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了解网络教学期间高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方法以中医药相关专业为例,于2020年3月13日—2020年3月27日对全国30所高校中医药专业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网络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均得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由线下转为线上。结论网络教学有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但还需要教师通过优秀的课堂内容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兴趣,通过作业或测试等任务驱动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加以适当引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研究推拿五法对深静脉血栓模型大鼠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探究推拿手法的安全应用.方法 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点法组、拨法组、揉法组、推法组、牵拉法组,通过不完全结扎法制作深静脉血栓模型.造模后第2天开始进行推拿手法干预(1次/d),点法组、揉法组、拨法组、推法组运用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分别定性模拟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从炎症反应的角度探索拨法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影响。方法 采用推拿手法模拟仪定性、定量模拟拨法,对CCI大鼠进行干预,通过光热耐痛阈观察大鼠行为学的改善情况,通过免疫组化观察大鼠脊髓中IL-6及SOCS3表达的变化。结果 造模7d后,模型组大鼠光热耐痛阈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模型组大鼠脊髓中IL-6及SOCS3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拨法组用拨法治疗20次后,大鼠光热耐痛阈结果与同期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且逐渐趋向于正常水平,大鼠脊髓中IL-6的表达较同期模型组有显著降低(P<0.01),脊髓中SOCS3的表达较同期模型组有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 拨法可一定程度上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痛觉和温度觉,同时可抑制大鼠体内促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超微病理学的角度探索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Sciatic nerve injury,SNI)大鼠神经形态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推拿手法模拟仪定性、定量模拟手法,对SNI模型大鼠进行干预,通过斜板试验和光热耐痛阈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善情况,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并分析坐骨神经损伤局部轴索、髓鞘、雪旺细胞等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推拿治疗20次后,大鼠的斜板试验与光热耐痛阈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达到或接近正常组水平。正常组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致密均匀,结构完整,形态规则,轴索无萎缩及肿胀,雪旺细胞丰富、正常;模型组髓鞘结构模糊、松散,出现空泡状变性,轴索萎缩或消失,偶见残存的线粒体,雪旺细胞线粒体空泡化,细胞趋于坏死;推拿治疗组髓鞘结构大多数趋完整态,空泡状缺损减少;轴索无明显肿胀,雪旺细胞部分空泡化或线粒体水肿。推拿治疗组有髓神经的髓鞘厚度和轴突直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明显恢复,且逐渐接近正常组水平。结论 推拿可明显促进SNI大鼠坐骨神经纤维髓鞘的再生,轴索的恢复,减轻雪旺细胞胞质和线粒体的水肿,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超微结构的修复和再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不同时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模型大鼠进行超声弹性成像,分析推拿五法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点法组、拨法组、揉法组、推法组、牵拉法组,通过不完全结扎法制作DVT模型。造模第2天后开始进行推拿手法干预(每日1次),分别于干预3、10、28 d后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弹性成像评分,同时计算血栓的应变率比值,并将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超声弹性评分结果显示:干预3 d后,与模型组比较,点法组、拨法组、揉法组、推法组、牵拉法组弹性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 d后,与模型组比较,点法组、拨法组、揉法组、推法组、牵拉法组弹性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8 d后,与模型组比较,点法组、拨法组、揉法组、推法组弹性评分显著降低(P0.01),牵拉法组弹性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应变率比值结果显示:干预3 d后,与模型组比较,点法组、牵拉法组应变率比值明显降低(P0.05),推法组应变率比值显著降低(P0.01),拨法组、揉法组应变率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 d后,与模型组比较,点法组、拨法组、揉法组、推法组、牵拉法组应变率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8 d后,与模型组比较,点法组、拨法组、揉法组、推法组应变率比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栓形成急性期推拿手法的运用有加重血栓形成的风险,急性期后推拿手法的干预可有效降低血栓的硬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运动功能及脊髓腹角、损伤点处层黏连蛋白(L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推拿组,造模采用坐骨神经损伤模型,以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进行手法干预,观察各组大鼠斜板实验评分及L3~5节段脊髓和患侧坐骨神经处LN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7天后,模型组大鼠的斜板实验评分与同期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LN在脊髓腹角和坐骨神经处的表达与同期正常组相比升高(P0.05);LN在正常组、模型组中脊髓腹角的表达量较坐骨神经中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在推拿治疗20次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推拿组斜板实验评分与同期正常组相比有差异(P0.05),推拿组斜板实验评分与同期模型组相比升高(P0.05);同时,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推拿组LN在脊髓腹角和坐骨神经处的表达均高于同期正常组(P0.01),推拿组LN在脊髓腹角和坐骨神经损伤处的表达与同期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LN在正常组、推拿组中脊髓腹角的表达量明显较坐骨神经中的表达高(P0.01)。结论:推拿可以上调周围神经损伤大鼠LN在脊髓腹角和坐骨神经处的表达,加快损伤神经的修复,改善SNI大鼠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行为学、NT-3、TrkC的影响,探讨推拿促进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坐骨神经夹持损伤模型,通过斜板实验、BBB评分观察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推拿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脊髓腹角NT-3、TrkC的表达情况,最后统计比较各组差异。结果: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行为学检测提示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明显降低,在推拿干预后,斜板试验、BBB评分明显升高,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及推拿组NT-3、TrkC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推拿组NT-3表达与模型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推拿组更高。结论:中医推拿可以通过促进NT-3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C的表达,发挥抑制细胞凋亡,促神经元存活的作用,最终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颈椎侧扳法进行客观化描述,为手法操作规律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临床工作20年以上的推拿医生对22名健康志愿者进行颈椎侧扳法操作,应用动态捕捉系统和测力台采集动力学和运动学数据。结果:颈椎侧扳法的侧扳定位角度约34.60°,侧扳极限角度约39.13°,侧扳瞬间角度差约4.51°,扳动时间约0.22 s,角速度约21.15°/s;在侧扳瞬间,施术者足底合力减少了约11.67 kg,受试者足底合力增加了约10.10 kg。结论:动力学和运动学参数为颈椎侧扳法的规范化操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髓鞘修复的角度探讨电针治疗坐骨神经损伤(SNI)的机制。方法选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组。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外,采用坐骨神经夹持损伤法建立SNI大鼠模型。电针组采用电针仪治疗,电流2 m A,频率为5 Hz,疏密波,选取的穴位为伤侧环跳、殷门、阳陵泉和承山。模型对照组造模后,与电针组治疗同时开始束缚大鼠。治疗每天1次,每次10 min,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不干预。用髓鞘染色法观察脊髓及坐骨神经损伤点髓鞘的损伤及修复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MBP)及其抗体的表达量。结果干预20次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白质中髓鞘松散,髓鞘化程度非常低;电针组髓鞘化程度较高,髓鞘、轴突结构完整。模型组及模型对照组血清中MBP、MBP抗体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及模型对照组(P0.05),电针组MBP、MBP抗体表达量与正常组接靠近,稍高于正常组。结论电针可以降低MBP在血清中的表达,从而减少髓鞘、轴突崩解;电针可以降低MBP抗体在血清中的表达,减少大鼠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减少对髓鞘的二次损伤,保护髓鞘,进而促进损伤的坐骨神经修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