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单椎节与单节段内固定治疗腰椎椎弓峡部裂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单椎节和单节段内固定治疗腰椎椎弓峡部裂三维有限元模型的生物力学实验,比较峡部裂状态和两种内固定情况下邻近终板的应力变化。方法利用已经建立的L4双侧椎弓峡部裂三维有限元模型,重建下腰椎内固定物如椎弓根螺钉和连接杆,将两者组合构建单椎节和单节段内固定治疗腰椎椎弓峡部裂的有限元模型,在同样约束条件及载荷下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腰椎峡部裂状态、单椎节、单节段内固定3种力学状态下邻近终板的应力变化情况。结果轴向加压时,两种内固定方式与峡部裂状态相比较在L4下终板应力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屈、后伸、侧屈时单椎节固定方式终板应力均值与峡部裂状态相仿,而单节段固定方式与峡部裂状态相比较在L4下终板应力均值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1上终板应力均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时单椎节固定方式与其他两种状态相比在S1上终板应力均值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椎节经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治疗腰椎弓峡部裂在轴向加压、前屈、后伸、侧屈、旋转时不仅能提供良好的固定,而且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上下椎间盘的活动,尤其在旋转运动时对下一节椎间盘有良好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2.
肩锁关节脱位临床较为常见,可分为AllmanⅠ~Ⅲ度[1].Allman Ⅲ度肩锁关节损伤是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关节囊完全断裂.国内对AllmanⅢ度肩锁关节脱位多主张手术治疗[2].本科自2000年1月-2005年1月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42例,按Karlsson标准[3]评定:优30例,良12例;无钢板螺钉折断、骨不连、感染等并发症,8~14个月内固定物取出后未发生再脱位,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3.
齿状突是维持环椎和枢椎稳定和正常活动的主要解剖结构,因此齿状突骨折在上颈椎损伤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旦漏诊会造成严重后来。作者统计了本院1997年1月~2001年5月共7例齿状突骨折漏诊病例,并讨论相应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4.
Watanabe调查了一组日本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共81例,全部患者均进行了脊柱矫形手术,随访时间〉2年。手术后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协会疗效评定方法(SRS-24)结合每一例患者手术后影像学资料测量参数和自我形象改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力图找出术后脊柱畸形残留与手术后影像学测量参数之间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45.
以往文献已经报道了腰椎间盘置换术能保留腰椎活动节段以及尽可能减少手术后腰椎邻近节段的过度负荷。虽然尸体实验已经提供了这方面宝贵的资料,但这些体外实验无法揭示在躯干肌肉收缩开始并维持稳定的作用下腰椎的生理活动范围。本文将研究病例分为3组,其中腰椎间盘置换术8例,  相似文献   
46.
目的建立腰椎椎弓峡部裂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生物力学实验进行有效性验证。方法利用临床1例腰椎椎弓峡部裂病例影像学资料,采用Simpleware建模软件分别模拟下腰椎骨性结构、椎间盘组织,并在Ansys软件附加腰椎相关韧带和关节囊,建立L5双侧椎弓峡部裂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通过体外力学实验结果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重建模型构建了椎体皮质骨、松质骨、腰椎关节突关节、椎弓根、椎板、横突、棘突等骨性结构,还构建了纤维环、髓核、上下终板组织,并成功附加了前纵、后纵韧带、黄韧带、棘上、棘间韧带以及关节突的关节囊。模型共计有281261个节点和661150个单元。腰椎椎弓峡部裂重建成功。通过与体外生物力学在不同工况下L4下关节突、L5上、下关节突、S1上关节突应力/应变趋势以及L4下关节突内外侧力学应力/应变趋势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论建立了下腰椎椎弓峡部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此模型可以用来进一步实施有关峡部裂治疗的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47.
前路增高植骨后颈神经根管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估前路增高植骨后C3-4和C5-6神经根管形态改变。方法:取老年颈椎标本10具。摄颈椎正、侧、双斜位X线片,然后进行CT平扫,三维重建C3-4、C5-6神经根管。所有标本均进行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取同标本胸椎椎体植骨,增高植骨2.5mm。手术节段为C3-4和C5-6各10个。术后在与术前同等条件下重建颈椎相关神经根管。实验设计数据包括:颈椎椎间盘前方高度、后方高度;神经根管高度;神经根管内口、外口面积、周径。结果:手术后C3-4神经根管增高11.2%,C5-6神经根管增高7.8%;C3-4神经根管内口面积增加22.5%、外口面积增加23.3%,C5-6神经根管内口面积增加18.2%、外口径面积增加25%;C3-4神经根管周径内口增大11%、外口增大12.4%,C5-6神经根管周径内口增大10.9%,外口增大17%。结论:在亚临床水平进行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并增高植骨2.5mm,有效地增加了双侧颈神经根管的高度以及内、外口的面积和周径,该术式能使相应神经根管得到扩张。  相似文献   
48.
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椎管前外侧减压术对陈旧必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伴不全瘫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术前Frankel分级为B级的9例,术后肌力进步、感觉改善;术前C-D级15例中13例恢复满意,恢复到E级的共8例,其中1例病程长达24年,术后肌力进步Ⅰ-Ⅱ级。2例疗效欠佳。结论:椎管前外侧减压术对晚期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者有效。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比较侧前方入路与侧后方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术对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创伤性及预后的影响,期望为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自2016年1月—2019年3月接诊的136例拟行椎间盘切除术的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8例;在手术入路的选择上,A组采取侧前方入路,B组采取侧后方入路;记录2组围术期各项信息,随访6个月,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指数,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B组住院时间为(10.81±2.04) d,短于A组的(13.57±2.79) d,术中出血量为(550.18±32.27) mL,少于A组的(746.81±23.29) mL,术后引流量为(144.75±30.92) mL,少于A组的(214.01±21.89)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93、40.738、15.076,均P<0.001);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2组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变化趋势相同;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症状明显缓解,未见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复发病例,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明显低于A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侧前方入路和侧后方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后者在减轻手术创伤和减少并发症发生上具有优势,值得临床予以重视应用。   相似文献   
50.
【摘要】目的:探讨螺钉内固定对喙突骨折的治疗效果和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2018年7月-2023年1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例喙突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7~73岁,平均49.8岁。Ogawa 分型:7例均为I型;Eyres分型:III B型1例,IV A型1例,IV B型1例,V A型1例,V B型3例。1例单纯喙突骨折,2例合并肩锁关节脱位,1例合并肩峰骨折,2例合并锁骨骨折,1例合并肩峰、锁骨骨折。喙突骨折均采用螺钉内固定。记录喙突骨折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和Herscovici评分。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随访3~36个月,平均18.6个月。手术时间平均110.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1.4ml。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6周。Constant-Murley评分为63~100分,平均82.6分,Herscovici评分为9~16分,平均13.4分。术后均未出现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和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对于喙突骨折,掌握正确的置钉和透视技巧至关重要,螺钉固定具有手术创伤较小、固定坚强、并发症少、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