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136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91篇
预防医学   59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117篇
肿瘤学   14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同时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及缺血性心脏病,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例患者经血管、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下肢动脉闭塞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房颤,心功能Ⅳ级”。用G-CSF5μg/kg,皮下注射×5d动员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双荧光标记法监测外周血CD 34阳性细胞数,第6天采集单个核细胞,终产物MNC为5.62×10~8/ml,总体积51 ml,配制成1×10~8/ml的细胞混悬液;在双下肢一次性按3×3 cm间距做干细胞混悬液(30 ml/肢)肌肉注射;4 d后,DSA下冠脉内注射干细胞混悬液(约6 ml)。结果(1)患肢于移植后第3天疼痛、肿胀消失,皮肤颜色由暗紫红转为浅红色,且受累部位由髌骨处下降至髌骨下方8 cm。第11天复查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右下肢股浅、腘、足背动脉闭塞,左足背动脉闭塞及左髂外、股、腘动脉管腔部分闭塞干细胞移植术后,双足背及右小腿后侧可见散在再生小动脉。(2)冠状动脉干细胞移植术后第1天胸闷气喘即好转,至第5天消失,能轻微活动,能平卧休息。第7天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与移植前比较左心房内径变小,左心室也较前缩小。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疾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
输液静脉炎的诱发因素及其防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静脉输液是最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但易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输液静脉炎诱发因素主要有输液的pH值及可滴定酸度、输液的渗透压、药物的化学毒性、机械性刺激等。本文对静脉炎的诱发因素及其防治进行概述,旨在对各诱发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3.
DC融合瘤苗治疗大鼠腹腔播散性卵巢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与卵巢癌融合的融合瘤苗对大鼠腹腔播散性卵巢癌的治疗作用,并观察其体内应用的安全性。方法:用聚乙二醇法将Fischer344(F344)大鼠骨髓来源的DC与卵巢癌上皮细胞株NuTu19细胞在体外融合制备融合瘤苗(DCNuTu19)。流式细胞术检测DCNuTu19的免疫相关表型。将DCNuTu19接种于F344大鼠皮下,观察它在体内的成瘤性。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经过DCNuTu19免疫的大鼠脾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NuTu19细胞的杀伤作用。复制腹腔播散性卵巢癌的F344大鼠模型,观察DCNuTu19对它的治疗作用。结果:DCNuTu19高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I(MHCII)分子OX6、共刺激分子B72、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和大鼠DC的标志性抗原整合素OX62。与NuTu19相比,DCNuTu19在大鼠体内成瘤率降低,成瘤时间延迟,两组平均瘤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DCNuTu19免疫的大鼠脾CTL对NuTu19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增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经DCNuTu19治疗后大鼠的病情发展速度减缓,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结论:卵巢癌DC融合瘤苗能显著提高大鼠CTL杀伤活性,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卵巢癌免疫效应,延长患有腹腔播散性卵巢癌大鼠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4.
流式细胞术检测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活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FCM)三色分析检测全血活化血小板表达,研究其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 FCM 三色荧光标记即 PAC-1-FITC、CD 62P-PE、CD 61-PerCP 检测本院神经内科、急诊科72例脑梗死患者及15例对照者活化血小板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小板 PAC-1表达为5.80±5.20%、 CD 62P 的表达为8.07±3.85%。正常对照组血小板 PAC-1表达为1.13±0.74%、CD 62P 的表达为0.23±0.15%。脑梗死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 PAC-1、CD 62P 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FCM 检测活化血小板特异性高,结果真实可靠,为判断脑梗死及其他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5.
柴胡疏肝散对实验性肝郁证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大鼠行为、血液流变及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用枷锁法造模后,观察大鼠体重、免疫器官重量、IL-2、神经递质、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糖水消耗量降低,胸腺、脾脏、及IL-2含量下降,血流变呈血瘀样表现,NA、DA及5-HT含量下降,柴胡疏肝散可明显对抗上述改变。结论:柴胡疏肝散对大鼠实验性肝郁证有明显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56.
殷胜勇  胡晨  李锦军  葛超  郑树森  顾健人 《肿瘤》2006,26(6):502-506,518
目的:观察受体酪氨酸激酶c-kit及其配体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在人正常肝、肝硬化、癌旁肝及肝癌组织中的共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和组织芯片检测受体酪氨酸激酶c-kit及其配体在166例肝癌和配对癌旁肝、16例肝硬化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共表达状况。结果:免疫组化检测c-kit在肝癌、癌旁肝、硬化肝和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7.59%,95.78%,93.75%和100%,其中强阳性(≥++)率分别为27.71%,77.71%,87.53%和100%,c-kit蛋白在肝癌组织中明显低表达;而SCF在肝癌、癌旁肝、硬化肝和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8.07%,100%,100%和100%,其中强阳性(≥++)率分别为35.54%,94.58%,93.75%和100%,SCF在肝癌组织中也呈现低表达;但SCF在各种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c-kit。免疫荧光检测受体酪氨酸激酶c-kit及其配体SCF在各种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共表达,且均定位于肝癌细胞和肝细胞的细胞质中,其中在肝癌、癌旁肝、硬化肝和正常肝组织中的共表达率分别为51.20%,100%,100%和100%,而肝癌组织的强阳性共表达(≥++)率仅为25.30%,其他组织均高于95%。结论:与正常肝、硬化肝、癌旁肝组织相比,肝癌组织中c-kit和SCF均呈低表达,但SCF在相应组织中的表达稍高于c-kit;正常肝、硬化肝、癌旁肝组织中c-kit/SCF共表达远高于肝癌组织。  相似文献   
57.
ANGPTL4基因对大鼠胶质瘤细胞系C6血管通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朱洪新  李锦军  杨艳华  万大方  顾健人 《肿瘤》2002,22(2):87-89,I002
目的 研究ANGPTL4基因对C6细胞形成血管通道的影响。方法 将ANGPTL4蛋白进行原核表达 ,用MTT试验观察ANGPTL4对C6细胞增殖的影响 ,用体外迁移试验 ,体外侵袭试验和体外管状形成试验等体外血管新生研究模型观察ANGPTL4基因对C6细胞形成血管通道的影响。结果 ANGPTL4对C6细胞的增殖没有显著性作用 ;ANGPTL4基因可促进C6细胞的体外迁移 ,侵袭和管状形成。结论 ANGPTL4能够促进C6细胞形成血管通道。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分离和克隆肝癌相关基因。方法 我们用高通量功能筛选和RACE(rapidamplificationofcDNAends)方法从人肝cDNA文库中克隆到一个与酵母长寿保障基因LAG1高度同源的人类新基因LASS2 (homosapienslongevityassurancehomologue 2ofyeastLAG1)。结果 LASS2在正常人肝组织和肾组织中高表达 ,其表达谱不同于早先在人中克隆到的另一个与酵母LAG1高度同源的人类长寿保障基因LAG1Hs- 1。放射杂交基因定位显示LASS2位于人类染色体 1q11,酵母双杂交和GST结合实验发现LASS2蛋白能与细胞中的几个膜相关受体或转运体相互作用 ;另外 ,LASS2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的克隆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细胞的生长调控。结论 LASS2是一个新的肝癌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59.
目的 了解兰州市医疗机构肺结核患者的转诊情况及医防合作现状.方法 通过对全市8个县(区)的17家医院进行现场调查显示,转诊模式可归纳为4种,医防合作成效明显.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医防合作使兰州市肺结核患者的转诊率及发现率明显提高,同时发现其中的2种模式还存在一些弊端,有待改进.结论 兰州市的医防合作工作正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60.
目的了解白血病患者表达炎症因子IL-6、IL-8、IL-10与VEGF的水平与意义。方法以ELISA方法观察30例正常人和47例白血病患者血清IL-6、IL-8、IL-10、VEGF水平。结果初治患者血清IL-6、IL-8、IL-10、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部分缓解组IL-6、IL.8、IL-10、VEGF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完全缓解时渐趋正常。结论炎症因子与VEGF在白血病不同病期变化,除了肿瘤性病因所致,也与肿瘤性血管内皮损伤有关,导致肿瘤性易栓状态。这些因子可作为观察白血病患者合并高凝状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