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12篇
  免费   1327篇
  国内免费   799篇
耳鼻咽喉   100篇
儿科学   478篇
妇产科学   186篇
基础医学   940篇
口腔科学   232篇
临床医学   3607篇
内科学   1767篇
皮肤病学   160篇
神经病学   665篇
特种医学   8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1356篇
综合类   6857篇
预防医学   2551篇
眼科学   531篇
药学   2794篇
  18篇
中国医学   3003篇
肿瘤学   709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388篇
  2022年   367篇
  2021年   375篇
  2020年   437篇
  2019年   505篇
  2018年   542篇
  2017年   306篇
  2016年   436篇
  2015年   473篇
  2014年   1204篇
  2013年   1066篇
  2012年   1262篇
  2011年   1352篇
  2010年   1259篇
  2009年   1226篇
  2008年   1188篇
  2007年   1338篇
  2006年   1192篇
  2005年   1176篇
  2004年   1103篇
  2003年   994篇
  2002年   820篇
  2001年   859篇
  2000年   831篇
  1999年   749篇
  1998年   633篇
  1997年   649篇
  1996年   619篇
  1995年   535篇
  1994年   441篇
  1993年   374篇
  1992年   347篇
  1991年   279篇
  1990年   241篇
  1989年   196篇
  1988年   132篇
  1987年   121篇
  1986年   88篇
  1985年   109篇
  1984年   66篇
  1983年   75篇
  1982年   73篇
  1981年   66篇
  1980年   38篇
  1979年   34篇
  1978年   21篇
  1964年   17篇
  1963年   15篇
  1957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刘瑾  魏小莹  邵淑华 《中外医疗》2009,28(33):162-162
目的检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分析其意义。方法采用亚甲蓝检测22例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并统计检出率、准确性、假阴性率等。结果检出率为81.8%,SLN假阴性0例,灵敏性100%,准确性100%,假阴性率为0%。结论宫颈癌的前哨淋巴结检测用于指导手术方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2.
目的了解睾丸网腺癌的发病和临床特点,提高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1例睾丸网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睾丸网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结果术前诊断为左睾丸鞘膜积液、左睾丸肿瘤待排,遂行左高位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睾丸网腺癌。免疫组化:AFP(-),PLAP(-),CK(+),CD30(-),CK20(+)。术后CT示肝内多发转移瘤、左肾和左肾上腺转移改变。结论睾丸网腺癌是原发于睾丸网纵膈的恶性肿瘤,极为罕见,其临床表现独特,基本治疗是根治性睾丸切除术辅以根治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放疗和化疗效果欠佳。该病预后差,文献报道5年生存率仅为13%。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两种单静脉入路法和动静脉双入路法治疗PDA各自的优缺点及最佳适应症,为PDA患者选择合理介入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03例PDA患者经三种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其中单静脉入路超声法37例,单静脉入路造影法14例,动静脉双入路法52例。PDA的位置、形态、大小经不同方法观察,单静脉超声法经超声观察,单静脉造影法在PDA内或降主动脉近PDA口外造影观察,动静脉双入路在主动脉弓降部侧位造影观察。选择合适型号的Amplatzer伞经股静脉建立的轨道进行封堵。术后15 min经胸超声及心脏听诊判断有无分流。术前、术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术后3 d、1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大动脉水平有无分流及动脉导管未闭再通。结果103例患者全部一次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操作平均透视时间(10.45±4.35)min,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轻度增高[(33.2±3.11)mmHg]降为正常[(22.03±5.3)mmHg]。术后即刻所有患者心前区双期连续性杂音消失,术后无残余分流,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随访1个月未发生动脉水平分流及动脉导管再通。结论单静脉入路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简化了手术程序,不用或减少造影剂用量,缩短了操作透视时间,手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4.
COPD机械通气病人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机械通气后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的特点。②方法 取32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病人下呼吸道分泌物做痰细菌学培养,同时做药物敏感试验。③结果 32例病人共分离出菌株76株,阳性率71.7%,其中混合感染10例次。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NB)58株,占76.3%;阳性球菌10株,占13.2%;真菌8株,占10.5%。常见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杆菌为主,GNB中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高。④结论 COPD应用机械通气病人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性高。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射频肝肿瘤灭活术对肾脏的影响。方法:22只植有VX2肝肿瘤的新西兰白种兔随机分为2组:A组(治疗组n=15),开腹后对肝肿瘤进行射频治疗,功率为30w,持续3~4 min。B组(对照组n=7),开腹后关腹,不作任何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3、7、14天观察血中尿素氮(BUN)、肌酐(Cr)、尿中红细胞和病理变化。结果:A组术后3天尿素氮升高,肌酐升高,尿中红细胞增多,肾小管上皮发生颗粒样变性。术后7天肌酐恢复正常水平,14天后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B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射频肝肿瘤灭活术对肾脏有影响作用,但是为可逆性暂时性的损害。  相似文献   
7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使患者感到温暖、安全、亲切,从而形成护患之间相互信任,互为亲人般的关系。因此,搞好护理工作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7.
已婚育龄妇女 ,放置宫内节育器 (简称环 ) ,已成为计划生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取环时的难易、疼痛 ,也是带环妇女所关注的问题。为了降低已绝经妇女取环时的难度和未绝经妇女取环时的疼痛 ,近年来 ,我院对 15 3例取环的妇女采用利多卡因加阿托品宫颈注射 ,获得满意扩张宫颈及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预适应锻炼对新兵急进高原后脑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120名新兵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面罩组、运动组和面罩复合运动组。在进入高原前,面罩复合运动组佩带低氧呼吸器小步快走10 min,休息5 min后重复进行,上、下午各进行4次,连续进行7 d;面罩组、运动组分别只佩带低氧呼吸器或单纯运动。在空运进入高原后,比较进高原前、后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系统指标的改变,并对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进行分析。结果使用低氧呼吸器复合小步快走5 min时动脉血氧饱和度可降到(80.5±5.7)%,达到预缺氧的目的。新兵进入3 658 m高原后,对照组、面罩组和运动组的数字跨度、目标追踪测试分值明显下降(P<0.05),而面罩复合运动组无明显改变(P>0.05);各组进藏前、后的简单反应时、数字译码和视觉保留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手敏捷度则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面罩组、运动组和面罩复合运动组的急性高原反应发病率分别为13.3%、20.0%、20.0%、3.3%。结论进入高原前,应用低氧呼吸器辅以适当运动,能改善急进高原人群的即时听觉记忆能力和手部运动的速度及准确性,避免部分脑功能的损害,并使急性高原反应发病率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79.
本人应用按压复位加针灸治疗胸椎后关节错缝12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0.
LHRH-PE40识别结肠癌细胞膜表面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及人白血病细胞系Jurket细胞膜表面蛋白能否识别LHRH-PE40及是否存在竞争性抑制。方法将结肠癌细胞系Lovo及白血病细胞系Jurket制备成细胞膜,利用125I标记的LHRH-PE40与两种细胞膜进行放射性配基分析,与LHRH进行竞争结合分析。结果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的结合竞争符合特异性配基-受体结合、竞争;而白血病细胞系Jurket未见配基-受体特异性结合。其中LHRH-PE40与Lovo细胞的亲和力:Kd=10·6±2·33nmol/L,容量Bmax=345±7·59pmol/mg。结论LHRH是结肠癌免疫治疗的有效靶点,LHRH-PE40对过度表达LHRH受体的结肠癌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而对无LHRH表达的肿瘤无杀伤作用,对于药物的临床应用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