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8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4 毫秒
21.
22.
核切开法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晶体核切开法,在6mm切口下对53例56眼白内障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PMMA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在术后1周、1月、3月,裸眼视力≥4.7者分别为:35眼(62.5%)、49眼(87.5%)、53眼(94.6%);平均术后角膜散光度分别为:1.55±1.22D、1.11±0.97D、0.87±0.75D,均较同期10mm切口常规手术对照组为低(P<0.001)。本文还对专用器械的设计、手术操作技巧和并发症的预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3.
老年性白内障晶体核测量结果及其对临床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测量了200眼老年性白内障晶体核,结果:平均直径为7.28±0.65mm,平均厚度为3.17±0.37mm;经统计学处理显示:性别、眼别、年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根据测量结果分析计算,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前囊膜圆形截除直径至少为5.5mm,线状切口弦长应在8mm以上。角巩膜缘切口弦长不小于8mm,如果采用核切开摘除法,角巩膜缘切口可为6mm。  相似文献   
24.
睫状视网膜动脉是灌注黄斑区血流的动脉,可走行于黄斑区上方或下方,供应黄斑区及其附近视网膜内层的小部分区域。当全身动脉压升高、睫状视网膜动脉灌注压降低或伴有血管炎症等其他异常时导致其发生阻塞,称为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临床上少见,其表现不一,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视网膜血管疾病联合发病。临床上共分为3型:Ⅰ型,单独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Ⅱ型,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Ⅲ型,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合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现将我院2000-2005年期间收治的单独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5.
透明质酸酶和C3F8诱导兔眼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透明质酸酶联合C3F8玻璃体腔注药诱导兔眼玻璃体后脱离(PV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2只兔(24只眼)随机分A、 B、 C 3组,每组4只,每兔一眼为实验眼,另一眼为对照眼.A组实验眼玻璃体腔注射0.2ml(10U)透明质酸酶,B组为0.2m1C3F8, C组为0.1ml(10U)透明质酸酶 0.1mlC3F8,对照眼玻璃体腔注入0.2ml BSS溶液.注射后常规裂隙灯、直接眼底镜及眼部B超检查.在2周后处死动物,眼球标本送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C组4只实验眼在术后2周时B超有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表现,扫描电镜也表现为较光滑的后极部视网膜表面;A组、B组及对照组眼B超检查无玻璃体后脱离表现,扫描电镜示视网膜表面较多纤维状附着物.各实验组及对照组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未发现视网膜组织有毒性改变.结论 10IU透明质酸酶联合0.1mlC3F8玻璃体腔注药2周后可诱导兔眼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且形态学上无视网膜毒性表现.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利用ROC曲线分析的方法,探讨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 up time,BUT)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ST)在诊断干眼症时的最佳临床临界值。方法 122位受访者进行了Saliabury干眼症问卷调查后行BUT检查及ST检查。根据主观干眼症状问卷结果进行干眼症诊断,对BUT及ST客观检验结果分别予ROC曲线统计分析评判。结果从BUT的ROC曲线中我们发现当临界值为5s时,其干眼症诊断的灵敏性为70%以上,特异性60%左右;而当BUT临界值为10秒时,其灵敏性可以达95%,但其特异性仅为25%左右。同样,从ST的ROC曲线中我们发现当临界值为10mm时,其灵敏性为55%以上,特异度63%左右;而当临界值为5mm时,其特异性可以高达95%以上,但其灵敏性仅为20%左右。BUT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ST的ROC曲线下面积。结论从ROC曲线分析结果我们认为BUT取5.0s,ST取10mm时其诊断干眼的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组合相对较佳;在诊断干眼时BUT的诊断效能比ST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