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乳腺叶状肿瘤在女性疾病中发病率较低,占所有乳腺肿瘤性疾病的0.3%~0.5%,好发年龄较纤维腺瘤大,多见于45~49岁[1]。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将其分为良性、恶性和交界性三个亚型,其中良性叶状肿瘤占35%~64%,恶性占10%~30%[2]。目前乳腺叶状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就是手术,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保乳或单乳切除,有文献报道交界性及恶性叶状肿瘤术后局部复发率高达10%~65%,远处转移率亦波动在5%~40%之间[3],预后一般,故不少学者开始研究是否可以术后常规行放疗以进一步降低叶状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但结论却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腹部术后大鼠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126只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大黄素高中低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5组,另6只备用,造模3、6、12、24h后分别测定血清生长抑素(SS)、生长激素释放肽、胃底组织ghrelin表达水平、胃内残留率、肠推进率及肠管炎症损伤程度。结果①各组死亡率均为0;②高剂量(24、12、6h)组,中剂量6h组血清S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ghrelin水平高剂量(24、12h)组、低剂量24h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胃底组织ghrelin表达水平高剂量3h、中剂量24h、低剂量3h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12h组、中剂量(24、6h)组、低剂量(24、6h)组小肠推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24h,低剂量3h组胃内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炎症评分高剂量组(3、6、24h)低于对照组(P<0.05);胃底组织ghrelin表达,高剂量组3h明显高于中剂量组(P<0.05);③中剂量组12h血清SS水平及小肠推进率明显高于高剂量组;胃内残留率高剂量组12h明显高于中剂量组(P<0.05)。结论大黄素能双向调节腹部术后大鼠胃肠动力,可能与减轻肠管炎症反应、抑制生长抑素、提前和提高ghrelin分泌峰值有关。  相似文献   
33.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间叶组织来源的非上皮性肿瘤,为不成熟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的过度增殖所形成,其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Cajal细胞[1].GIST临床较为少见,发病率约为1/10万~2/10万,占胃肠道肿瘤的2%~3%,发病部位从食管到肛门皆可出现,而胃和小肠最为多见,60%~70%发生于胃部,以胃体、胃窦和贲门部多见[2],20%~30%发生于小肠,结直肠占5%,食管<5%[3],近年来在肠系膜、网膜、肝脏及女性阴道等处也发现了间质瘤[4,5].发病年龄多见于>40岁,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PBC)各分子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BPB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分子亚型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临床预后情况及第一癌与第二癌间各分子亚型的一致性.结果 (1)检出第一癌Luminal A型65例,Luminal B型17例,HER-2过表达型13例,TNBC型21例;第二癌Luminal A型67例,Luminal B型15例,HER-2过表达型10例,TNBC型24例.BPBC第一癌与第二癌在分子亚型上具有良好的一致性.(2)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分级各亚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3)各分子亚型的生存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0.05);TNBC型5年无病生存率显著低于其他各分子亚型(P<0.01).结论 第一癌发病年龄早、肿瘤直径大、病理组织学高分级和TNBC分子亚型是BPBC发病及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5.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增长明显,虽然有年轻化趋势,但是发病高峰仍然在中老年。鉴于目前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及老年乳腺癌与年轻乳腺癌生物学特点的差异,重视老年妇女乳腺癌的研究与诊治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院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共收治乳腺癌患者287例,其中70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28例,占9.8%。现对28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70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消增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本院乳腺病中心的乳腺增生患者581例,其中治疗组349例、对照组232例,分别予消增颗粒和乳疾灵冲剂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总有效率91.9%,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治疗前后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增颗粒可以明显改善乳腺增生病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其治疗效果同乳疾灵冲剂相仿,但是其口感好,价格更便宜。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探讨楼丽华教授临床运用“阳和汤”为代表的温阳法调治乳腺癌的学术思想内涵。[方法]通过总结楼师本人的论述,并结合中医古籍,尤其是《外科症治全生集》等楼师推荐的经典,综合数据库相关研究论文,总结分析楼师“阳和布气”治疗乳腺癌的学术思想,并列举验案加以佐证。[结果]楼师认为阳和之法不仅可以用于乳腺炎性疾病,还可以在乳腺癌中应用,运用温阳补气的方法,使阳气通达全身,重新调整阴阳,让体内阴阳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所附医案属于阴阳俱虚证,治法以温补阳气在先,散布中气在中,滋阴在后,以获验效。[结论]楼师认为,阳气不足、阴寒在里是乳腺癌病机提要,应用“阳和布气”理论进行治疗,可以起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8.
通过总结许子春专家诊治青春期崩漏的临床经验,归纳出"调经三法",并从理论探析和用药规律两方面对"调经三法"作进一步阐释,再结合验案赏析,旨在为青春期崩漏的诊治提供更广阔的临证思路。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薏苡仁提取物康莱特(KLT)联合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患者乳腺癌组织Survivin和Ki-67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就诊并确诊为LABC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化疗组(Che组)及KLT联合化疗组(Che+KLT组)各45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肿瘤缓解率,并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织中Survivin和Ki-67的表达水平,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比较,Che组的缓解率为71.1%,Che+KLT组的缓解率为8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PCR率,Che+KLT组为28.9%,较Che组的17.8%差异更为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表达率Che组由治疗前的68.9%下降到48.9%,Che+KLT组由治疗前的66.7%下降到33.3%,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阳性表达率Che组由治疗前的80.0%下降到53.3%,Che+KLT组由治疗前的73.3%下降到40.0%,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he+KLT组Survivin、Ki-67的表达率与Ch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LT可能通过协同新辅助化疗下调乳腺癌患者Survivin和Ki-67表达而抑制肿瘤细胞,提高肿瘤缓解率。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将86例符合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穴位埋线组)和对照组(逍遥散组)各43例。观察两组总有效率、乳房疼痛、肿块大小、肿块硬度、肿块范围及伴随症状改善。结果:治疗一个疗程(12周)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房疼痛、肿块大小、肿块硬度、肿块范围及伴随症状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费用低,方便易行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