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139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0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目的 以壳聚糖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成膜材料制备了如意金黄散膜剂,使其释药比原膜剂更均匀和持久.方法 兼顾如意金黄散中各主要成分的溶解性,以乙醇为溶剂提取有效成分,以壳聚糖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为成膜材料制备膜剂,HPLC测定膜剂中的姜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小檗碱的含量.结果 以膜剂中大黄酸的释放度为评价指标,膜剂体外缓释效果比以壳聚糖为成膜材料更好.结论 以壳聚糖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为成膜材料制备如意金黄散膜剂柔性更好,大黄酸体外缓释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502.
目的探讨无管化经尿道输尿管镜下2μm激光治疗小儿输尿管囊肿的可行性。方法对33例接受经尿道输尿管镜下2μm激光低位开窗术治疗的小儿输尿管囊肿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患儿年龄3(1~7)岁。采用F8/9.8输尿管镜和2μm激光手术系统,行囊肿低位开窗术,术后不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及尿管,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全部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如期出院,随访期间未见输尿管囊肿复发。结论经尿道输尿管镜下2μm激光低位开窗术治疗小儿输尿管囊肿具有出血少、操作安全简便等优点,无管化方案可进一步降低手术创伤,减轻术后不适感,加快恢复进程,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03.
目的:探讨补肾解毒散结方联合化疗在大肠癌术后的的应用效果及其对长链非编码RNA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4月—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大肠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的随机方法分组,其中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补肾解毒散结方+术后辅助化疗,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安慰剂+术后辅助化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消化道症状评分及长链非编码RNA-MALAT1表达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2年无疾病生存率(DFS)为86.5%,对照组患者2年DFS为60.4%,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两组患者入组时每项消化道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发现补肾解毒散结方对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消化道症状有改善效果(P<0.05)。外周血非编码RNA-MALAT1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MALAT1表达在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补肾解毒散结方可提高化疗防治大肠癌术后转移的临床疗效,抑制长链非编码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504.
目的:生地黄水提液调控Wnt-5a/ROR2通路对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9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5)、模型组(n=15)、盐酸咪哒普利组(n=15)、生地黄水提液低剂量组(n=15)、生地黄水提液中剂量组(n=15)、生地黄水提液高剂量组(n=15),除对照组外,建立大鼠输尿管梗阻模型,造模后盐酸咪哒普利组、生地黄水提液低剂量组、生地黄水提液中剂量组、生地黄水提液高剂量组分别给0.9 g/(kg·d)盐酸咪哒普利和0.8、1.6、3.2 g/(kg·d)生地黄水提液灌胃连续2周,于实验终点确定大鼠肾脏/体重比值,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确定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水平,Masson染色确定各组大鼠肾脏纤维化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确认各组大鼠纤维化生物标志蛋白Collagen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及Wnt信号通路Wnt-5a、ROR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脏/体重比值升高,肾脏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增加,病理损伤增加,纤维化水平上升,纤维化生物标志物Collagen...  相似文献   
505.
目的:探索远端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月纳入的90例远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中医症状分布、证候分布,中医证候与胃镜表现、组织学表现的相关性。结果:远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胃炎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咽干口苦(56.7%)、胃脘胀满(45.6%)、嗳气泛苦(40.0%)、两胁胀满(35.6%)。肝脾失调型为最常见的证型(36.7%),其次为脾肾两虚型(27.8%)、脾胃失调型(23.3%)以及阴阳俱虚型(12.2%)。各证型间胃炎严重程度、胃炎范围、胆汁反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潴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间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Hp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端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胃镜和组织学表现与中医证候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运用中医证候分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