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在相同基本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静脉滴注热毒宁葡萄糖溶液,1次天;对照组静脉滴注利巴韦林葡萄糖溶液,2次/天,3天为1疗程,观察两组退热时间。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2.51±0.47)天短于对照组(3.25±0.72)天,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胃达喜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7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Dyepesia,FD)在儿科并不少见。因小儿胃镜尚未普遍开展 ,故明确诊断有一定困难 ,国内报道较少。我院儿科自1999年1月~2001年1月 ,应用胃达喜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74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122例 ,男68例 ,女54例。年龄5~14岁 ,平均9.6岁。均有上腹部疼痛伴嗳气、饱胀、厌食及便秘等症状。病程1个月~5年6个月。所有病例经胃镜检查显示轻度浅表性胃炎和 (或 )十二指肠球炎 ,排除消化性溃疡及…  相似文献   
14.
<正> 干扰素是一种强有力的抗病毒制剂,已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病毒感染,但大剂量佐治喘憋性肺炎报道不多。我院儿科自1994年1月~1995年12月用α—干扰素佐治喘憋性肺炎5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和分型: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成都会议标准。可分二型:①普通型:喘憋症状较轻,持续时间短。②重型:频发喘憋和呼吸困难,缺氧症状和体征突出或并发心力衰竭者。 1.2 对象选择:选择1994年1月~1995年12月喘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小儿常见,夏秋季节多发。病毒性脑炎发病急,来势凶猛,重者可危及患儿生命或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降低病毒性脑炎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目前,临床上诊断病毒性脑炎主要通过脑脊髓液和生化检查,但是部分患儿脑脊髓液检查常无特殊变化,导致确诊该病较为困难。自2007年以来,笔者通过测定3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髓液新蝶呤浓度,发现其对病毒性脑炎的及时诊断有帮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颅内感染性疾病和以外周感染为基础疾病的热性惊厥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各占一定比例,两者在发病早期易混淆,常与细胞免疫的激活和炎性介质的大量释放有关.新蝶呤(neopterin,NP)主要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合成,是一种细胞免疫激活的标志物.为了解小儿颅内感染及以外周感染为基础疾病的热性惊厥脑脊液(CSF)中NP的变化,自2007年以来,我们观察了3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及8例热性惊厥患儿CSF的NP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以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期间观察两组体温、大便次数及性状,并行大便轮状病毒检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78%(P<0.05);治疗组退热快,大便次数和性状恢复快。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显著,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学龄前患儿艰难梭菌毒素基因分型及患儿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儿科住院的148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留取48 h内粪便,将粪便标本置于-80℃冰箱中,进行艰难梭菌培养,实时荧光定量PCR完成DNA提取及毒素基因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毒素A/B。结果148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培养出24株艰难梭菌,分离率16.21%。发现粪便标本培养阳性及培养阴性患儿近2个月抗生素使用情况、血红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及粪便性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PCR法对24株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检测,tcdA和tcdB均为阳性菌株9株(37.50%),均为阴性3株(12.50%)。tcdA或tcdB阳性有12株(50.00%),其中tcdA^(-)tcdB^(+)菌株9株,tcdA^(+)tcdB^(-)菌株3株。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测得毒素阳性21例,阳性率为87.50%,其中毒素A^(+)B^(-)9例,毒素A^(+)B^(+)6例,毒素A^(-)B^(+)6例。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抗生素过去2个月、白蛋白与粪便性状是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艰难梭菌培养以产毒株tcdA^(-)tcdB^(+)、A^(+)B^(-)为主,艰难梭菌感染与抗生素过去2个月、白蛋白与粪便性状体有关,为艰难梭菌监测、预防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