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09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231.
p53,c-myc,nm23癌基因蛋白在喉复发癌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p53,c-myc,nm23癌基因蛋白的表达与喉癌复发的关系,对预后作出估计。方法:回顾分析喉癌手术标本574例,术后随访3年,确诊术后复发56例。正常喉对照标本39例。标本制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芯片标本进行染色。结果:p53,nm23、c-myc在喉癌组织中有表达,其阳性率各有不同,其中c-myc在喉癌复发组的表达明显增强,与未复发组的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而nm23在喉癌复发组的表达明显减弱,与未复发组的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53在喉癌复发组与复发组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myc的表达与喉癌复呈正相关,nm23癌基因蛋白的表达与喉癌复发呈负相关。结论:c-myc,nm23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可作为预测喉癌术后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232.
目的:报导— Van der Hoeve综合征家系并进行听力学检测。方法:对家系进行纯音测听、摄全身骨骼X线片,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基因连锁分析。结果:家系4代24人,听力下降4例7耳,其中传导性聋3例5耳,混合性聋1例2耳。听力下降发生年龄最小5岁,随年龄增加,骨导听力逐渐下降,听力损失加重,出现混合性聋。其中有蓝色巩膜、骨折、传导性聋3人,蓝色巩膜、传导性聋3人,仅有蓝色巩膜1人。骨折幼年发病,多发生在四肢管状骨及锁骨,1例后遗畸形。结论:家系疾病连续多代遗传,符合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且外显率较高,属综合征性遗传性聋。  相似文献   
233.
目的 通过对颅底病变手术处理与缺损修复的疗效分析 ,总结其病变类型、部位、特点及其手术处理与修复的方法 ,为临床提供有益经验。方法 对 1982年 2月至 2 0 0 2年 12月在我科住院手术的颅底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 30例颅底病变患者中 ,男 2 6 5例 (6 1 6 % ) ,女 16 5例(38 4 % ) ;患者平均年龄 36 1岁 (2 5~ 76 0岁 ) ;左侧颅底病变 173例 (4 0 2 % ) ,右侧 178例(4 1 4 % ) ,累及颅底中部和两侧者 79例 (18 4 % ) ;累及前颅底 116例 (2 7 0 % ) ,中间颅底 5 7例(13 3% ) ,侧、后颅底 174例 (4 0 5 % ) ,有 83例 (19 5 % )累及颅底 2个或 2个以上的区域。 4 30例病变中肿瘤 2 83例 (6 5 8% ) ,外伤 76例 (17 7% ) ,先天性病变 4 2例 (9 8% ) ,感染性病变 18例(4 2 % ) ,原因不明 11例 (2 6 % )。 2 83例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 15 4例 (35 8% ) ,恶性 12 9例(30 0 % )。全部病变均经手术处理 ,其中 2次手术 4 3例 ,3次手术 5例 ,4次手术 4例 ,5次手术 1例 ,6次手术 3例 ,共行手术 5 14例次。行颅底骨缺损修复 95例 (2 2 1% ) ,行脑膜修补 117例 (2 7 2 % ) ;发生术后并发症 2 7例 (6 3% )。 2例因病变累及颈内动脉 ,手术时血管破裂 ,行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结扎后引起脑疝而死亡 ,无术  相似文献   
234.
目的 使用听觉和言语问卷分级的方法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分析康复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人工耳蜗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问卷评估方法。方法 对97例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家长和康复教师进行调查随访。根据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对患者的听觉感知能力和言语产生能力进行分级评估。CAP共分1-8级,SIR共分1-5级。用组内单因素秩和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P和SIR分级结果与植入电极类型、植入年龄、病因、病程、术前助听器使用情况、植入深度、植入时间、康复模式、家庭经济状况等9个因素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植入体型号(P=0.0439)、植入时间长短(P=0.0001)、康复模式(P=0.0460)、家庭经济状况(P=0.0140)与CAP有关;植入时间长短(P=0.0001)、康复模式(P=0.0271)与SIR有关。植入年龄、病因、病程、植入深度以及术前助听器的佩戴与CAP和SIR均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植入时间长短和家庭经济状况与CAP显著相关;植入时间长短与SIR显著相关。结论植入时间越长,人工耳蜗对患者听觉言语发展的效果越明显。康复模式与手段对人工耳蜗植入后患者的言语和康复能  相似文献   
235.
目的使用听觉和言语问卷分级的方法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分析康复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人工耳蜗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问卷评估方法。方法对97例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家长和康复教师进行调查随访。根据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对患者的听觉感知能力和言语产生能力进行分级评估。CAP共分1—8级,SIR共分1—5级。用组内单因素秩和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P和SIR分级结果与植入电极类型、植入年龄、病因、病程、术前助听器使用情况、植入深度、植入时间、康复模式、家庭经济状况等9个因素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植人体型号(P=0.0439)、植入时间长短(P=0.0001)、康复模式(P=0.0460)、家庭经济状况(P=0.0140)与CAP有关;植入时间长短(P=0.0001)、康复模式(P=0.0271)与SIR有关。植入年龄、病因、病程、植入深度以及术前助听器的佩戴与CAP和SIR均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植入时间长短和家庭经济状况与CAP显著相关:植入时间长短与SIR显著相关。结论植入时间越长,人工耳蜗对患者听觉言语发展的效果越明显。康复模式与手段对人工耳蜗植入后患者的言语和康复能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6.
探讨细胞外基质成分-纤维粘连蛋和层粘连蛋白在中耳积液时中耳粘膜增生中的作用。方法 在内窥镜引导下30只豚鼠行双侧咽鼓管管内烧灼,造成实验性中耳积液动物模型以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法行中耳粘膜中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的检测。  相似文献   
237.
目的为了提高耳廓血管瘤的疗效,防止复发,选用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耳廓血管瘤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12例中8例经剥脱术治疗,全部获得治愈,其中7例是经其它方法治疗复发的病例;3例经一般处理病变得到控制;1例因耳廓溃烂、软骨感染、坏死,做了全耳廓切除。在行耳廓血管瘤剥脱手术的8例中有1例在分离结扎腮腺区血管时误伤面神经颈面干,术中行神经断端缝合,半年后面瘫基本消失。8例行剥脱术治疗耳廓血管瘤的患者经8个月至4年随访,除1例可见局限性血管隆起外,未见复发。结论耳廓剥脱术治疗耳廓血管瘤可获根治,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38.
目的 应用基因诊断的方法 调查内蒙古赤峰市特教学校耳聋患者的分子学病因,着重进行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序列突变分析.方法 调查对象来自赤峰市特教学校耳聋患者134例,对照组为中国北方听力正常者75例.所有受检患者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进行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测序,对发现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突变的患者行详细的病史调查、家系分析及线粒体全序列测序.结果 134例耳聋患者中检测到2例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7 444G2>A突变,该2例患者线粒体全序列测序均显示独特的多态性,但所有位点对应的氨基酸在进化上不保守.其中1例携带7 444G>A突变的患者同时携带SLC26A4基因IVS7-2A>G纯合突变,颞骨CT显示为前庭水管扩大.对照组中未发现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突变者.结论 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在内蒙古赤峰地区散发耳聋人群中突变比例不高,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突变并非赤峰地区聋哑人群的主要致病病因.  相似文献   
239.
【病例】男,49岁。1996年12月出现头晕、嗜睡,每天睡眠10小时以上。1997年2月出现左眼发胀、异物感、疼痛,初诊为左眼麦粒肿。同年3月在某医院又疑为左眼青光眼,予对症治疗。此期同时出现左耳鸣及听力下降,中药治疗2个月,听力有所恢复。同年5月出...  相似文献   
240.
伴有前庭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伴有前庭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2002年1月~2007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的47名(48耳)伴有前庭症状的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回顾分析.结果 47例患者中,女25人(26耳),年龄15~64岁,平均45.7岁;男22人(22耳),年龄14~57岁,平均42.3岁;单耳发病46人(97.9%),双耳同时发病1人(2.1%),其中左耳23耳(47.9%),右耳25耳(52.1%);中重度聋6耳(12.5%),重度聋22耳(45.8%),极度聋20耳(41.7%);听力曲线低频下降型5耳(10.4%),平坦型10耳(占20.8%),高频F降型33耳(68.8%);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治愈3耳(6.3%),显效5耳(10.4%),有效11耳(22.9%),无效29耳(60.4%).结论 伴有前庭症状的突聋患者听力损失严重,常规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其治疗方法 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