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目的]探讨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改良后内侧入路对47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进行复位骨折钢板固定。[结果]根据Hohl膝关节功能评定,本组患者治疗后优24例,良16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5.16%。术中解剖清晰,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结论]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能充分显露骨折部位,准确复位和牢固固定,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具有解剖清晰,出血少,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的优点,是适合于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椎弓根钉后路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或椎间cage加后外侧植骨融合两种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差异。方法对腰椎滑脱51例行椎弓根钉后路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27例(A组),行椎弓根钉后路固定联合椎间cage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24例(B组)。结果两组术后JOA评分、滑脱角、滑移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椎间隙高度、术后融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后路固定联合椎间cage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在术后椎间隙高度维持、融合率较椎体间植骨融合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无明显周围神经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周围神经NCV的测定,同时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NCV可发现无明显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部分周围神经呈损伤性改变,总异常率达25.33%,同时发现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且NCV改变与病程有关,而与年龄无关.结论:NCV测定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康干预对社区高血压防治的意义.方法通过普查了解人们对高血压认识情况;将首次普查高血压1 637例患者按镇、村分为健康干预和宣传对照两组,并对健康干预组进行系统健康干预,3年后观察两组血压及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情况.结果人们对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明显提高;健康干预组的血压及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宣传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通过区、镇、村三级网络,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措施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改变不良行为习惯,优化生活方式,从而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低投高效具有可行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远期疗效。THA能够解除疼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是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以及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1-2];但对THA术后康复认知尚不足,康复早期若不给予重视,可能会导致关节脱位、粘连、静脉血栓、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情况,影响手术效果[3]。早期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功能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患者获得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4]。  相似文献   
16.
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龄者发生股骨颈骨折存在着并存症多.并发症高,并有较高的病死率。笔者自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对47例高龄(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患者进行了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肽变化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检测12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C—P)、尿微量白蛋白及神经传导速度(NCN)。根据患者有无DPN分为DPN组及非DPN组,按病程分为〈5a组、5-10a组、〉10a组,比较各组C肽水平。结果DPN组2hC—P明显低于非DPN组,且不同病程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正常者比较,DPN组运动、感觉纤维异常者的NCV及2hC—P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2hC—P水平与T2DM患者的DPN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肱骨近端骨折占全身骨折的4%-5%,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多数无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经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但对移位的、特别是伴有骨质疏松的肱骨近端骨折,保守治疗愈合多不理想,而以往的内固定技术又很难达到坚强的稳定使肩关节能进行早期安全的功能锻炼。作者自2006年8月至2008年7月应用解剖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治疗28例肱骨近端骨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结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结果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时间6~15(13±3.4)个月。根据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27例,良4例。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简单,术中出血少,固定可靠,恢复良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