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目的 总结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残留或复发转移灶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的颈部残留转移灶48例(其中单侧39例,双侧9例),复发转移灶30例.男56例,女22例,年龄28~65岁,中位年龄41岁.27例患者皮肤受侵.术前影像学评估17例患者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难以分离保留,后行颈动脉球囊阻断实验证实其中15例大脑动脉环开放得以代偿,2例代偿不良.颈部肿块扩大切除21例,单侧颈清扫术49例,双侧颈清扫术8例.切除颈内动脉5例,分离切除肿块并保留颈内动脉10例,2例保留颈内动脉但颈动脉壁上有残留肿块.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皮肤缺损15例,带蒂斜方肌皮瓣修复3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9例.63例术后未行放疗,另13例显微镜下基底见癌细胞和2例颈动脉壁肉眼残留肿块者,术后放疗45 ~50 Gy.结果 随访5~ 20年,5例失访.Kaplan-Meier法计算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6.2%和28.3%.27例行颈部皮肤一期修复者,26例痊愈,1例肩部伤口延迟愈合;51例颈部未予修复者中,45例伤口一期愈合,6例延迟愈合.颈清扫结果为Ⅰ区6例(10.5%),Ⅱ区35例次(61.4%),Ⅲ区6例次(10.5%),Ⅳ区1例(1.8%),V区16例次(28.1%).结论 切除鼻咽癌放疗后残留病灶术前需行颈动脉球囊阻断实验,以评估大脑动脉环的开放和代偿状况;颈部残留或复发的病灶主要分布在Ⅱ、Ⅲ、VA区,故颈清扫应以清除Ⅱ、Ⅲ、VA区淋巴组织为主;胸大肌肌皮瓣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放射性颈部皮肤缺损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32.
应用颏下皮瓣修复下咽癌术后缺损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颏下皮瓣修复下咽癌术后缺损和喉功能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颏下皮瓣修复下咽癌术后缺损及喉功能重建术16例。结果术后16例皮瓣全部成活。病人吞咽及发音功能恢复良好,11例病人拔除气管套管,5例未拔管。随访1~4.5年,2例术后同侧颈部淋巴结复发,1例术后对侧颈部淋巴结复发,1例术后1年肝转移死亡;无下咽局部复发者。结论颏下皮瓣具有位置邻近、厚薄适宜、柔软、成活率高等优点,是适宜的下咽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33.
保留耳大神经及枕小神经的功能性颈廓清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在颈廓清术中保留耳大神经及枕小神经对病人术后耳廓及面颈部皮肤感觉功能及颈淋巴结复发转移癌的影响。方法将60例已确诊为头颈部恶性肿瘤需切除原发灶加功能性颈廓清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保留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组(A组),与不保留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组(B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术后A组病人主诉耳颞部麻木感明显低于B组(P<0.01),对温觉和痛觉敏感性明显高于B组(P<0.01),术后淋巴结再发转移癌A组为15.6%,B组为17.9%,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颈淋巴结廓清术中,保留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可以保护病人的耳颞部皮肤感觉,减少麻木不适感,并不增加淋巴结转移癌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34.
耳后皮瓣在眼险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一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耳后皮瓣在眼睑恶性肿瘤切除后所致眼睑及周围组织缺损一期修复的临床应用。方法 本组 8例眼睑恶性肿瘤切除后所致眼睑及周围组织缺损 ,用带血管蒂耳后皮瓣一期修复 (缺损大小 2 5mm× 2 5mm~ 6 5mm× 6 0mm)。结果  1例皮瓣表皮坏死。所有病例均取得较好外观 ,均保存视力。1例失访 ,7例获得随访。 1例死于局部复发。结论 耳后皮瓣具有血供可靠 ,供瓣区隐蔽 ,厚薄适中 ,操作方便等优点 ,术后形态恢复较满意 ,是修复眼睑大面积缺损的一个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在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复杂缺损中的应用. 方法: 对采用游离组织瓣同期修复头颈肿瘤术后复杂缺损34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2例出现血管危象,1例皮瓣部分坏死,11例出现早期局部并发症,随访3月-2年,平均17个月,23例术后头颈部外形及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受区和供区均无严重并发症;3例带瘤生存;7例分别死于局部复发、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 结论: 利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瓣,能同时提供足够的组织量及多个创面的覆盖,可修复各种头颈部肿瘤术后的复杂缺损.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软腭癌切除术后软腭缺损一期修复的方法。方法:本组28例软腭癌切除术后软腭部分或全部缺损,用不同皮瓣一期修复。结果:24例皮瓣成活,2例完全坏死,2例皮瓣远端部分裂开。25例获得较好的外形及功能恢复。结论:根据缺损部位及范围大小采用不同的皮瓣对软腭癌术后缺损行一期修复,获得较好效果。颏下皮瓣具有距离近,供瓣区隐蔽,厚薄适中,血供可靠及操作方便等优点,术后形态恢复较满意,是修复软腭缺损的理想选择。处理好皮瓣鼻腔侧创面是修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7.
口腔黏膜白斑和早期口腔癌很少侵犯深层组织,切除肿瘤后所产生的黏膜缺损不必用太多的组织量加以修补,通常将其创缘直接拉拢缝合,或在缺损区植皮即可愈合。但拉拢缝合和植皮愈合不良会产生瘢痕收缩而影响口腔器官的功能。为了减少修复区瘢痕收缩造成口腔器官功能受损,我们利用脱细胞的异体真皮基质黏膜组织补片(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修复36例口腔黏膜缺损,收到良好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38.
喉大部分切除--Pearson言语重建手术3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34例中晚期喉癌及下咽癌的Pearson发音重建手术经验。方法34例喉鳞癌及下咽癌病人中,喉癌外侵梨状窝12例,梨状窝癌侵犯喉22例。根据UICC与AJCC2002统一的TNM分类标准喉癌T3N03例,T3N12例,T4N02例,T4N15例;下咽癌T3N08例,T3N13例;T4N05例,T4N16例。所有病人均采用喉大部分切除—Pearson发音重建,且在同期行颈廓清术。术后放疗25例,剂量55~65Gy。结果术后发音成功者29例,占85.3%(29/34);术后声音小、音时短者2例;黏膜管闭塞且无法发音者3例。进食无呛咳、术后20d内拔除鼻饲管者25例,1~3个月后拔鼻饲管者8例,重度误吸1例(保留鼻饲管达1年);咽瘘3例。随访3年以上,淋巴结再转移率35.3%(12/34);术后残喉复发2例,3年残喉复发率5.9%(2/34)。死亡10例,3年生存率70.6%(24/34)。结论喉大部分切除加发音重建,黏膜管内径4~5mm比较适合,无误吸,发音好。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腮腺多发沃辛瘤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26例腮腺多发沃辛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影响复发的因素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进而讨论该病适宜的治疗方式。结果 26例腮腺多发沃辛瘤患者男女患病比率为2.25∶1,发病年龄45~81岁。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诊断准确率为84.4%。其中2例保守治疗,1例放弃手术,余23例患者计29侧腮腺接受手术治疗。5例患者计6侧腮腺术后复发。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症状持续时间、肿瘤数目、直径、位置、伴发其他肿瘤、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吸烟情况对肿瘤复发的影响,手术方式是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腮腺多发沃辛瘤发病具有自身特点,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该病的常规检查,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