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3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目的探讨术后镇痛在小儿口腔、咽喉部手术后的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口腔、咽喉部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镇痛组,每组20例。镇痛方法:所有患者于全麻结束前静注负荷量芬太尼1μg/kg,接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泵,镇痛药配制为:芬太尼(6~8)μg·kg-1·d-1,赛格恩0·2mg·kg-1·d-1。PCA每次0·5ml,锁定时间15min。对照组采用肌注镇痛方法,在患儿哭闹剧烈时,肌注哌替啶1mg/kg。记录术后6h、12h、24h、48h各时点患者镇痛、镇静程度评分,记录术后相同时点患者的心率(HR)、血压(BP)、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观察并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皮肤瘙痒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h、12h、24h、48h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对照组48%、50%、52%、54%,镇痛组为85%、87%、93%、91%,两组间各时点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相同时点镇静满意度分别为对照组57%、59%、61%、58%,镇痛组为85%、89%、87%、92%,两组间各时点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SpO2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对照组为30%,镇痛组为8%~1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皮肤瘙痒两组均未见发生;尿潴留发生率相近。结论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小儿口腔、咽喉部手术后是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异丙酚和硫贲妥钠在贲门癌根治术中应用 ,观察围术期IL 8、IL 10、GST的变化。方法贲门癌根治术患者 4 0例 ,分异丙酚 (P组 )和硫贲妥钠 (T组 ) ,麻醉前后抽取静脉血 ,检测血清IL 8、IL 10、GST。结果 术后血清IL 8、IL 10、GST高于麻醉前 ,P组血清IL 8、GST低于T组 ,而IL 10高于T组。结论 异丙酚能调控贲门癌患者围术期IL 8、IL 10的分泌 ,有效抑制GST分泌保护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5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左布比卡因的浓度。方法以罗哌卡因为内标,色谱柱为Hypersil C_(18)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采用0.01 mol·L~(-1)磷酸二氢钾-乙腈(87:13,V:V,pH=3.4),流速2.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40℃。结果标准曲线方程为Y=0.310 1 X+ 0.008 9,r=0.999 7,左布比卡因的质量浓度在0.012 5~2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0.01 mg·L~(-1);方法回收率在96%~105%之间;日间、日内精密度RSD均<5%。结论本方法可用于临床上左布比卡因血药浓度的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硬膜外注射丁丙诺啡用于腹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以及其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丁丙诺啡组)30例,Ⅱ组(吗啡组)30例。于关腹时,Ⅰ组将丁丙诺啡0.0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 l,Ⅱ组将吗啡2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 l,均一次性缓慢注入硬膜外腔。用Prince Hennry评分评价用药后4、8、12、24、36h的疼痛程度;监测用药后相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电图(ECG)变化;同时记录镇痛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镇痛评分均小于2,镇痛满意率为100%。术后镇痛期间呼吸、循环功能均稳定。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Ⅱ组。结论术后硬膜外腔注入丁丙诺啡0.05mg可提供确切的镇痛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和简便可行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微泵持续输注法硬膜外麻醉效果及对肿瘤患者血流动力学、皮质醇的影响。方法 :12 2例ASAⅠ~Ⅱ级拟行上、中腹部手术的肿瘤患者 ,随机分为Ⅰ组 (微泵持续注药组 ) 6 1例和Ⅱ组 (间断注药组 ) 6 1例。 2组患者均选用 10g/L利多卡因和 2 .5g/L丁卡因混合液。硬脊膜外腔穿刺成功置入导管后 ,Ⅰ组微泵持续注药 ,首次量 10ml以 1ml/min速度泵入 ,维持量 0 .1ml/min ;Ⅱ组首次量 10ml,5min内分 2次注入 ,5ml/次 ,维持量每隔 6 0min注入 6ml。观察首次量注入后麻醉起效时间、阻滞范围及注药 10min ,15min ,30min ,6 0min ,75min时平均动脉压 (pMA)、心率 (fH)、中心静脉压 (pCV)、血氧饱和度xO2 及心电图 (ECG)变化 ,以及麻醉 1h、术毕、术毕 2 4h皮质醇含量。结果 :注入首次量后 ,麻醉起效时间Ⅰ组较Ⅱ组长 ,阻滞范围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MAⅠ组首次量注入后 30min内下降速度缓慢、幅度小 ,维持麻醉期各时点稳定。Ⅱ组注首次量药后 30min内和维持麻醉期每次注药后 15minpMA均显著下降 ,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pCV变化与pMA变化相似。Ⅰ、Ⅱ组注药后各时点fH、xO2 、ECG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皮质醇含量 2组麻醉前、术毕、术毕 2 4h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  相似文献   
56.
硬脊膜外腔阻滞间断注药法至今仍是我国较为广泛应用的麻醉方法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硬脊膜外腔微泵持续注药法用于老年肿瘤手术病人 ,观察麻醉效果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以了解硬脊膜外腔持续注药法用于老年肿瘤手术病人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2 2 0例老年肿瘤手术病人 ,其中男12 9例 ,女 91例 ,年龄 6 0~ 70岁。ASAⅠ~Ⅱ级。心电图示心肌缺血 70例。拟行胃癌、左或右半结肠癌、胆囊癌手术。随机将病人分为Ⅰ组 (微泵持续注药组 )和Ⅱ组 (间断注药组 ) ,每组 110例。麻醉前常规给阿托品、苯巴比妥钠或安定。手术时间 2~ 4h。…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观察微泵持续输注法硬脊膜外腔麻醉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拟行中、上腹部手术的肿瘤患者,硬脊膜外腔穿刺成功置入导管后,导管远端连接微量输注泵以1 ml/min速度泵入15 ml局麻药,继之以0.1ml/min速度维持至手术结束,观察麻醉完善时间,注15 ml局麻药后15、30、60 min,MAP、HR、CVP、SpO_2及ECG变化;麻醉1h,手术结束、术毕24 h皮质醇含量。结果 麻醉完善时间(15±1.45)min,阻滞脊神经10对以上。MAP、HR、CVP、SpO_2及ECG无明显变化。皮质醇含量于手术开始1h后有上升趋势。结论 微泵持续输注法硬脊膜外腔麻醉是临床上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8.
针药麻醉在颈椎病后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和临床研究均证明穴位针或电刺激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多种介质的释放和阿片肽的增加,明显提高患者的痛阈和耐痛阈。近年来,我们观察对比了单纯局部麻醉和耳针药物复合麻醉行颈椎病坐位颈椎后路手术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王元  王艳萍  马民玉 《北京医学》2009,31(6):371-372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病症,需在全麻下用直接喉镜或支气管镜行异物取出术。该手术具有刺激强、麻醉与手术共用一个气道、手术时间较短、需保留自主呼吸等特点,故对麻醉要求较高。2007年11月至2008年5月,我们在60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采用七氟烷复合氧化亚氮(N2O)吸入麻醉,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0.
丹曲林是目前惟一被证实治疗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的特效药物.丹曲林药动学特性为二房室模型,血浆消除半衰期约为10 h,稳态分布容积为26.14L.最近的研究证实ryanodine受体(RYR)为丹曲林的结合部位,阻断该受体抑制Ca2+从肌浆网内释放,从而抑制肌肉收缩和其他的钙依赖胞质代谢过程是其分子作用基础.丹曲林除了用于治疗恶性高热外,临床上还可用于抗精神病药物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NMS)、痉挛状态和摇头丸(3,4-亚甲基二氧去氧麻黄碱,MDMA)中毒等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