)μm2,最小细胞面积(131.2±40.2)μm2,面积标准差(143.5±34.8)μm2,细胞变异系数(38.0±7.3)%,六角形细胞比例(52.8±10.1)%。中央角膜厚度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之间无相关性。结论:高龄人白内障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高,角膜功能基本正常,是保持角膜透明的基础,为眼内手术或治疗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42.
黄永志  孟丹  邓杰 《国际眼科杂志》2009,9(9):1833-1834
目的:评价B型超声波探查对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4眼由外伤(头部车祸伤或跌倒头部着地伤)导致的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B型超声波扫查的声像特征。结果:超声探查发现4例患者球后脂肪垫内见B型超声声像图为眼上静脉为圆形或椭圆形回声区,内界为弱或无回声,边界清晰。眼眶压迫试验为阳性,如果压迫试验用的压力大时,无回声区将消失,眼眶肌肉回声有增粗。结论:B型超声波探查特征性声像图结合患者头部外伤,眼球充血,球结膜及结膜下血管怒张,呈深红色,眼底视网膜静脉血管扩张、眼球突出、复视等典型临床表现,对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提供临床有用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3.
囊外摘出与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比较白内障囊外摘出术(ECCE)与超声乳化术(Phaco)对角膜内皮的损伤.方法118例(121眼)老年性白内障分两组囊外摘出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测量术前、术后2天及3月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百分率、中央角膜厚度等指标.结果术后3月平均细胞丢失率ECCE组为(12.6±9.6)%,Phaco组为(15.4±9.7)%,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和六边形细胞百分率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早期角膜厚度增加与内皮细胞损失率无相关性.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不大于囊外摘出术;结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学指标能更准确的反映出内皮的损伤;术后早期的角膜厚度增加程度不能作为评价内皮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驻马店市生活饮用水自备井水的卫生状况,研究引起细菌污染的因素,提出水体消毒与改水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及抽检水样的方法,检测自备井水消毒前后的水质情况,进行细菌检测。结果 2002-2007年自备井水细菌总数合格率为76.98%,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为49.6%。结论驻马店市生活饮用水自备井水的卫生状况较差,应加强水消毒管理,保证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45.
目的通过比较白内障患者与正常人用两种方法测量的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值,观察IOL Master和接触式A型超声测量是否存在差别及其关联程度。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2月期间行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及除屈光不正外没有其他眼部病变的志愿者共89例。分别用IOL Maste和A型超声测量54例(96只眼)白内障患者和35例(70只眼)正常者的前房深度(ACD)和眼轴长度(AL),应用配对t检验对每组两种方法测得的ACD及AL值进行比较,并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白内障组和正常者组间两种方法测得的差值是否不同。结果白内障组A型超声和IOL Master测得的ACD值分别是(2.83±0.34)、(3.05±0.39)mm,AL值分别是(23.93±2.46)、(24.27±2.5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者组A型超声和IOL Master测得的ACD值分别是(3.16±0.36)、(3.43±0.46)mm,AL值分别是(24.16±1.61)、(24.49±1.6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关系数分别是rACD=0.823(P<0.05)和rAL=0.995(P<0.05)。白内障组和正常者组两种方法测得的ACD差值分别是(0.23±0.23)、(0.28±0.30)mm;AL差值分别是(0.34±0.27)、(0.33±0.15)mm;两组间ACD和AL差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43,0.742)。结论不论是白内障组还是正常者组,用IOL Master测得的ACD及AL值均比A型超声测得的相应值高,但是两种方法测得的值高度相关。白内障组和正常者组用两种方法测得的差值相比无差别;在可测到ACD及AL值的情况下,两种测量方法的差值均不受晶状体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目的:检测藏族白内障患者术前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为白内障手术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非接触式Topcon SP3000p的角膜内皮细胞分析仪对从2010年11月到2011年4月的44例藏族患者的左眼白内障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进行分析.分析参数包括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平均面积、最大面积和最小面积,变异系数,面积标准差以及细胞面积的大小的多形态进行分析,结果:44例藏族白内障患者来自西藏的拉萨、日喀则、昌都、阿里地区和四川甘孜、阿坝地区,术前的角膜内皮细胞最高为3449个/mm2,最低密度为1409.6个/mm2,平均密度为(2340.66±436.20)个/mm2.六角细胞比率最大值是64.0%,最小的为0.00%.,平均六角细胞为(40.48±13.66)%;平均面积(444.05±94.36)μm2,最小面积(116.79±53.36)μm2,最大面积(1055.53±32.75)μm2,面积标准差(204.44±75.95)μm2,细胞变异系数(46.91±18.91)%;内皮细胞的多形性态以细胞面积的大小所占百分比采表述,主要细胞大小分布在200~600之间,其中200~为19.93%,300~为22.47%,400~为18.73%,500~为12.68%为主要细胞形态.结论:藏族人白内障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高,角膜功能基本正常,为眼内手术或治疗提供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甲状腺腺瘤(thyroid adenoma,TA)的螺旋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0例甲状腺腺瘤的CT表现.结果 120例甲状腺腺瘤中,男12例,女108例.平均年龄38.5岁.病灶单发84例,多发36例,病灶均呈圆形或类圆形,CT平扫呈均匀低密度,边缘光滑境界清楚88例,伴囊变或坏死内见更低密度32例.肿瘤内钙化32例.增强CT扫描呈轻度强化,包膜完整,囊变或坏死呈更低密度无强化.结论 甲状腺腺瘤CT表现多较典型,多数能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百色地区羌虫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羌虫病患者138例,按照1∶3比例选取对照调查羌虫病的危险因素。即调查每一个病例的同时,调查3个职业、性别、年龄相同的健康者作为对照,评价影响该地区羌虫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农民为易感人群,患者发热100.00%,头痛81.16%,皮疹69.57%,特异性焦痂65.94%,寒战58.70%,结膜充血49.28%,淋巴结肿大47.10%。外出、野外劳作与居住环境,玉米地劳动(OR=1.109,95%CI1.075~1.146)、红薯地劳动(OR=1.860,95%CI1.721~2.027)为危险因素。洗澡(OR=1.769,95%CI 1.420~2.115)、换衣服(OR=6.447,95%CI1.826~22.769)、扎紧袖口和裤脚口(OR=1.863,95%CI1.709~2.051)是主要的防护因素。结论玉米地和红薯地劳动是羌虫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洗澡、换衣服、扎紧袖口和裤脚口是其主要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9.
患者 ,男 ,3 7岁。 2年前车祸 ,曾昏迷 3天 ,致头部及左眼外伤。于 2 0 0 1年 11月 9日来我院门诊就诊。主诉眼部反复不适、红、痛 ,视力差 2年 ,多方治疗无效。常规检查 :视力 :左眼光感 ,右眼 1.5 ;左眼眼睑中度水肿 ,结膜混合性充血 ( ) ,角膜欠透明 ,角膜大泡形成 ,内皮水肿 ,眼底不能看清 ,眼压13 m m Hg。曾作颅内χ线、CT检查 ,发现头部血肿 ,未发现眼内异物。超声生物显微镜 (ultrasound biomicroscopic,U BM)探测 :我院眼科采用德国 Zeiss公司生产的 UBM P40型超声生物显微镜 ,探头频率 5 0 m Hz,探查深度 4~ 5 m m,观察范围…  相似文献   
50.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ersistent hyperplastie primary vitreous,PHPV)系胚胎期原始玻璃体未消的而继续增生所致的一种比较少见的眼玻璃体发育异常。我院自2001年6月至2004年2月发现4例5眼,认为B超检查有其较特征性的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